江苏响水县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28 11:29:20

江苏响水县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形势下,农民工子女教育一直是插在外出农民工心头上的痛,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矛盾点,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城乡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全方位统筹发展的重要一环。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组织开展了江苏响水县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的抽样调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尤其是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子女教育 随迁子女教育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基本情况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就学地政策和就学困难,调查对象是有子女处于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家庭,设计调查报表包含3个部分25个指标,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农民工子女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30户中,农民工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有120户,占比92.3%,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家庭有10户,占比7.7%。主要是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子女年龄普遍较低,45岁以上劳动力能在家乡谋生就不轻易外出务工,另外,受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矛盾的阶段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有户籍、学籍以及学区房限制,高中以上可以自由考录,按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2、八成随迁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在苏南地区。130户调查对象中,有53户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在家乡就读,有77户是随迁父母在务工地接受教育,其中,64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地点在苏南地区,占随迁子女的比例为83.1%,随迁子女在省外地区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家庭11户,占随迁子女的比例为14.3%,在本市内接受教育的家庭2户,占随迁子女的比例为2.6%。

3、就学地点选择以学习和家庭为主要因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选择就学地点与学习和家庭因素有关的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是,认为在家乡学习生活更方便的有30户,认为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有35户,认为子女在家乡无人照料的有13户,为家庭团聚的有24户,总计102户,占总户数比例78.5%,另外还有12户认为无力负担随迁教育生活费用,占总户数比例9.2%,11户认为因制度,子女进入务工地学校就读存在困难,占总户数比例8.5%。

4、随迁农民工子女主要在公办学校接受教育。随迁农民工子女中,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62户,占总人数的比重为80.5%,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15户,占总人数的比重为19.5%,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较高。

5、农民工子女在务工地接受教育的费用较合理。主要以学费书本费、伙食费为主,费用标准参照当地教育部门统一要求,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其他还有服装费、交通费、实践费等自愿缴纳费用,与当地学生同标准。子女随迁就学的农民工家庭中,认为承担务工地教育费用轻松的有13户,占随迁子女就学人数的16.9%,认为一般的有43户,占随迁子女就学人数的55.8%,认为较贵的14户,占随迁子女就学人数的18.2%,很贵的7户,占随迁子女就学人数的9.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得不到保障。一是学校改革,学生上学不便。很多村级小学因为生源少的原因被取消,少部分留存的村级小学改为教学点,只可以读到二年级,且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就要到镇(区)级的中心小学上学,通常离家较远,需要专人接送。二是管教松散,上学成绩不佳。农民工外出后,长年累月不能回家,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儿童,农民工子女在家乡上学,普遍是爷爷奶奶陪护,出于溺爱和父母不在身边的歉疚,爷爷奶奶们对孙辈的管教相对松散,致使很多留守学生成绩一路下滑,不堪入眼,甚至辍学的也时有发生。

2、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城市学校相比更是严重,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籍建立制度还不完善。随迁农民工子女学籍,在务工地建立的有62户,占随迁子女总数的80.1%,在家乡建立的15户,占随迁子女总数的19.9%,据了解,这部分学生因为户籍问题而不能在务工地建立学籍,若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还不能解决,就只能回家乡就读。

4、务工地就读公办学校还不能普及。尽管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中,有80.5%的人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但是,在整个农民工群体中,子女在家乡就读的情况更多,主要是因为务工地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存在很多制度,如购房或暂住证达到较长年限,缴纳高额赞助费,入校手续繁琐以及公办学校限制户籍问题等。

5、普通民办学校设施和教育满意度还不够。随迁农民工子女中,进入普通民办学校就读的有15户,其中,认为普通民办学校的设施条件和教学质量不满意和一般的共有6户,占比40%,满意的有9户,占比60%,普通民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学籍建立制度。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参与完善中小学生跨区域就读制度,放宽随迁农民工子女务工地建立学籍的条件,努力做到学籍迁移的简单可操作性。

2、进一步破除务工地公办学校就读障碍。较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支持力度,放低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限制,尤其是户籍的限制。

3、进一步缓解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排斥。加快城市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建设发展,尽量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对原住城市居民子女就学的冲击,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环境。

4、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设施和教育条件。重视农村学校的发展,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农村得不到更好教育的现象,缩小与城市学校教育的差距。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城市圈金融创新的发展研... 下一篇:离婚路上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