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主动性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8:34:05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主动性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作者在实际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就如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抛锚式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

一、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而本文所涉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由他最早提出。他认为,“学生自身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以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该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依托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并通过别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得以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四大要素中,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

二、目前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分析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源于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产生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的需要,就如同生理活动中没有食欲一样。当前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强烈,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厌学,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首先,对于目前的相当部分高职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并非他们理想的选择。有很多学生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又不想复读,就随便找个大学读读;又或者本身基础差,根本无法考取更好的大学,被迫就读。他们从入校那天起,学习需要就基本没有出现过,更无从谈起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其次,有部分学生就读的并非其感兴趣的专业,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

再者,部分学生对社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甚至麻木,对今后的就业缺乏信心,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动机。

还有的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出现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分别表现在上课不认真、随意缺课、迟到和拖交或缺交作业、甚至不重视考试等消极现象。由于这部分学生人数占学生比例不小,对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授课得不到主动的回应,也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对于一来一往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造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这点,正好为解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三、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运用和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让他们将接触到的新知识和已有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就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在此期间,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这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就不能采取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此时,如果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对于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起到很好的帮助。例如,在摄影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Anchored Instruction)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预先设计一个真实、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相互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身体验,从兴趣到提出需求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1)以问题引出知识点。设定一个真实的“锚”,这就是抛锚式(Anchored Instruction)教学模式,也就是给学生构建一个“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对学生来说是有诱惑力和吸引力的。在这个环节中,先把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但不对他们宣教,只是单纯以一种视觉的震撼去吸引他们的眼球,一旦他们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2)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如,学生对一些人像摄影中的虚化背景特别好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到底是如何获得类似的效果,针对这一个兴趣点,就可以组织起光圈方面的知识,告诉他们什么是光圈、什么是景深,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如何去有效控制景深等知识点。鉴于学生事先对景深效果控制的方法的兴趣,自然对如何去获得这种效果的知识采取主动吸收的学习活动。

(3)组织学生去验证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经过学生之间的知识碰撞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把“锚”抛在实际过程中。此过程,让学生收集多方面信息,确定他们的任务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之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除此以外,鼓励学生进行多渠道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听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4)脱离“锚”。这个环节,就是将原来设定的“锚”解除,让学生脱离原来的学习情境。这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很有特色的地方,不将学生局限于某种环境中解决问题,而是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点在新的环境中去解决问题。此阶段,学生在充分掌握光圈和景深控制的关系后,将他们带到不同光线的拍摄环境中,在这些环境,不同的光线对景深控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何能既保持相同的景深控制,又不损失画面质量,这就对快门控制和感光度方面知识提出了需求,通过这种环境切换的方式,很自然地把另一方面的知识点引出。

(5)评价环节。抛锚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解决“锚”中问题的方法,还通过此模式,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主动去探索解决各种环境中相同的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CTGV的研究发现,抛锚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且有趣的是“普通学校的教师还可利用抛锚式教学课程中与某一知识、技能相应的教学时段,去帮助学生在标准化测验以及其他各种测验中获得高分”。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教学模式除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外,还有随机进入(Random Access Insturction)式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所以,我们也不用仅拘于某一模式,而是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如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社会性这一基本要素的阐述中推荐了5种策略,其中包含有内部动机的激发和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等。在一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或小组去合作完成,这种分组的方式虽然能解决工作量的问题,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最终成绩是以每组学生最后的作品作为每个小组每个人的成绩,其中会造成某些惰性较重学生的偷懒,他也一样能享受其他人的成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知识扎实的几个学生就会将所有的工作包揽下来,而技术不好,又不想动手的学生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和强化。这时,采用一些内部动机激发和竞争措施,能比较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比如,明确告知学生,作品答辩的成绩在实训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每组答辩人是随机抽取。如此一来,想偷懒的学生如果不参与创作的过程,是无法在答辩环节顺利通过,这样,他们的成绩岌岌可危。同时,利用年轻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性,告知他们每组的作品将进行评选,选出最好和最差的作品,最好的作品在原来分值的基础上进行加分,最差则减分。通过这种动机激发和竞争激励的措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训的过程中,并且努力做好每一部分。

四、一些心得

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的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内因,来源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模式的教学方法、认知学徒制中的内部动机激发等手段,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要求,而情景式教学模式,则利用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促使学生沉浸在真实场景中主动吸收相关教学内容,从而形成了外因。通过内外的共同作用,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中心也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目的是培养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这类终身学习者具有极高的学习主动性去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陈静浪.《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载《科技信息》,2008年第23期.

[2]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载《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4期.

上一篇:巧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大功率动力电池的铜导电条接触电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