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分析

时间:2022-10-28 08:32:32

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分析

摘要:2006年,我国终于构建起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要求制定的, 而我国市场经济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在西方国家常见的经济事项,在我国可能刚刚出现甚至还未出现,这就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在我国没有用武之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计准则趋同会出现的一些障碍而提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建议,并针对公司业绩阐述了趋同后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准则 趋同化 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兼并活动愈加频繁,各国对一套适合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且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又是WTO成员方,新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我国与分阶段完成趋同的日本、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中国大胆采用了一步到位的策略,这体现了其与国际标准趋同的信心,新准则体系虽然是中文的表述,但依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精神,在框架结构上也是一样的。我国政府推行会计国际趋同的态度既积极,又不乏现实。新准则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一、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障碍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要求制定的, 而我国市场经济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在西方国家常见的经济事项,在我国可能刚刚出现甚至还未出现,这就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在我国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对于我国的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国际会计准则》并未考虑,如果单纯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势必使我国很多会计事项的处理无据可依。

(二)法律环境的制约。

《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之一是资产负债表, 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而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 公司上市、增资配股、退市均以利润作为判定指标。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 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 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倡导的全面资产负债表观相差甚远。

(三)知识存量和社会意识的制约。

我国的会计准则以财政部法规形式颁布, 具有强制性; 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 公允表达是最高原则, 企业可以背离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的规定,采用其他可以实现公允列报目的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四)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服务的; 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财务会计目标是: 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准则趋同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可能使公司业绩得以提升的若干规定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就不产生损益;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虽然新准则增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限定条件(商业实质),但是非货币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调高留下一定空间。

2. 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列示,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属商誉,不列示),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原规定是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计入公司利润,新准则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以此调高当期利润。

3. 投资性房地产: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应以成本模式为基准计量模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需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以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条规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繁荣景象时对公司业绩较为有利。

4. 借款费用:新准则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此外,新准则还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等的业绩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5. 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对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支出,具备一定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该规定减轻了科技企业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此外,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准则规定,如果合同及相关法律均未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超过10年;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利润上升)。这样,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寿命多长的判断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6. 企业合并:新准则就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适用于权益法或购买法,并就商誉的处理做出规定。购买法下,作为支付对价的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值的,其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利润上升);以往对合并价差是逐年摊销的,而新准则下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予以减值测试,是否发生减值及减值幅度大小将依靠主观判断。

(二)、可能使公司业绩下降的若干规定。

1. 股份支付: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时,如果是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则在授予日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公司利润减少。

2. 固定资产: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将考虑弃置费用因素,这将对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可能承当较大矿区废弃处置义务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加大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弃置费用将资本化在固定资产当中并以折旧方式在资产使用期进行摊销,这将加大正常年度的折旧金额,减少会计利润。

三、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建议

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及限制,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市场, 我国应加快国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建立既符合国情又兼顾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大体来说,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构建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由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概念理论框架的建立能够为各项具体准则的研究、制定、评价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由于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缺乏深入认识,而我国至今也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所以, 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除了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活动外, 还要加强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尽可能制定出一个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利益、又有利于促进会计国际化、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个概念框架的指导下, 适当考虑中国特色, 制定一套在原则上前后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尽量保持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目前应尽快培养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1. 要努力推进会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多层次化, 重点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高级会计人才。

2. 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 了解国际惯例, 提高业务素质。

3. 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 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只有使我国的会计变得先进起来, 才可以通过参与国际会计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扩大自身的影响, 才能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而为我国争取一定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玉.会计准则趋同的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之友.2007年3月.

[2] 王伟.及中军.浅谈新会计准则变更及其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下旬刊).

[3] 王中基.季凤杰.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财经纵横.2006年6月(下旬刊).

[4] 黄燕铭.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财会月刊.2006年6月.

上一篇:有关翁牛特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探... 下一篇:试论新课改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