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誓圆嫦娥奔月梦

时间:2022-10-28 08:30:57

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域的安全着陆、嫦娥玉兔成功互拍及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完美上演。

对于头顶的这轮皓月,人类从未停止过畅想。“嫦娥奔月”――这一寄托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美丽神话如今变成了现实,这其中凝聚着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理想、智慧和汗水。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正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从地球到月球“历史性跨越”的“领路人”之一。

探月是儿时的梦想

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古城吉安。他的降生让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欣喜不已,认为事业终于后继有人了。然而,聪明伶俐的小自远却对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会望着那满天的繁星,津津有味地冥想着其中的奥秘:太阳为什么能长久不息地照射大地?月亮为何如此晶莹……

“一天,舅父在旁边屋念书,念到‘有朋自远方来’。后来舅父说,这个孩子出生时是难产,是来自很远的地方吧?于是,我的名字就叫作欧阳自远了。我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研究的陨石来自遥远的太空,后来研究的宇宙尘、月球的岩石,也都来自遥远的太空,真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安排,算是一种巧合吧。”欧阳自远风趣地说。

虽然打小就迷恋天空中的各种现象,但高中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急需大量矿产资源方面的人才,因此,欧阳自远没有选择喜爱的天文学,而是报考了地质矿产专业。1957年初,国家第一次招考研究生,22岁的欧阳自远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主要研究长江中下游的铜矿和铁矿的成因。他背着水和馒头开始了辛苦的作业,每天下坑道,在一个又一个巷道内提取样品、拍照,还要背一大堆石头上来。回到北京的时候,欧阳自远足足运回了十几箱石头。欧阳自远在读完研究生后,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调去当了学术秘书,并着手从事核物理方面的研究。虽然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但欧阳自远还是放不下自己所钟爱的天文学。

“这辈子内心所承受的最大震撼,就是前苏联的卫星上天”,这成了欧阳自远从地质研究领域跨入陨石、宇宙尘研究领域的直接动因。从此,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欧阳自远开始了知识的储备,他凭着一股钻劲儿,自学了天文学、陨石学和空间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四处寻找天上掉下来的石头。

1960年,在内蒙古境内掉下了一块陨石。“当时还以为是别人的武器,后来我确认是地球外面的石头!”也就是从这时起,欧阳自远开始对陨石进行系统的研究。1976年3月,在吉林省境内下了一场陨石雨,最大的一块陨石重达1.7吨。当年9月13日,他又听说在云南有几条火龙从天而降,火龙穿越了两个省,便立即组织了13支队伍去寻找、考察,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积累了珍贵资料。

与“嫦娥”第一次亲密接触

欧阳自远经常说:“一定要推动‘嫦娥工程’,这是我们这一代科学家的责任。”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与月球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次正是陨石牵的线。

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代表卡特总统送给一件礼物――仅有一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这块石头是“阿波罗17号”登月时采集的。它被浇铸在一块有机玻璃内,那时研究天体岩石的科学家还非常少,陨石的身份密码该如何破解呢?远在贵州的欧阳自远被推荐来破解陨石密码。那时,欧阳自远的陨石研究已小有成就。欧阳自远后来说:“美国去过6次月球,这块岩石是哪次登月采集的?采自月球的哪个地方?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取了0.5克作为研究,另外那一半送到了北京天文馆,让我们的人民也能亲眼看一看月球的一部分。”

仅研究这0.5克石头,欧阳自远就组织了全国十几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发表了40篇相关文章,最终破解了陨石中包含的物质元素隐藏的所有身份密码。他们确认这块石头就是“阿波罗17号”采集的,甚至还确认了这块石头所在的地区是否有阳光照射等等。

如果说,多年点点滴滴科学乳汁的汲取使欧阳自远得以在丝丝缕缕的思维中抽象出精华,那么,多年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则是其铸造独特的中国探月工程科学目标的基石。1994年,欧阳自远首次提出要开展探月工程项目。他当时说:“希望‘嫦娥一号’工程能尽快得到国家批准并顺利进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已经过去了35年,现在,他们又计划在2015年重新载人登月,欧洲空间局宣布2020年实施载人登月,印度也宣布在2007年发射绕月卫星,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加速这方面的研究,为中国人争口气。”

让月球留下中国人足迹

从20世纪60年代起,欧阳自远始终关注着国际上有关探月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一直从事着对陨石、宇宙尘埃以及月球岩石的研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尽可能多地了解认识月球、火星和太阳系。1993年,欧阳自远向国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后来就立项一个863课题“中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可以说,从那时起,中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真正的步伐,相继开展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研究”、“月球探测卫星的总体方案”、“中国月球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等研究。

2003年2月28日,国防科工委召开了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宣布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并宣布成立由栾恩杰、孙家栋和欧阳自远三人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阶段的相关事务工作。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由此正式进入人生中的“探月轨道”。谈到对月球的探测,欧阳自远显得有些兴奋,他说:“地球是我们的摇篮,我们人类是地球的守护神。然而,我们中国却一次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摇篮。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门槛是月球,探月也是从另一个视角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近年来,无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在一些科普场合,总能听到欧阳自远关于探月工程的声音。欧阳自远坚定地表示,探月工程意义重大,这是一项不能不做的工作。“美国‘阿波罗计划’共花费256亿美元,但带动了整个美国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当年,‘阿波罗计划’带动了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所产生的3000多种新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不仅使美国在科学技术上领先,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约是1美元的投入可以产生出4美元至5美元的经济效益。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的新认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现在拿出几千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来实现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夙愿,这不仅不会妨碍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反而会推动我们更快地进入小康社会。”他还说:“另外,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将来人类争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假如我们中国从不问津的话,将来就难以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我们也没有任何发言权。”

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上一篇:一个把垃圾分类做到极致的日本山村 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的官民“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