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尝得一古画范文

时间:2023-11-12 13:10:07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1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询,弟苏辙,皆有文名,号称“三苏”。嘉v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文章明白畅达,为“唐宋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为“宋四大家”。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之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卓然自成一家。

《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⑴。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⑶。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⑷。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⑸。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⑹。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⑼,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⑽。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⑾。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⑿。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⒀。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⒂。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⒃。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⒄。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A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15)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16)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17)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知襄州。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2

【关键词】 宋代书法理论;创作评价;理论起点;时代语境;复古风气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文学中的词和古文,绘画中的花鸟和山水,乃至专门设立的画院等等,都有着超越前代的地方。但是,宋代又是一个特别强调复古的时期。比如高度繁荣的文学在北宋之初就提出了复古运动,复古成为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时人所谓:“文章自唐衰,历五代,日沦浅俗,以大敝,本朝柳公仲涂始以古道发明之。”(韩琦《尹公墓表》)在宋代复古的大环境下,宋代书法理论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复古色彩,我们从创作评价、理论起点和时代语境三个方面来讨论宋代书法理论的复古风气。

一、创作评价上的复古热情

宋人在书法创作的评价上表现出特别高的复古热情,几乎到了评书必古的程度。以前代的作品、风格为标准来评价当代作品和风格,成为宋代书法创作评价的一个常态。具体看,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技法评价上推崇前人。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在技法上对前人作品的模仿有着特别的要求,这一点在宋代得到特别的强调。从中国书法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书法在技法上是有着自己的面貌。以宋徽宗的C金体为例,横划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用笔源于褚、薛,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这些特征都呈现出一个瘦直挺拔的崭新面貌。但是,宋人推崇前人的技法。

宋人非常喜欢谈论自己学习前人技法的经验。苏轼曾非常自得地说明“不学与学”的关系:“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学之则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1]1430黄庭坚在如何学习真迹上谈了自己经验:“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2]977

具体技法指导上,姜夔《续书谱》说的比较全面。他认为学书要在技法上强调继承,以前人的技法为榜样:“‘心正则笔正’,‘意在笔前,字居心后’皆名言也。故不得中行,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又作字者亦须略考篆文,须知点画来历先后,如‘左’‘右’之不同,‘刺’、p之相异,‘王’之与‘玉’,‘示’之与‘衣’,以至‘奉’、‘秦’、‘泰’、‘春’,形同体殊,得其源本,斯不浮矣。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为长短浅深,使为纵横牵掣,转为钩环盘纡,用为点画向背。岂苟然哉!”[3]173对前人观点如此熟悉并演绎,可见其对古人技法的推崇备至。

其二,审美评价上以前代为最高标准。

宋代书法有着自己的风格,所谓“宋人尚意”说的就是这个评价。但是,宋代的书法理论中,宋人往往首先是将前代的风格特征作为本朝审美的标准。宋人喜欢到前人作品中去讨论风格演变,体现出对前人审美特征的熟悉和爱慕。米芾就曾经非常详细地对唐代名家作了自己的评价:“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妍媚,此自有识者知之;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御史萧诚书太原题名,唐人无出其右,为《司马系南岳真君观碑》,极有钟王趣,余皆不及矣。”[2]976

宋人更多的是以前人肀冉辖袢耍从而认识今人的审美特征和成就。黄庭坚曾经以前人的审美特征来说明苏轼作品的“脱俗”特征:“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他还从将苏轼和自己的作品与前人作专门的比较:“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瞠若晚识。子瞻独谓为然。士大夫乃云:苏子瞻于黄鲁直爱而不知其恶,皆此类。岂其然乎!比来作字,时时仿佛鲁公笔势,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吴耳。”[4]355-356

其三,评价行文中大量运用前代典故。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一生写有600多首词,他喜用典故,由此后人有“掉书袋”的评价。喜用典故实为宋代文人的风气,宋人书法理论中也大量运用了前人的典故,成为推崇前人的一个标志。苏轼在评价前人书法特征时,常常以典故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在《跋庾征西帖》中说:“吴道子始见张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谓伯英再生。今观其石,乃不逮子敬远甚,正可比羊欣耳。”[1]1441

在评价前人审美特征和成就时,宋人的典故引用往往也使得行文显得比较生动,而且似乎也成为一种模式。北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讨论书法审美特征时就全部从典故出发:“张长史以醉故,草书入神,老杜所谓‘杨公拂筐笥,舒卷忘寝食。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是也。许道宁以醉故,画人神,山谷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摩松烟’,‘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是也。大抵书画贵胸中无滞,小有所拘,则所谓神气者逝矣。钟、王、顾、陆不假之酒而能神者,上机之士也。如张、许辈,非酒安能神哉!”[5]

二、理论起点上的厚古薄今

厚古薄今是所有复古主义者的理论起点,宋人的书法理论也是这样。宋代的书法与前代相比,内容多了许多,书家多、作品多、风格多,形式也多,但是在评论这些现象时,宋人还是厚古薄今,有一种惟前人之马首是瞻的姿态。

其一,追迹前贤的理论标准。

宋代文人的一个特点是学问越做越细致,在细致的学问中,与前人反复比较成为一个突出的风气。宋人的书法理论也是这样,细致的比较中,追迹前人成为一个理论标准。欧阳修提出“追迹前人”的观点,他在《世人作肥字说》中认为:“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迹前贤,未有三数人。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6]609这是一个关于“肥字”的审美讨论,欧阳修从技法上作了比喻性的说明,已经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落脚点却是“追迹前贤”。

这样的理论标准不惟欧阳修,其他宋人也是这样。沈括提出“惟旧迹是循”,他在《梦溪笔谈》中认为:“世之摹字者,多为行势牵制,失其旧迹。须当横摹之,泛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迹是循,然后尽其妙也。”[7]564

其二,船不离旧处的理论方向。

在书法理论深入的方向上,宋人也往往是围绕前人的成就展开。苏轼讨论书法精神时提出“船不离旧处”的观点,强调的就是向前人学习的理论方向。苏轼《记与君谟论书》中记:“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然常患少暇,岂于其所乐常不足耶?自苏子美死,遂觉笔法中绝。近年蔡君谟独步当世,往往谦让不肯主盟。往年,予尝戏谓君谟言,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君谟颇诺,以谓能取譬。今思此语已四十余年,竟如何哉?”[1]1450他在评价时人成绩时也是这个态度,《跋秦少游书》以东晋风味来评价秦观的书法成绩:“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1]1451

其三,求之古人的终极理论。

宋代因为书家增加和创作繁荣,加上宋人好议论的风气,在书法风格和审美要求上也经常产生争议,这个时候,宋人一般会求之古人,并以这样的方法得到最终的判断。姜夔《续书谱》是一部宋代书法理论的大书,但在遇到一些理论难点时他常常归之于“求之古人”的理论终极点。比如在讨论临摹技法学习时,他直接提出求之古人:“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向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3]175

临摹是比较简单的书法训练,在草书这样复杂的书法训练时,宋人也是求之古人,以前人的书法创作为终极答案。蔡襄《论书》中认为:“张长史正书甚谨严,至于草圣,出入有无,风云飞动,势非笔力可到,可谓雄俊不常者耶?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哉?怀素处其侧,直有仆奴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兰亭》模本,秘阁一本,苏翁家一本,粗有法度精神,其余不足观也。”[8]51

三、书法理论复古的时代语境

宋代书法理论上的复古风气对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应当作出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判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难度极高的问题,本文暂不作评价。但是,宋代书法理论的复古风气不是凭空形成的,我们从时代语境上梳理其支持因素,从而为这个问题的判断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维度和材料。

第一,皇权政治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王朝,这主要是指军事上的积弱,在文化上宋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王朝,可以和汉唐比肩。这样的背景下,皇权政治对书法理论的复古风气产生影响。

首先,皇帝个人的直接影响。治学宋画的学者都要提到宋代画院,以此说明皇权对宋代绘画的促进作用,其实宋代书法也一样,皇权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宋代皇帝喜爱书法者多,而且对复古有直接的推动。宋太宗非常喜欢前人的书法真迹,多方留意并收藏,后命侍书翰林王著将其所藏编次为10卷,摹勒枣木板,即影响极大的《凉化秘阁法帖》。这部法帖为宋人所爱,在北宋初即已流行。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有着一个特别的要求,即把临摹作为基本练,同时又作为审美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凉化秘阁法帖》这部法帖为宋人所爱,在北宋初流行,这一现象对复古风气无疑是一种推动的作用。

其次,皇权政治的深层次影响。宋代的皇权得到加强,文人更加自觉地维护皇权政治,这一点反映在艺术理论上就是更加坚持“道”的指导。朱熹《答吕伯恭》中就这样说:“夫文与道果同耶异也?若道外有物,则为文者可以肆意妄言而无害于道。惟夫道外无物,则言而一有不合于道者,则于道为有害,但其害有缓急深浅耳。”(《朱文公文集》三十三)这样的想法使他有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复古观点,他从“道”的角度厚古薄今,给前人的艺术排了个秩序:“汉不如周,魏晋不如汉,唐不如魏晋,本朝又不如唐。”(《朱子语类》卷八十)宋代文坛领袖苏轼也有着鲜明的崇古思想,出发点也是强调“心正”,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9]27

第二,宋代艺术门类之间的影响。

宋代不惟书法有复古风气,其他艺术门类也有着很浓厚的复古之风,艺术门类之间复古风气的互相影响,也应当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在宋代的绘画理论上,宋人是极力推崇前人的。邓椿的《画继》是绘画理论集大成之作,他对前人不吝赞美,并以此作为对本朝画家的评价标准。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故古今之人,颇多着意。张彦远所次历代画人,冠裳太半。唐则少陵题咏,曲尽形容;昌黎作记,不遗毫发;本朝文忠欧公、三苏父子、两晁兄弟、山谷、后山、宛丘、淮海、月岩,以至漫仕、龙眠,或评品精高,或挥染超拔。然则画者,岂独艺之云乎?难者以为自古文人,何止数公?有不能,且不好者,将应之曰:“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10]300

宋代的音乐评论上也是复古盛行,理论家的观点往往是向古人看齐。张炎在《词源》中谈到对音谱的认识就是在音谱的沿革上从头说起:“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古人按律制谱,以词定声。此正‘声依永、律和声’之遗意。有法曲,有五十四大曲,有慢曲。若曰法曲,则以倍四头管品之(原注:即筚篥也),其声清越;大曲则以倍六头管品之,其声流美,即歌者所谓曲破。如《望瀛》,如《献仙音》,乃法曲,其源自唐来;如《六幺》,如《降黄龙》,乃大曲,唐时鲜有闻。法曲有散序、歌头,音声近古,大曲有所不及。若大曲亦有歌者,有谱而无曲,片数与法曲相上下,其诀亦在歌者称停紧慢,调停音节,方为绝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筚篥合之,其音甚正,箫则弗及也。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醯茸郑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垒垒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11]256

综上,宋代书法理论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复古风气,在艺术创作的评价和理论起点上厚古薄今,以前人而论今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复古风气并不一定要立刻对其作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但这一现象应当被我们所关注。

参考文献:

[1]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米芾.海岳名言[G]//卢辅胜.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姜夔.续书谱[G]//卢辅胜.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4]黄庭坚.论书[G]//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葛立方.语阳秋(卷十四)[G]//学海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欧阳修.欧阳修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7]沈括.梦溪笔谈[M]//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北京:中华书局,1960.

[8]蔡襄.论书[G]//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9]李福顺.苏轼与书画文献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10]邓椿.画继[M]//米田水译注.图画见闻志、画继.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3

8月,到达丹麦的第二天,我便在朋友的带领下驱车来到欧登塞。一进入市区,美丽的画卷立即映入我们的眼帘。城中道路两旁、古老的房屋间,是一块块青草茵茵的绿地、一簇簇争妍斗奇的花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传统丹麦风格的低矮木制建筑随处可见,至今还有两个街区完好地保持着安徒生时代的风貌,一幢幢彩色的老建筑整齐地排列在鹅卵石或花岗石方砖铺就的道路两旁,房屋周围大树参天,被草坪包裹着,白色的小窗户,配着红顶高烟囱,还有翠绿的植物。置身其间,让人有一种步入童话世界的感觉。夏天,每当夜幕降临,那古朴的建筑、如茵的草地、高耸的大树,全部笼罩在朦胧而神秘的微光里。清凉的海风从北方缓缓吹来,草丛中蝶飞蜂舞,洁白的月光从树木的枝叶间流泻而下,在大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朋友告诉我,注重绿化、美化环境,在丹麦是仅次于古城风貌保护的重要工作。上至官员,下到百姓,他们对美化环境有一致的共识,除了政府有计划地拿出资金在公共区域建公园、修草坪、栽鲜花外,居民们也都自费装点院落四周的环境。这种官民的自觉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以至于很多人给欧登塞总结出三多――树多、草多、花多。此言一点不虚。

在欧登塞的公园里,名贵的树木比比皆是。浓密的枝叶遮天蔽日,犹如一把把张开的遮阳伞;街头随处可见的鲜花,品种各异、色彩斑斓,喷吐出沁人心扉的芳香;城市各处因地而建的大草坪,似一块块柔软的绿地毯,接纳着小憩的人们,坐卧其中,舒适而惬意。而百姓的门庭院落中的绿化,则充满个性。有的院内栽着樱桃树,围墙外种满花卉。有的院中用红花绿草精心制作出各种小景,小景间立着意蕴深厚的小雕塑,典雅而别致。如果童话大师生活在今天,那么他的故事里应该会记录下这令人心醉的景色吧。

小贴士

1.欧登塞的旅游最佳时间是夏秋之际,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1℃,天高气爽,微风轻柔。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4

论文摘要:北宋文人集会盛行,集会诗数量巨大。北宋集会诗歌以人文题材为主,诗中充满人文意象,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旨趣。这是由宋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审美趣味决定的。集会创作受逞才争胜意识影响,往往“以学问为诗”,着力于立意、用韵、用事,是典型的文人之诗。集会诗不但反映宋诗的典型特征,而且是对北宋盛世文化成果的生动记载,呈现了北宋雅文化的特质。

赵宋王朝承继、完善唐代的科举制度,又实行崇儒尚文的国策,使得北宋文人群体进一步扩大。群体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口密度增加,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文人群体彼此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其突出表现:北宋文人集会活动的规模和频率大大超过了前代,不但盛行于京城宫廷,而且蔓延到地方;集会主体包括从公卿大臣到举子书生的文人群体的各个层面,雅集几乎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北宋文人既有身为精英的身份意识,又实实在在过着精英式生活,他们基于崇雅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把琴棋书画、茶酒诗赋、风花雪月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方式定型为一种雅化生活范式,而文人群体的诗酒文会正是这种生活范式的复数集合。具有社交娱乐性质的集会对于宋人尤其是北宋文人群体来说,更主要是文艺创作鉴赏之会、友人谈谑相乐之会,文质彬彬,格调高雅,不但汉、唐逊色,元、明、清也望尘莫及。显示了宋代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集体,在群体人格、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方面的独特风貌。

作诗本是文人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到了北宋,一次宴游动辄作诗达几十首,集会诗的数量十分惊人。如果从功利主义的观念出发,或以纯艺术的标准衡量,雅集诗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应酬游戏之笔,并无太大价值。但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方式和层面而存在。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宋诗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绝非仅仅限于纯粹诗学的范围内,而应该从更深广的文化意义和人格心态的角度来观照。通过集会诗,我们可对宋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窥见一斑。诗中所描绘的文人生活,所反映的文人心态,又使我们对宋代文人的了解更丰富更立体。从文学本身来说,正如群体倾向总比个体活动更能代表和说明时代风气,北宋文人集会诗歌呈现的特质和变化往往主导并且推动时代诗歌创作与观念的趋向,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诗某些典型特征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因此关注集会诗歌,关注创作主体的状态、文学生成的环境、探求它们对诗歌内容、形式、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和切实地了解、认识宋代的诗人和诗歌。

在北宋文人集会的文雅特质影响下,集会诗歌也呈现出相应特征。翻检北宋文人集会诗歌,可知人文题材是集会诗表现的主体,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举凡文人雅士们聚会时泼墨挥毫、评书题画,听琴对弈、煮茗吟诗、谈禅论道、玩赏金石碑帖等等精神文化活动,都是诗歌吟咏的对象。兹举数例:如赏鉴书法:《蒙晁美叔秘监召观书帖继示长句次韵》:“开缄龙蛇踊,偃蹇风涛宽。熟视已收卷,爱惜还重观。”听琴:《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清湖纳明月,远览无流云。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观画:《同邻几观中道家书画》:“宋公好古天下闻,法书奇画多求真。……鉴微赏异极毫发,四座若获千金珍。往往发狂或大叫,咏诗落笔争纷纶。……”谈禅论道:《和农师四和前韵仍有推奖鄙薄之句再次韵》:“……儒林盛会沾恩饫,云阁新图预客题。自注:是日农师出搨写美成殿将相横卷,令坐客题跋。更听高谈造名理,人间无物不均齐。自注:坐中农师多谈庄语。”玩赏金石碑帖:《和永叔小饮怀同州江十学士》:“翰林文章伯,好古名一世。家无金璧储,所宝书与器。北堂冬日明,有朋联骑至。新樽布几案,二鼎屹先置。大鼎葛所铭,小鼎泽而粹。……群贤刻金石,墨本来四裔。纷穣罢卷轴,指擿辨分隶。其中石赞藏,家法非一二。精庄与飘逸,两自有余意。……”茶会:《和陈子思马上口占令益师携茶纸赴会之作二首》:“豫约今朝狂醉后,须烦同泛一瓯花。早携数幅过山隅,明日诗情各有余。案上罗文如已少,金花银叶也堪书。”此外诸如《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名画》、《和原甫同江邻几过净土院观古殿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及显僧传当世贵人形骨仁僧鼓琴作》、《围棋歌戏江瞻道兼呈蔡秘校》、《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宫中画像翰林墨迹延庆寺者刘裕故宅中有寿丘山》、《九月十日雨中孚先见过围棋尝茶》、《李委吹笛并引》之类的诗题在集会诗中随处可见。北宋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精英文人往往既精于创作又深通赏鉴,是诗人也是画家,又妙通书法和音乐,堪称文艺全才。他们不但积累了深厚的文艺修养、又有诗人敏感的审美心灵,品味高雅,文质彬彬,因此聚会时虽无歌舞,实有清欢,在人文的世界怡悦情性、流连忘返,所谓“真赏非俗嗜,雅游知胜缘”,集会诗反映了文人集会的真实场景。

其次,集会诗中多有笔、墨、纸、砚、琴、棋、扇、杖等人文意象。不同于前朝咏物诗多以风花雪月、草木虫鱼等自然之物为题,北宋文人分题咏物则多以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金石古玩等人文物品为对象。一方面这些人文物品在宋代文人生活环境中比较密集常见,而格外受到注意也是因宋人赏玩趣味变化所致。如欧阳修于聚星堂燕集赋诗:“分韵,公得松字,申公得雪字,刘原父得风字,魏广得春字,焦千之得石字,王回得酒字,徐无逸得寒字。又赋室中物,公得鹦鹉螺杯,申公得瘿壶,刘原父得张越琴,魏广得澄心堂纸,焦千之得金星研,王回得方竹杖,徐无逸得月砚屏风。又赋席间果,公得橄榄,申公得红蕉子,刘原父得温柑,魏广得凤棲,焦千之得金橘,王回得荔枝,徐无逸得杨梅。又赋壁间画像,公得杜甫,申公得李文饶,刘原父得韩退之,魏广得谢安石,焦千之得诸葛孔明,王回得李白,徐无逸得魏郑公。诗编成一集,流行于世。当时四方能文之士及馆阁诸公,皆以不与此会为恨。”从集会上所赋之物来看,大半是琴、纸、研、杖、砚、画、药、酒等人文物品,画上人物乃历史名臣或文豪。与花鸟虫鱼等一般自然物不同,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金石古玩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文明产物,凝结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文人及其生活方式本有天然联系。宋代文教大昌,受风气熏染——正如我们从《休日同宋遐叔诣法云遇李公择黄鲁直公择烹赐茗出高丽盘龙墨鲁直出近作数诗皆奇绝坐中怀无咎有作呈鲁直遐叔》这类诗题及其内容:“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工。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谁降午睡魔,赐茗屠团龙。……”所见到的,诗、墨、茗、禅等等构成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也成为其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他们的赏玩审美趣味多向负载着文化及智力活动的物象倾斜,偏重人文情趣。

第三,北宋文人登临游观,吟咏自然时,往往赋自然物以人文精神,如梅、竹、茶、月等自然意象都被赋予人文内涵,成为一种人文符号。这是不同于前人的。前人对自然物的把握,重外在感官经验,诗歌则极物写貌。宋人除了感受,还通过文化典籍和思致对自然物进一步探究、诠释,诗歌注重阐发自然物象内在的精神意蕴。如咏茶云:“茶品众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须清泠泉,性若不容垢。味回始有甘,苦言终验久。”“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又“玉泉吟鼎月隳轮,姑射风标两絶尘。”咏月云:“千里玉绳断,万顷金波开。为我清皮骨,怜我兀尘埃”。咏梅“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从来不染埃。”如咏菊“虽惭老圃秋荣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咏琼花“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咏泉水“林泉不较为生厚,名节犹希到死香”;咏竹“丹心自觉同高节,青眼相看似故人。不染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高精神”等等,诗歌赋予自然物一种德性,将高洁、脱俗等人文精神贯注其中。诗例甚多,不拟赘举。

综上所述:宋代集会诗以人文题材为主,诗中充满繁富的人文意象,体现宋代文人深厚的人文旨趣。这是由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与活动方式,以及养成的审美趣味决定的。在崇文风气下,宋人普遍好读书,不仅书香门第“万卷藏书宜子弟”,即使村野间也是“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因为以读书为基本生活方式,通过典籍来建立与古今、万物的认知和联系,北宋士大夫对人文世界的喜爱渐渐超过了大自然。如欧阳修晚年以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号为六一居士,“华阳杨褒,好故博物,家虽贫,尤好书画奇玩充实中橐。家姬数人,布裙粝食而歌舞绝妙”。他们精心营造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氛围,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诗意化了。正如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描述:“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声。尝见前辈诸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良以是也。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文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瑞研岩泉,焦桐鸣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佳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

在笔、墨、纸、砚、琴、棋、扇、杖等人文物品之间,从事着书画、音乐、诗歌等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或欣赏,北宋士大夫文人群体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饱含着人文气息,与普通人判然有别;而北宋诗人又把创作的视角转向自身所属群体的生活,将审美对象扩大到日常人文物品,将人文精神投射于自然物,虽然是“文人歌其学,雅士歌其艺”,真实反映自身生存状态,但正如贾晋华先生分析《汉上题襟集》中“诸书简对文房四宝的珍重,以及对词章学问的夸示”,认为其中隐含着一种“斯文独在我辈”的特殊文化心理,北宋文人生活环境与行为方式的审美化、诗意化,以及诗歌对人文题材的关注,说明“斯文独在我辈”的文化心理已经为北宋文人士大夫群体所自觉,并将其发展到极至。勿庸置疑的是,那些任意挥洒、各逞风流的文人集会和表现文人群体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的集会诗歌即是这种特殊文化心理最为集中典型的反映。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指出:“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虽有疵病之意,但“以学问为诗”的确是宋诗最显著的特质。北宋文人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而集会上正是力求争胜之所,集会诗也多是争胜之作,因此“学问为诗”的特点尤其突出,它主要体现在诗歌的用意、用事、用韵三个方面。

如前所述,集会上作诗,参与者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种竞技炫才心理,故力图立意新颖,议论精辟,以新人耳目。尤其是同题共作,或彼唱我和的情况下,若对原唱之意不能有所阐发,或是另出新见,而沦为人云亦云、异口同声,就不免失败了。如关于王昭君事迹的唱和,王安石曰“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欧阳修曰“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关于崇徽公主手痕的唱和,刘敞云:“君念平城三百万,谋臣奇计已堪休”,欧阳修云“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曾与国谋”,之所以高出众作,皆因议论抑扬曲折,显示出更深刻的识见。而这些杰出的见解、器识勿庸置疑是有深厚文史学养为基础的。

除竞技心态的影响之外,宋人对天下事理——举凡宇宙万物之物理、社会人生之哲理、做人处世之伦理,颇有“每事思穷究”的兴趣(原因姑不展开说明),因此诗中言理成分增加,立意相对较为高深。以集会分题咏物为例,《竹庄诗话》云:“南窗纪谈云吕申公为颖州通判,欧阳公为守。欧阳公素不以文靖公为然,及与其子为僚,见其学识已改观矣。时刘厚甫、王沈甫皆寓居郡下,四人日相从讲学为事,情好款密,一日分题赋诗,申公得瘿木壶,其辞云云,欧阳公见之宜加称赏,以为有宰相器。”诗曰:“天地产众材,任材谓之智。栋桷与楹杙,大小无有弃。方者以矩度,圆者中规制。嗟尔木之瘿,何异肉有赘。生成臃肿姿,赋象难取类。隐括所不施,钩绳为尔废。大匠睨而往,恻然乃有意。孰非造化功,而终朽不器。刳剔虚其中,朱漆为之伪。……设之于楹阶,十目肯注视。……人之于才性,夫岂远于是。性虽有不善,在教之揉励。才无不可用,由上所措置。……”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又释智圆《拟洛下分题》序云:有客示吾西台集仙公李建中静居分题者,集仙得松石琴荐,河南法掾鲍当得茯苓人,青城僧惟凤得递诗筒,巨鹿魏野得文石酒杯。率皆彩笔奇绝,理旨峭拔。……可见宋人咏物之作并非止于追求刻画形似,而往往要以小见大,有所引申。在交代事物的来历、事理的原委之外,进一步阐发其中的理旨与精神内涵。穷究物理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兴趣升华为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咏物诗的立意、境界即有所升华。

用事在宋代文人的集会诗中表现更为突出。宋初西昆诗人于馆阁修书之际,“历览余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而更迭唱和,诗中典故密集,如《泪》诗,全诗八句,用典多达七个,“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对此“学者之弊”,欧阳修认为“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不可。”到北宋中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时代,作诗用字讲究出处和用典,崇学尚典的诗歌审美意识更普遍、明确与强烈了。苏轼“平生斟酌经传,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记、佛经、道书、古诗、方言,莫不毕究”,故其诗能“如长江大河,汪洋闳肆,变化万状”;黄庭坚、陈师道之诗“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说,隽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一字一句有历古人六七作者,盖其学盖通乎儒释老庄之奥,下至于医卜百家之说,莫不尽摘其英华,以发之于诗。”用典的范围几乎扩大到宋人能看到的所有书籍。如苏轼《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十载飘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刺舌君公犹未戒,炙眉吾亦更何辞?相从痛饮无余事,正是春容最好时。”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诗歌句句用典,又很贴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反,孟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那内法酒手,而无材料”,秦观词“惜无故实”,好似贫家美女,终乏富贵态,因之分别为苏轼和李清照批评。

在这种诗歌审美意识和竞技心理的影响下,集会创作的用事也就变本加厉了。如李复有《上巳成季召会于西溪会上赋诗须多韵仍用故事或旧诗十事已上未终席而成违者浮以三大白罚者四人予与成季免焉》诗,从诗题可知,文人们已把故事、旧诗作为写诗的素材库,甚至变成诗歌的主要内容,“资书”成了作诗的重要途径。

用韵与用事同样是在雅集唱和中表现才学的重要方式,二者结合紧密,几乎不可分割。举邹浩在一次茶会上的三首次韵诗为例:《次韵仲孺见督烹小团》:世事多好还,往躅端可视。崟岩辉奇功,颇愧文王肆。他年焚舟来,几作涂炭坠。驷马岂及追,我今亦如是。狂言编虎须,得报逾掐鼻。平生储春芽,美恶初一意。浊氛腾墨云,君舌故历试。小龙落几前,毕竟不知异。方欲事烹煎,姜盐以为使。赖君呼回头,丝桐识秋思。会当扫南轩,石铫沃清泚。从此师金人,三缄诚有味。《再酬仲儒》:龙团方启封,数子已惊视。端如肖璧人,骑羊入城肆。又如金谷姿,不合楼前坠。囊衣本酸寒,茶具无一是。纷纷诘邻家,浪欲学拥鼻。秋空辄云雷,秘昔乃天意。未敢还巾车,且集诸生试。岂非今年芽,岁月与君异。直须如印刓,诗驿趼来使。念君才患多,落笔有余思。盈编故可期,河流几时泚。君应嘲马肝,不食亦知味。《仲儒督烹小团既而非真物也怅然次韵以谢不敏》:情伪初难分,饱闻不如视。君看求马诗,安得走唐肆。此茶亦先声,入手恐失坠。泠然风御还,共饮乃非是。坐令竹边心,追悔如刻鼻。故人岂欺予,姑以将远意。由来毁誉间,夫子犹必试。八床志多金,龙断何足异。胡为不三思,取信鞧轩使。超超莆阳公,铨量妙清思。仰止一喟然,背浃欲流泚。尚赖君诗存,高吟忘肉味。三首古体长篇,立意各有侧重,不但逐句次韵,且句有出典,这无疑需要渊博的学养来支持。以苏轼、黄庭坚之广泛涉猎,无书不读,故吕本中谓:“近世次韵之妙,无出苏、黄,虽失古人唱酬之本意,然用韵之工,使事之精,有不可及者。”而即便如此,亦不免在逞才使气的次韵唱和中为韵所拘,“因韵求事,至于搜求小说佛书殆尽”,可以说,宋人集会唱和所需要的学问储备几乎是没有止境的。而不管是诗歌的立意、用韵还是用事,任何一方面要有上佳表现都以学问的深厚积累为先决条件,故黄庭坚用“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来比喻作诗好坏与学问程度深浅的关系。刘克庄《跋何谦诗》云:“余尝谓以情性礼义为本,以鸟兽草木为料,风人之诗也。以书为本,以事为料,文人之诗也。”清人沈善宝曰:“风人之诗长于言情,故得弦外之音;学人之诗晦于用意,转少天然之韵。”他们分别指出的学人(文人)之诗与风人之诗的区别,正好对应于本文所讨论的话题,集会诗偏重人文题材,以书为本,晦于用意,着力于用韵、用事,是典型的文人之诗。

当然,以人文题材为主的集会诗也会有内容琐屑、笔墨游戏之作;以学问为诗的手法在往复唱酬中也会造成诗歌用意深折、晦涩难解,堆垛故实、因韵害意等负面影响,但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我们能够意识文人集会诗歌的价值并不在于创造了或发展了几种表现手法,取得了多大的艺术成就;作为一种类型诗歌,它最全面的展示了北宋文人群体高雅文明的日常生活画面,集中反映了北宋文人游心翰墨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旨趣。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由于文治国策和百年承平,以书籍为载体的人文精神产品的高度积累已经超越了其他时代,文化活动的多方面展开和创新在北宋中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集会诗是士大夫群体笔下对北宋盛世的文化成果的生动记载,通过它有助于我们今天认识了解北宋雅文化的特质。

参考文献

[1]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朱弁.风月堂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韩琦,李之亮.安阳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0.

[4]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赵希鹄.洞天清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严羽,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9]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0]何溪汶.竹庄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苏轼,王十朋.东坡诗集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黄庭坚,任渊.山谷内集诗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5]李清照,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6]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5

波尔图,位于葡萄牙北部,坐落在杜罗河畔,靠近杜罗河的出海口。它是葡萄牙的一座古城,葡萄牙的国名就来源于古老的波尔图。不过,置身波尔图,你或者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它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因为它丝毫没有大家闺秀的傲气与矫情,反倒有着小家碧玉的慵懒,不施粉黛、不媚世俗,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乘火车来波尔图,一下火车,就会被震撼。波尔图火车站(圣本托san bento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几乎就是蓝色的世界。四面墙上,几乎全是“色白花青”的瓷砖壁画,场面相当壮观。走过那么多城市,这样奢华的火车站,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水蓝色的壁画完成于1930年,总共用了大约20000片瓷砖。其中主要的一副画,讲述的是当年恩里克王子率葡萄牙海军夺取休达(Ceuta, 位于北非国家摩洛哥,现为西班牙领地)的海战场面。熟悉航海的人也许都知道恩里克,是他开拓了葡萄牙人的航海大业。恩里克在葡萄牙的地位如此之高,可以说受到全民敬仰。恩里克,给葡萄牙带来了海上霸业,带来了曾经的繁荣。

波尔图人最值得骄傲、也最乐于炫耀的是:恩里克,这位葡萄牙航海的始作俑者,诞生于波尔图。恩里克为波尔图人带来了荣耀,而波尔图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回报恩里克,用他喜爱的大海的蓝色,装点着整个波尔图,让他的故里有了一种清新典雅、超凡脱俗的美。

因为这些蓝色的瓷砖壁画,我在圣本托火车站踯躅了很久,仰头看这些壁画,就仿佛看到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历史。之后在波尔图的几天里,我反复经过圣本托火车站,每次都会进去观赏这些壁画。我发现,不仅仅是我,几乎每个来到波尔图的游客,都会被这些壁画所吸引,并驻足观赏。更有一些团体游客,被导游带着,到这里欣赏这些蓝白的画作。

磨平了的蓝色碎石

在波尔图,你一定要学会一个葡语词汇:‘azulejos’——那种我们在波尔图街道、建筑上随处可见的瓷砖画——彩绘瓷砖(上釉瓷砖)。

起初,彩绘瓷砖的使用,是皇家贵族和宗教的特权,所以它们常被用于宫殿、教堂、修道院的装饰。彩绘瓷砖的使用,似乎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在波尔图,你可以见到的最精彩、最华美的瓷砖壁画,都在教堂。

如果没有去看几处瓷砖壁画,就不算到过波尔图。

我入住的民宿旅馆在波尔图一条步行街的尽头,这条步行街的两头,各自挺立着一座教堂。 东侧是Santo Ildefonso 教堂,西侧是Capela das Almas 教堂。每天清晨和傍晚,我都会从它们身旁路过,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是,它们的外立面几乎全部被瓷砖壁画包围着,从远处看,在一片青灰的建筑中,它们显得那么清秀雅致,你或者根本不会想到那是座教堂。而走到近处,你心中剩下的或者就只有震撼和感慨了,恐怕,你只有在波尔图,才能看到如此大张旗鼓地在教堂的外墙上,精细地描绘如此大规模、如此繁复的瓷砖壁画,墙上的图案,细致丰富,人物细腻精彩, 就好像它们是真的画在画布上,而不是画在瓷片上,就好像它们真的是浑然天成,而不是拼接而成。

清晨,在Capela das Almas教堂的壁画前,遇到一位晨祈的老者。我说,这样的瓷砖壁画用来装饰教堂实在太特别,太精美,它会让教堂少了威严多了亲切。而老者波澜不惊地回答我,这样的装饰,在波尔图算不得什么,很正常、很普通。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azulejos’是五颜六色的,在葡萄牙起码常见的颜色还有黄白色。但波尔图人却偏爱蓝色,那种属于恩里克的颜色,属于大海的颜色。所以,在波尔图,蓝白是最常见的彩绘瓷砖颜色。 看得多了,有时候真的会不自觉地与我们的青花相比较。中国的青花就犹如江南烟雨,温润淡雅,青白分明,而波尔图的蓝白瓷砖却色彩热烈奔放,充满着浓重的伊斯兰风情。这也正是葡萄牙的性格特色所在。有人说,波尔图的蓝色彩绘瓷砖,不是青花。可它们分明色白花青,不是“青花”,又是什么呢?

拼接这些“磨平的小石头”,简直让波尔图人热爱到痴迷的程度。甚至那里的街道,都是这些“小石头”拼接铺成。他们会将大块的黑白石头先敲碎成一颗颗的小块 ,然后再拼接成各种图案,铺成路面。或者,这样的铺路方式在全世界也独一无二吧。

波尔图 蓝白之间的生活

几天的时间里,我慢慢习惯了波尔图闲散、缓慢的生活节奏。每日慵懒地走在波尔图的大街小巷,慢慢发现,“青花”拼接的美在波尔图随处可见。

时间到了17-18世纪,“azulejos”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且在波尔图,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今日。

办公楼、桥梁、修道院、民居、公园,甚至地铁站、楼梯、扶手、路牌,在波尔图,蓝白的“azulejos”简直无处不在。它们是那么可爱,那么优雅,仿佛波尔图,就是一本古老的蓝白双色的小人书,整个城市的历史、现在、乃至将来,都画在里面,你要慢慢翻看,慢慢品味。

波尔图的“青花”壁画,都是有故事的。在教堂,你可以看到圣经故事或者传教士故事;在火车站,你可以看到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史,还有这个国家的铁路发展史;而我最钟情的,是普通民居里的故事。它们或者没有前面的精细、华美,但却是内容丰富、绝不会雷同的故事。那些看似普通的蓝白民居内、那些其貌不扬的“青花”格窗内,曾经演绎、而且还正在演绎着的,一定是波尔图人精彩的生活故事。

波尔图人对蓝白的喜好是深入骨髓的,蓝色渗透到波尔图人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似乎成了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波尔图,你会发现,“青花”不仅仅是建筑和城市的装饰,更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蓝白的餐具,蓝白的厨房,蓝白的广告……离我入住的民宿不远,有一家不小的菜市场,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市场的时候,吸引我的不是琳琅满目的食品,不是花色繁多的水果,而是市场内蓝白的壁画!一个个普通的波尔图市民,在市场里买鱼买肉,讨价还价,让我忽然觉得,那些蓝白“azulejos”里拼接的,不是故事,而是眼前的真实生活,或者说,“青花”已经不是装饰品,而是波尔图人生活的背景。

波尔图的蓝白不只属于波尔图人,也属于你。 一旦你来到波尔图,蓝白就会将你包围。你入住的酒店大堂,可能会有蓝白的彩绘瓷砖画;你的餐具、你的咖啡杯,都可能是蓝白的“青花”。我入住的民宿,前台、楼道、餐厅,都挂有各种各样的彩绘瓷砖,它们大多也都是淡雅的蓝白。我问老板,为什么那么丰富的色彩中,只选蓝白装饰自己的民宿。他说,当然要选蓝白,如果只有一种选择,我一定也会选择蓝色,因为蓝色是属于波尔图的颜色,我要让入住的客人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波尔图。

带一片蓝白 回家

波尔图注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当我在游客中心问起工作人员,这里有什么景点值得游览的时候,她说:景点?哦,我们波尔图这个城市就是景点,你只要走在街上,就会看到优雅的景色,那些蓝色的“azulejos”就是美景;波尔图是要用走路来游览的,坐车? 你会错过这个城市精彩的细节的!

波尔图的老城相比于那些华丽的大都市,显得不那么精致、不那么矫情,甚至不那么整洁,但这样的波尔图,绝对有十足韵味,亲切、随意中,不时露出一丝伤感。走在略显破败、狭窄的巷子中,随意在转角处就会遇到那些超凡脱俗的蓝白青花,抬头就会看到各家阳台上迎风招展的衣服,就好像飘扬的万国旗。洒满阳光的碎石小路上,孩子们在踢着足球,或许他们中有人会是将来的C.罗。杜罗河畔,人们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扇不起眼的“青花”窗子内,闪出老人和蔼的笑容,几个年轻姑娘正在画着她们眼中的波尔图。我猜,那画儿的主色调,一定是蓝色的。

如果有一天你来波尔图,一定记得买几块这样的瓷片带回来,自己留作纪念,或者送给朋友。在波尔图的任何一家纪念品店里,你都可以看到这种漂亮的蓝色瓷砖,都会找到你钟情的那一块瓷片。你不仅仅带回了蓝白的瓷片,也带回了波尔图人喜爱蓝色的心情,更带回了属于你的波尔图故事。

波特酒的世界

葡萄牙真的有葡萄么?到了波尔图,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波尔图会告诉你,葡萄牙不仅有葡萄,还有品质上乘的葡萄酒。

波尔图并不是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但欧美游客却趋之若鹜,这绝对少不了波特酒(波尔图酒)的功劳。每一个到波尔图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波特酒,或者浅尝几杯,或者带几瓶回家。

驱车来到波尔图,第一件事,自然是到杜罗河畔。这条发源于西班牙的河流,全长900多公里,在蜿蜒穿过波尔图之后,流入大西洋。杜罗河,不仅孕育了沿岸的葡萄美酒,也让波尔图获得了“酒都”的美誉。

波特酒虽因波尔图得名,但葡萄园却在近百公里以外的上杜罗河地区。从波尔图出发,逆杜罗河而上,就会看到一片片的葡萄梯田。碧绿的葡萄,与散落在山间的酒厂、民居,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2001年,“上杜罗葡萄酒产地”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葡萄酒产地首次被列入世遗。

波特酒在上杜罗地区完成发酵和加烈工序后,就会用一种叫做“Barcos Rabelos”的平底船,将橡木桶顺流而下,运到波尔图——葡萄牙最古老的通商口岸,距大西洋仅5公里,在酒窖中完成陈酿过程,装瓶出售,装船出口。每年葡萄收获季,据说杜罗河上,几乎都是挂着各家酒窖旗帜的运酒船Barcos Rabelos,那景象应该是相当壮观的。

漫步杜罗河畔,你会发现,这里几乎就是波特酒的世界。

杜罗河两岸,遍布着酒庄、酒吧、酒行。杜罗河上,停满了专属于各家酒窖Barcos Rabelos,虽说现在波特酒已经不再(或者说大多不再)用船运载,但这些船,却依旧每日漂浮在河上,它们更像是各家酒庄的广告。河水,伴着随风摆动的Barcos Rabelos,成了波尔图最独特的风景。

从波尔图老城,跨过杜罗河来到南岸,你会感觉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波特酒窖一般:波特酒的醇香扑鼻而来,各家酒庄的Logo熠熠生辉,几十家酒庄的商标一字排开立在堤岸边。

每一个去参观波尔图酒庄的游客,都会期待着品尝波特酒的那一刻。托着一杯香醇的波特酒,坐在酒庄院子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独自陶醉。莎士比亚曾经赞誉雪利酒是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的阳光,波特酒又何尝不是“葡萄牙阳光”呢!

在波尔图的餐馆酒吧,没人能抵过波特酒的诱惑。阳光下的河岸边,透过波特酒的玫红,看穿梭的游人、往来的游船,应该也算是享受人生了吧。夜晚的酒吧中,波特酒的香醇,和着略带悲伤的法多,绕梁而去,留给客人的,只有余味中的沉醉、沉醉……

入夜,杜罗河两岸华灯初上,隔岸观灯,各家酒庄霓虹闪烁,波光粼粼的河水,被映衬得五颜六色,它使波尔图平添了些许灯红酒绿的情调。

波特酒,以及那些停泊在杜罗河中的Barcos Rabelos,已经成为波尔图、乃至葡萄牙这个国家的象征。

TIPS

交通:目前中国还没有直飞葡萄牙的航班。可以从欧洲其他大城市转机到达里斯本或者波尔图。也可从里斯本乘坐火车打道波尔图,特快火车3个半小时。

住宿: 波尔图的酒店和旅馆相对比较便宜。建议住在老城里,如果能选择一家位置、景色都不错的家庭旅馆,那就非常完美了。

美食:波尔图的海产品非常丰富,尤其盛产沙丁鱼、八爪鱼、鳕鱼,海鲜是这里不可错过的美食。当然,你一定不会忘记品尝波特酒的,是吧?

购物: 葡萄牙是欧洲性价比比较高的国家,相对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无论是日用品、视频、交通,等等,都价格便宜。到了北部,物价比里斯本更加便宜,所以,波尔图是休闲、购物的理想城市。

1 Capela das Almas 教堂。

2 餐馆里精美的皮制菜谱。

3来一杯波特酒。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6

满足口腹之欲

在南京玄武湖畔见到欧阳应霁,他这次来南京,是为某喋体活动担任演讲嘉宾。

衣食住行,欧阳都是潮人,不过他谈论的主题当然还是美食。

他说,

“一提到南京,大家想到的常是盐水鸭这样的特产,但是我想吃的还是一些在香港吃不到的蔬菜,蓬蒿啊,水芹菜啊,都好。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喝了一个脑,好特别,只有南京的水土才能养育这样特别的口感。”

无论他身在古都西安,还是繁华巴黎,无论步行在幽静的京都郊区,还是风景旖旎的印尼别墅,除了旅行时的眼目之院,欧阳最大的快乐耕是满足口腹之欲。

他爱美食,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小时候家里也不是很有钱,爱美食跟家里有没有钱是没关系的。”欧阳应霁微笑着为自己的好福气莉鞠翠。

他的外公是印尼华侨,又曾在上海工作,妈妈出生于上海,然后又去日本,他的父亲则是广东人。复杂的家庭背景给欧阳应霁的餐桌上添加了天南海北的美味。小时候,他家还有一个专门煮菜做饭的厨子,是广东人,曾跟着他外公上海、日本、福建等地一路闯荡,不离不弃,最关键的是,烧得一手好菜。

他说:

“我觉得我的性格与此是很有关系的,所以主动要把家里的这种风气传下来,这也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他常到朋友家吃饭,可是下厨的却是他自己,基本上不仅把别人家视作自己家,还要变成为的实验室:

“我会尝试不同食材的不同做法。小时候开始学的第一个菜是印尼的沙拉,有点像是花生跟醋以及各种香料混在―起的酱,这是我第一个做给同学吃的。我还会煮菜饭啊,这应该是匕海很常见的家常菜,我做得就比较湿,会拌一些福建人喜踟乞的红葱头,还有炸的油,很香。”

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尝试自己做菜,目的不外乎是要炫耀手艺。一开始做的还都是国内菜系,后来他作为“驴友’’出国旅行多了,也开始尝试着做做他超爱的意大利菜,据说他每次去米兰家具展,看展览之余,必要搜遍米兰美食,大快朵颐。

举一反三,后来日本菜、韩国菜、东南亚菜也一一拿下:“慢慢地学做得多了,你就会发现,菜系之间有很多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我会努力分析它们的异同,然后大胆尝试一些新菜。比方说我曾把日本菜和意大利菜混搭在―起,意大利的干拌面有鱼子,可是日本做菜也放乌鱼子啊,我就把日本鱼子――甚至是台湾的乌鱼子―放在意大利面里,下面配一些紫菜丝,风味又不同,有时甚至更多一些台湾风味也可以。这是我很爱玩的一种类型,把几种文化都拼在一个盘子里,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口感和美感,食物本来就是一种严肃的设计。”

香港味道

香港味道,是他两本书的名字。在香港食肆,美食达人欧阳找寻着香港最本土的酒肆茶肆精华极品。很够味!不一定是神马五星级大酒店才让食神落泪,街头巷尾,找张桌子坐下,慢慢掰开面前手中的叉烧包,或者喝一杯丝袜奶茶,那也是香港之原味,港府食材的天真本色。就像豆汁、卤煮、炒肝、爆肚之于北京,香港的特色就是港式茶餐厅、粤式酒楼、港式甜品、生猛海鲜…一具体点说,什么大同老饼家步步糕升、檀岛咖啡饼店的蛋挞/、千子、神仙美食杨枝甘露、肥美的避风塘炒蟹,一点一点抚慰着你的味蕾,然后润胃细无声,不论是老香港还是初来乍到的大陆客,吃到欧阳推荐的美食,绝对值回票价。

“看着金黄色的面包出炉,热气腾腾、金黄松脆,即使刚刚饱餐一顿,也忍不了口。以前常常想面包店的店员天天在那里闻着这股香味,会不会偷一个吃呢?也梦想自己开一家面包店,不过马上就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一定会亏本,做出来自己都忍不住吃了。大家不

听他点评着,你会感觉还没吃到,却已齿颊留香,酥透了。

香港的甜品也好吃。他说,“浓稠如墨的芝麻糊,白白嫩嫩的豆腐花,看得人两眼发光,恨不得一尝而后快。但是甜品精致,只有一勺一勺慢慢吃,才能吃出平凡甜品中的不平凡,才能感受师傅在其中花的心思。香港的甜品食家用心制作,慢慢品,让甜品们慢慢浸润、抚摸你的胃。”

看来有胃病的同学可以多吃点香港甜品,养胃。还有“麦冤己云吞面世家”,欧阳也是强力推荐:

“就在中环威灵顿街上,店面小,但也做到连锁规模的老字号,有位老伯给生虾仁挑筋,个个都是硕大无比。等点了云吞面上桌,咬开云吞见虾仁,更证实这家店的食材地道。白灼猪腰,也是块块肥大厚实,洗得很干净,一点没有异味,而且火候也掌握,导恰到好处,吃口刚好,不老也不会太生。”

本来馄饨有啥稀奇的?上海小馄饨也可以果腹。可是正宗香港云吞果然非同凡响。他说特别就特别在“材料要用最靓的,而汤更是十年如一日,熬汤的过程非常繁复,有一定的时间及步骤依循。”难怪港片、邢电视剧里,动不动,男主角就到小食谱里大喊一声:“云吞面!”而麦冤己云吞面世家的云吞面,也是供不应求,卖到二十元至三十元一晚也“客似云来”呢。慢生活,梦-想家

当然,他说要写《香港味道》这佯的书,去勾勒香港的美食地图并不只是为了吃得开心,这些食物还勾起了他的回忆,“那些小时候的场景会在你吃到某种食物时浮观在你的眼前,味道总是和我们的记忆、文化、身份紧密联系在―起。”

吃,是一种生活态度。欧阳中意的,还是慢生活。所以他写过一本书,叫《慢慢快活》;还有本书,叫《半饱》,副标题,差不多,叫“慢慢生浯’。

快,是让^快活的,如果不快活,为什么要那么快的节奏呢?“现在城市的生活这么快,我们是不是该慢一点再慢一点,停下来,看一看,品味一下生活的味道?”他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说。

这些年,除了搜集美食,他还致力于室内设计方面的艺术展览,推广―种高品质的生活理念。这位香港理工学院设计系毕业的硕士,虽寒毕业后基本上都在从事音乐、漫画乖疃美食工作,可是,他说自己从未放弃过设计,“美食也是―种设计啊。”他总是这样说。

在香港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欧阳应霁会从大屿山的家出发,坐半小时船到香港岛,再坐地铁到中环。晚上,再从城里回到他住的岛上,如是,已有23年。

之所以一定要这么折腾,因为远离香港闹市区能让内心获得宁静,即便只在夜晚。

他说旅行是为了回家,设计是为了让家有家的感觉,就像食物让它回味童年和家的温暖一样:

“家是空间格局的安排,光影气氛的调谐,家是人和人的关系,家是身体的归宿精神的寄托,纵使你认定家在温暖的室内,我依然偏执家在曲折路上……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回家,又好像一直都在家里。”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7

中国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的了。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一个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一个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曾问刘:“哪一笔是学古的?”刘反问翁:“哪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留下了诙谐而又富于哲理的佳话。

人们总是喜欢以古为师的,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不同,求发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而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称道,但刘墉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可贵。因为只有这样,书法才会发展,才有前途。事实上,翁方纲所崇尚的欧体也正是当年欧阳询融各家笔意而成的。

古往今来,世上没有靠描摹而成的风格,没有刻意求似而成的大家。梵高,正因为他狂放不羁的用色和恣肆的激情,结合着古典艺术给自己的功底,才画出了撼世的《向日葵》。毕加索凭着敏锐的感知,成为不朽的印象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们在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大胆地把所学的巴赫和肖邦的名曲用新乐器结合,演奏出了深邃迷人的《星空》。

古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一个学者、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泥古的精神,则是他们的灵魂。曾听说,有伪造名画的画师,他们的作品常以假乱真,令人不辨真伪,技艺也该是叫人叹服的了,但这些人不是大师,因为那作品是“人家的”。创新的重要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了。艺术上是这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正是因为有了吸收和舍弃,才有了新事物。

人们不满足于仅用手工劳作,才发明了机器;人们不满足于仅在地上行走,才研制出飞机;人们不满足于仅用煤做能源,才去探索电力的奥秘……

如今,人类已可以遨游太空,而无数科学家却仍在努力探索着。我们不能没有历史,但也不能忘记,那仅仅是古人的业绩。君不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有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才有发展的可能。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篇8

终于盼来十一长假。这个十月,我们去罗马实践我们爱的诺言,拯救即将消亡在工作与日常琐事中的爱的激情。

如果你一生只有一个机会去一个城市旅游,不妨考虑一下罗马,这个综合了辉煌艺术、经典浪漫和动人激情的城市。

当我和溯牵手漫步在罗马的街道上,穿行于巨大的廊柱之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够像罗马这般,将古老灿烂的历史和动感现代的当下如此完美地融合。

从古罗马的遗址,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整个旅程,我们一直沉浸在眼花缭乱的愉悦中。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罗马之行,可是总让人觉得,无论我们的假期是一天还是一个月,罗马都可以将它痛快地吃干抹净,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喂给它更多,然后轻叹: “意犹未尽!”

城中国

罗马是一个占地广大的城市。如果你问我它究竟有多大,我会回答,它大到环绕了一个国家。

无须成为一个天主教徒,你也会知道梵蒂冈城国。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它就位于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只有0.44平方千米,一千多的人口。它既无工业,也无自然资源,生计完全靠金融和捐赠,真正的绿色环保。

城内主要的建筑物有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教皇宫等建筑及花园组成。梵蒂冈城内不对外开放,对游客开放参观的仅是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

大教堂前的广场呈椭圆形,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由284根巨大的石柱环成柱廊。广场中间是高耸的方尖塔。每逢重大节日,教皇就在这里举行弥撒。

站在广场上,我潇洒的挥手,对溯说:“这里就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皇所在地。”他懒洋洋地眯着眼睛点头,不怎么感兴趣的样子。于是我又说:“我亲眼看到过教皇他老人家。”他的眼睛终于好奇地张大。我放开他的手,脚步轻快的奔向教堂前的阶梯。为了给他保留一点儿美妙的幻想,我没有告诉他,那是在复活节的弥撒上。

圣彼得大教堂内有圣彼德的铜制雕像,据传人们触摸他的右脚能得到神的保佑和好运。而我和溯都不曾怀疑,我们的婚姻需要很多很多的保佑和好运,所以我们都很积极地抚摸了半天教皇陛下那已被磨损得明显小于左脚的锃亮的右脚。

梵蒂冈博物馆则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游赏的地方。这里藏有从远古到文艺复兴时期十万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其中西斯廷礼拜堂由米开朗基罗绘制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最后的审判》,是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向往能亲见的作品。上次复活节来,因为弥撒而闭馆,没有看到,这次终于饱了眼福。此外,拉斐尔画室中天顶上代表神学、哲学、法学和诗学的四位女神和其下方相应的大型壁画《圣礼的争辩》、《雅典学派》、《三大德性》、《帕尔纳索斯山》也非常令人震撼。即便是本来对艺术丝毫不感兴趣的溯,也一直沉默认真地陪我看到过瘾为止。

爱之都

罗马(Roma)利用回文构词法,写作Amor。在拉丁文里是爱的意思。我想到过罗马的人,都宁愿相信,这不是一个巧合。

罗马人崇尚美、美食、美人。地中海地区的餐馆,几乎每家都有露天的区域。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简直是“懒猫”晒太阳的圣地。最适合坐在仅够两个人就餐的小桌旁,膝盖靠着膝盖,互相依偎着享用意大利甜点、美酒、咖啡。

罗马是一个凝聚了爱的地方。这里面包括最大的爱,人类对知识的热爱,对美的热爱。次之的爱,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土地,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小爱,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小儿女的情爱。

正如那部令人记忆犹新的电影《罗马假日》里所讲述的那样,西班牙广场上的重逢,台伯河畔的狂欢。月光下古罗马凄清的摄人心魂,所有原始而美好的愿望,在这里冲破人的心防,在带着古老咒语的街道上摇摆。

罗马,让吻都变得不同。不是法式深吻那样的激情。吻在罗马,带上了咖啡的香浓,红酒的纯厚,冰激凌的甜美和艺术的隽永。

咒语

每对恋人都追求并经营着爱情,然而每一个人对美满的二人世界有着不同的认知。对于溯这样的宅男来说,没有什么比舒服地端杯茶水,抱着老婆晒太阳更惬意的事情。而风流的我,却喜欢四处流浪,寻找着能够激起我生活热情的点滴。

罗马,就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地方,像我们这样天差地别的爱侣,在这个城市里也可以找到最契合的一个平衡点。

我喜欢皮肤紧贴古老建筑那冰凉石柱的感觉;而对于溯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打磨的很精致的石头。

记得在我们的万神殿之旅稍有些坎坷,那么大一个古罗马式建筑代表作,却和罗马的很多古迹一样,藏在幽深的巷子里。

有的男人,明明是路痴,却要面子地喜欢充当向导,无论如何不肯听从方向感极好、读地图能力超群的妻子的建议。于是当我们终于找到那座神殿的时候,他已经用尽了所有的耐心,坐在殿前的广场上坚决不再移动。

我负气之下,一个人跑去那美妙绝伦的柱廊间徘徊,在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物的宏伟中,渐渐平息了怒气。叹息着从神殿里走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坏脾气的路痴,温暖的阳光下,他笑咪咪地吃着一个冰激凌,冲我举起相机。

“和这堆石头比起来,我还是觉得你更漂亮。”

我忍不住笑了。

受到笑容鼓舞的那人立即再接再厉:“和这冰激凌比起来,我还是觉得你的笑容更甜。”

不知道罗马究竟被布下了什么样爱的咒语,让他也学会了如此的浪漫。

诺言

罗马有太多值得一看、值得品尝的东西。站在著名的斗兽场上,遥望君士坦丁凯旋门和古罗马广场,多愁善感如我,会禁不住潸然泪下。广场、教堂,所有这些伴随着鲜花、笑语,悠闲的生活节奏,亚平宁半岛特有的妩媚和热情。

无论是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当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在特雷维喷泉中投下一枚硬,许下重回罗马的诺言。

“我还会再来。”我说。

“我们。”他说。

罗马五日攻略:

D1: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卡比托利欧广场,威尼斯广场,真理之口

D2:万神殿, 纳沃那广场,特雷维喷泉,西班牙广场

D3:人民广场,波各赛庄园

D4: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圣天使城堡

D5:随便转转,品尝美食,购物

小贴士

1.气候:

十月的罗马,温度在10到20度之间,一个月里大概有六到七天会下雨,实在是美好的旅游季节。

2.美食:

罗马遍地美酒佳肴,可以买一本旅行手册,查看具体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特鲁米尼火车站旁边有很多好的餐馆。下车之后,上车之前,不妨前去享用。

另外“Palazzo del Freddo”这家百年前就驰名欧洲的老店的冰淇淋绝对值得尝试。毫无装饰的店内就是生产现场,人们常常排成长蛇般的队伍等候频道那份冰淇淋,巧克力冰淇淋特别值得一尝(地址:Via Principe Eugenio65)。

3.交通:

罗马无论是火车,地铁、电车、还是汽车,都非常发达,十分方便。

两条地铁线路:橘色的A线和蓝色的B线,在特米尼车站交汇。票价:单程票1欧元,在75分钟内可自由转乘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地铁限乘一次)。日票4欧元,三日票11欧元,周票16欧元。运行时间:5:30?23:30,周六延长至凌晨0:30。

罗马市内的公共汽车都是橘色的,司机又兼售票员。行驶时间5: 30?24:00,线路也很密集,几乎涵盖整个市区。

有轨电车主要在市郊环绕行驶,行驶线路非常靠近古代遗迹。

此外,理所当然,有城市旅游的双层大巴,价格较贵但直接到达景点,非常方便。

4.安全:

罗马是我到过的扒手最猖獗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在诸如地铁、汽车这些公共交通设施里。但也许因为养尊处优,他们的扒手水平非常一般,只要大家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其他旅游地点推荐:

意大利是一个迷人的国度,罗马只是他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个。

[长假出游推荐地] 威尼斯:

著名的水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由118个岛和400多座各种各样的桥梁组成市区,市内有170多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整个城市犹如浮在海面上一样。大运河两岸200多座哥特式、拜占庭式、罗马式等风格各异的寺院和邸宅,古香古色,乘船即可一览无遗。

主要景点:

大运河,圣马可广场,总督宫,圣马可教堂,叹息桥,里亚托桥。

[长假出游推荐地] 米兰:

这里是许多天才人物的故乡和艺术的摇篮,蕴藏着大量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和著名古迹。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杰作米兰大教堂和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等数不清的历史遗产都在这个城市里。同时它又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今日世界的流行甚至可以说是以米兰为前沿阵地的。

主要景点:

米兰大教堂,厄玛努埃尔拱廊,斯卡拉歌剧院,布雷拉美术馆,斯福尔扎城堡,和平门,圣玛丽亚修道院。

[长假出游推荐地]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是南意大利最大的城市,是意大利最美丽的港口。意大利人曾说:“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

主要景点:

新堡,卡波迪蒙特宫和国家美术馆,圣埃尔莫堡,国家考古博物馆。

周边景点:

上一篇:我家的中秋节作文范文 下一篇:西瓜子的营养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