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与索绪尔语言观的对立性

时间:2022-10-28 07:49:55

洪堡特与索绪尔语言观的对立性

摘 要:本文从洪堡特与索绪尔语言的定义,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五个方面比较了洪堡特与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对立性

关键词:洪堡特;索绪尔;语言;言语;思维;文字

洪堡特和索绪尔是19、20世纪欧洲大陆的两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的语言理论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年代,受不同的思潮的影响,对语言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阅读他们的语言专著过程中,发现二者的语言理论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本文试图对这两位语言学大师的语言理论进行比较,阐述二者语言观的对立性。

一、 对语言的定义

洪堡特对语言的定义是发生学上的定义,他认为语言既不是说出来的话,也不是写出来的产品,更不是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而是讲话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语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讲话者与听话者的理解能力变化的,是讲话者与听话者的创造活动。但是,在谈到语言的形式时,洪堡特又认为语言的形式一旦造就,便能借助于类推原则而长久的保持原状不变,可见,在语言的形式上,洪堡特又把语言理解为不变的产品。因而,洪堡特在将语言看作是创作活动的同时,又承认了语言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产品。

与洪堡特不同,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每个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运用和遵守的规则,既包括个别民族语言的规则也包括普通语法的规则。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稳定的。但在谈到语言的不变性与可变性时,他又认为语言是不变的但同时又是可变的,认为语言的变化是为了语言系统的稳定,语言在稳定中又不断地发生变化,语言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由此我们看出索绪尔更倾向于把语言看作是产品,一种社会产品,但也在一定意义上承认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与洪堡特的观点是正好相反的。

综上所述,两位语言学家在给语言下定义时都坚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思想,但是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相对稳定的,将语言看作是存在人们头脑中的一套规则,一种产品。

二、语言与言语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语言学家在讨论语言问题时不可避免要提及的。洪堡特是最早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的学者之一。洪堡特指出“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智力活动完全是精神的和内在的,一定程度上会不留痕迹的逝去,这种活动通过声音而在言语中得到外部表现,并为感官知觉到”,“言语并不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词语组成的,相反应该说词是从完整的言语中产生出来的”,“语言只确定句子和言语的规则及形式,允许讲话者自由的构筑具体的句子和言语”。

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问题在他的教程中做了专门的论述,他对语言与言语关系的认识是辨证的。首先他认为语言和言语是对立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抽象的,稳定的,言语是一种个人现象,是具体的,随意的;其次他又认为语言和言语是统一的,言语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但是要使言语为人理解,并产生他的一切效果,还必须有语言,没有语言,言语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洪堡特强调语言和言语的统一性,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索绪尔则强调二者的对立,在教程中,索绪尔一再强调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建立在静态的,共时的,系统的“语言”的基础之上的,而把言语排除在外。这是这两位语言学大师在对待语言与言语关系上的不同之处。

三、语言与思维

洪堡特认为语言与思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形式,语言的差异是由思维的差异造成的,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受制于思维的。但是洪堡特也肯定语言对思维是有影响的,这也可以从他的语言世界观中得到反映。他认为每一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方式都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语言这种思维外壳,人们能够更清晰更准确的表达自身对世界的看法,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必要前提,是思维的工具。综上所述,洪堡特一方面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前提,是思维的外壳。

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代宗师,索绪尔也注意到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他说“从心理方面看,思维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索绪尔运用一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他把语言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他认为语言是组织在声音物质中的思想,声音是一种可塑的物质,他为思想提供所需要的能指。他认为语言与思维犹如一张纸的正反面,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由上可见,洪堡特虽然也承认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了语言世界观的观点,但他更强调的是思维对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在索绪尔则更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思维离开语言的表达,就不能被人们所理解接受。

四、语言的本质

洪堡特这样来规定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他说“语言就其真实的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事物。即使将语言记录成文字,也只能使它不完善的,木乃伊式地保存下来,而这种文学作品以后仍需要人们重新具体化为生动的言语”。他认为语言的创造力是讲话者的大脑和思想所固有的东西,讲话者是语言的创造者,同时也接收并理解所创造出的言语成品,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造活动。语言不可以仅仅被看成是僵死的被讲出来的或被写下来的“产品”。“精神性的创造活动”是洪堡特心中语言的本质。

而索绪尔则认为语言是社会共同的规约,社会规约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不是任何有关的个人可以随便修改随便创造的,是具有稳定性的。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洪堡特对于语言本质的看法是属于主观范畴的,而索绪尔则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索绪尔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也是承认语言带有明显的经验色彩,属于主观的范畴。但与洪堡特相比,索绪尔的这种客观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五、语言与文字

洪堡特关于语言与文字关系的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文字的起因上,他认为只有当语言的结构稳定下来,不再可能发生剧变时,文字才会问世。文字是因语言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一种语言是根据自身的结构特性选择了某种类型的文字,文字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于文字的性质,他认为文字本非语言所必须,一种语言的历史要比其文字的历史久远的多,许多语言在无文字的状态下照样可以存在,只有词才体现了思想,文字只不过是体现了声音。所以,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主体是语言,文字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文字一旦出现并形成为一个系统,便会与语言及精神活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洪堡特认为在文字产生以后,语言和文字同样重要,共同表达人们的思想。而索绪尔相反,他认为文字始终是从属与语言的。索绪尔继承和发展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他的语言理论是以“语言”为中心的,而洪堡特研究语言是为了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语言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

由是观之,本文从五个方面将洪堡特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二者语言观的对立性。洪堡特由于受到当时德意志哲学的唯精神论的影响,他的语言研究带有明显的人类精神倾向及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的全部学说都是以精神为出发点,也是以精神为归宿的。而索绪尔则继承和发展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一切以“语言”为中心。这是出现这种对立性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二者的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索绪尔的语言研究重视内部语言学的研究,而洪堡特则更强调外部语言学的研究。因此,洪堡特的理论与索绪尔的理论其实是相互补充的。[参考文献]

[1]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2]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4]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5]威廉・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6]岑麒祥《语言学史纲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3年。

[8]申小龙《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上一篇:在兴趣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创新 下一篇:宋代旅馆的别称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