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趣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创新

时间:2022-01-15 09:21:55

在兴趣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已然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为此,我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力求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我在实践中的有效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分好学习小组,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缩小组小组之间的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合作学习。

二、把握教材,确立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做一些计算题时,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所谓合作只是停留于表层。

三、创设情境,预习检测中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预习检测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自学检测中去,通过对旧知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做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结论尽管已正被广大教师日益接受,但往往体现在新授比较多,而预习检测中依然是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如我在教学“比的认识”时,通过出示一面长3分米、宽2分米的小红旗,请学生提出问题用以前学习过的方法进行比较长和宽的关系,经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上有两种关系:比差和比倍。这样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参与,一方面复习了比较的方法,完善了原来的认知结构;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进入了一个新的环节――新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再如在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在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下讨论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得到了“石块占空间”,这样“占空间”就成了新知的起点。情境导入越来越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而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发现与解决问题,从形式上更为活泼,从心理上也是一种促进。

四、启发心智,新授中巧妙点拨、有效合作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重点。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具体实施分以下四个步骤:A、独立思考: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B、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这其中还包括小组内的合作操作、启迪思维、开拓创新、锻炼能力。C、组间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组际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通过横向的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D、引导评价: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质疑问题,以求开拓创新。如三年级中“估一估”实践活动课中,我在讲授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高高的一摞本子进行估算、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离正确的本数最接近。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精讲多练,练习合作中提高效率、自我完善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在练习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计算中,我选择了队旗这一几何图形,让学生对于计算的方法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再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以后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学生们有的放是,讨论中能把新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进行了发散性的推广。

六、成员互评,小结中评价归整、深化学习目标

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在教学“比的性质”中,我这样提问:在相等的几个比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及交流中先后得出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经评价补充成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讨论评价后又补充出“零除外”这一重点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转化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又如教学中对新授进行小结时,往往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既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走出了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去学,教学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综合素质得以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铁人希望小学,甘肃 玉门赤金 735200 )

上一篇:论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下一篇:洪堡特与索绪尔语言观的对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