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期刊新闻记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07:25:44

三农期刊新闻记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三农新闻报道中,这个“器”就是我们的记者队伍。为了更好地服务、宣传三农,必须加强三农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队伍将会对涉农新闻报道产生质的影响。

一、目前新闻记者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学习党的政策方针

很多新闻记者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为了尽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新闻采访工作,他们只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对于一名新闻记者而言,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心浮气躁、不能写出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报道

在新闻记者队伍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心理浮躁、急于求成,不愿意深入农村。因此有些新闻记者写出的文章让读者觉得有点像闭门造车,有时甚至严重偏离事实。

3. 个别新闻记者从事有偿新闻,甚至进行新闻敲诈

在现实中,存在新闻记者搞有偿新闻及新闻敲诈的案件,比如中华工商时报社驻浙江记者站的孟怀虎敲诈案和中国食品质量报社驻四川记者站(非法记者站)汪启明敲诈案。由于个别新闻记者缺乏职业道德,再加上缺乏内部的管理和约束,他们的职业违规活动正在进一步升级,从违纪违规升级到违法犯罪。

二、如何强化新闻记者队伍建设

1.新闻记者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首先,要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宣传、解释。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正如同志所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

为了不辜负党的期望和重托,把新闻媒体的工作做得更好,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方针政策是党根据基本路线的要求而制定的具体工作规则。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使新闻记者在政治上与中央始终保持一致。

其次,要加强新闻记者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敏锐是新闻敏锐的核心,是新闻记者的生命。不仅关系着新闻工作的成败,更是衡量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标尺和准则。政治敏锐性是新闻记者出精品的根本要素,是发现、鉴别、采写、发掘重大新闻主题与新闻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政治敏锐是一个成熟新闻记者的重要标志,所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注重政治敏锐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培养新闻记者政治敏锐的重要性;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理论政策水平;深入实际,善于分析和比较,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政治敏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2. 加强新闻记者自身素质的修养

提高新闻记者自身素质修养,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高新闻记者的理论素质。所谓新闻记者的理论素质当然指的是记者是否具备新闻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各类新闻稿件的写法是否熟悉,是否规范,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新闻记者要通过大量实践不断积累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一些经验,这样以后的工作才会慢慢走上轨道。

其次,要提高新闻记者的文化素质。如果我们把新闻比作宝塔,业务就是塔身,政治是塔尖,文化是塔座,是基础。政治给新闻记者提供的是方向、角度、突破点;文化给新闻记者提供的是背景、基础、参照系。强调新闻记者的文化素质也有三个含义:一是有知识,采写能应对自如;二是有思想,能判断是非高低;三是会审美,能分清善恶美丑。因此新闻记者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新闻业务娴熟、干练的调查研究能力。

在提高新闻记者自身素质的同时,新闻记者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等。

这些都是一名新闻记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只有不断提高新闻记者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新闻工作服务。

3.深入农村、及时掌握三农信息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新闻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新闻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责。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报道有针对性、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借鉴和指导作用、受到农村读者的欢迎、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

新闻记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地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而要不断地写出好的新闻作品,首先就必须找到好的题材。基层和群众的深处,正是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新闻题材的源泉。事实上,许多从事新闻事业的前辈们的实践早已证明:大量“鲜活”的新闻,蕴藏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距离生活的激流越近,越容易抓到活蹦乱跳的“大鱼”。不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狠下工夫调查,认认真真挖掘,优秀的新闻作品就难以出现。“脚板子底下出新闻”――这句新闻界的老行话,一方面告诫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在深入基层上下工夫,在深入群众中发现好题材,挖掘好新闻,写出好作品;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的新闻记者,多下基层,多同群众交谈,开阔视野、活跃思想,获得生动丰富的语言,为写出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条件。

因此,有深度的、能够引起社会反响的三农报道,必定是新闻记者用腿跑出来的,绝不会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出来、坐在会议室就能采访出来、或者仅仅靠抄材料就能抄出来的。

4.勤思考、多历练

“历练方成大器”,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就要不怕吃苦,坚持“五练”,即:练意志、练人品、练思考、练文笔、练深入。现在一些年轻的新闻记者与优秀的新闻记者对照起来,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吃苦的精神,缺乏“宁可不要命也要新闻”的斗志。不少新闻记者整天跑会议,拿材料,把采写新闻颠倒成了编写新闻;有的不出去采访,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上网“扒窃”,编造虚假新闻;写作上也没有创新、没有突破,还是老“八股”;内容上也是陈谷子烂芝麻,采取了几条措施,落实了几项规划等等;还有的预计什么什么,估计至少也什么什么,把还没有形成事实的东西,进行主观臆测,造成事实上的假新闻;经验性的东西多、总结式的东西多,用新闻事例说话的少,等等。

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是做好三农期刊工作的保证,作为新闻记者自身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新闻环境提供条件。

(作者单位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

上一篇:“疯狂”的大蒜背后 下一篇: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