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07:21:47

对体育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体育课身体练习的有效性是衡量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中之重,是检验一堂课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效果的关键指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体育教师往往过多地追求表面上的练习密度,忽视了练习的有效性,出现了有热闹的场面,学生的身体却没有没有得到更有效地锻炼与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具体的教学案例等进行了现状分析,并从教师对教学练习的设计、实施以及调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体育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对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尚不全面。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尽管目前体育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新颖,关注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但忽视了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面,有矫枉过正之嫌,因此引起的困惑使得很多体育老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把本该有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课上成不考虑运动负荷的课,是非常不对的。缺乏一定的学练数量,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就很难真正掌握,也就很难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2、强调场地器材的数量与多样性,忽视教师的组织作用。

为了提高身体练习密度,一些教师不考察课堂教学时间的投入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效率关系,也不考虑教学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有没有可行性,不去研究教者怎样精讲巧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过多运用大批体育器材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试图以此来增加练习密度,但实际情况有时却正好相反。如有两个小组,第一组每人给一个篮球,让他们去练习;另一组只给一个篮球,让他们进行全场或半场三打三比赛,请问哪一组密度更大,更有效?再如:我们很多教师课前不准备场和器械,而是到了课中才让学生拿器械,这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强调教师教的重点,忽视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小学低年级中,许多好动的小男生不用老师教,就能将垒球投得很远;大部分小女生则相反,老师教了很长时间却还是老样子,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如何减少这种差异?有些体育教师只注重了教学重点,拼命花大量的练习时间在这个重点上,殊不知学生学习的难点突破不了,重点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4、强调教学内容的本位性,忽视教学内容安排的目标与意义。

如在低年级教学投掷垒球时,许多老师考虑到安全性等因素,练习时一般选择分二至四组单向投掷或有较远间隔距离的对向投掷。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里,我们将垒球这个项目的成绩作一对比,会发现多数学生的成绩几乎没有进步,为什么?比如在发展学生的奔跑速度中,有的教师就反复练习30米、50米,50米、30米,练习的密度与强度是很大,但练到后来,学生疲惫不堪,兴趣索然无味,且容易形成速度障碍,效果适得其反。

5、强调教学设计的预设,忽视教学设计的生成与创新。

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课堂有时的精彩尽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预设永远不会达到顶点。在课堂上如果出现与预设预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就应调整预设(也就是预设的教学环节),实现生成,然后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生成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使生成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不能任由学生兴趣产生的生成去组织教学,使教学成为教师随意借题发挥的一种行为。

6、公开课、展示课等的误导。

应当说,听评与参与各种公开课、展示课等对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在这种课中,难免有一些作秀的因素与表现形式,会尽可能在一节课时间里表现出学生技能上的较明显提升或变化。在实际的常态课中,这些技能的提高或变化往往需要一个教学单元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教学练习中面面俱到,形成了练习老是低水平重复的怪圈,正是公开课精彩纷呈,常态课涛声依旧。

二、促进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为了促进体育教学中练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指导学生身体练习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练习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师在设计练习方法时,首先要考虑练习的目的性。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就不强,必然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从课堂活动的整体规划到具体的各个环节,乃至每一个细节的安排,教师都应充分考虑,使所设计的每一项练习以及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尽可能摒弃那些对实现教学目标中看中不用的练习。

2、练习要以解决问题为重心。

一般情况下,练习的主干肯定是为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的,要注意的是其他的辅练习也要具有相关性,也要为解决核心问题所服务的。无论是课的准备部分还是结束部分,都是为主教材服务的。而有的老师在选择时随意性很大。其次,练习的形式不能是专项性的。如在小学一年级新授跳短绳时,部分学生动作很不协调,学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叫其反复进行专项练习肯定也能学会的,但花的时间就会很长,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方式进行帮助,则会事半功倍。

3、练习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确切地说,是练习所达到的效果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很重要,但在现实教学中却最难做到。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技能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他们在完成练习后产生的效果有高有低,有好有差。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观察课堂,分层设计练习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也只有大部分学生的练习达到效果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更高水平的技能学练。

4、练习要以多元评价为依托。

教师必须重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恰当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评价的时机,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练行为等进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应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评价中自我肯定,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5、练习要以分层递进为宗旨

练习要以能引起质变的量为保证。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螺旋上级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性。我们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来按排学练,既不简单重复,也不好高骛远。但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必须完成该水平下的要求,没有下一层为基础,房子不可能再向上造。

上一篇:加强估算教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