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时间:2022-10-28 07:10:42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各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根据各部位的情况设计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术后随访22例患者3个月~5年,皮瓣完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修复的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实用有效的方法,美容效果良好。

[关键词]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4-0482-02

Repair of facial tissue defect with regional skin flap

RONG Yong-xian1,LI Shui-rong2

(1.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Burn Surgery,2. Department of Surgery,Guiping People's Hospital,Guiping 5372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gional skin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facial tissue defect.Methods22 cases with facial tissue defect were cured by constructing and transplanting regional skin flap for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of facial tissue defect between July of 2003 and June of 2008.ResultsAll the cases obtained satisfactory effects for full survivorship of regional skin flap ,one-stage healing of wound,tiny scar and good appearance by folowing up from three months to five years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It is a effective method with cosmetic result to repair facial tissue defect with regional skin flap.

Key words:skin flap;repair;tissue defect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常见问题,而对面部一些部位特殊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要兼顾外观、功能和供区隐蔽等因素,要求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笔者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各部位的皮肤软组织创面22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5~68岁。病变原因:皮肤黑痣1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7例、瘢痕5例。修复部位:面颊部6例,上唇5例,眼周5例,鼻部4例,颞部2例。带蒂皮瓣13例、皮下蒂皮瓣9例。皮瓣设计最大为8cm×4cm,最小为1cm×0.8cm。

2手术方法

2.1 皮瓣设计:面部各部位局部皮瓣设计原则应根据缺损部位的面积、形态和位置设计相应的皮瓣,皮瓣的大小及形态应以创面一致或相适宜,供区选择要隐蔽,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应不引起周围组织器官明显变形。

2.2 手术技术:在局部用0.5%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或联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后,按设计线完全切除病变,肿瘤切除要在正常组织间进行,确保切缘没有肿瘤组织残留;瘢痕组织切除后各组织结构松解复位。根据缺损区创面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设计皮瓣,按皮瓣设计线切开,在深筋膜表面形成并掀起皮瓣,经修整后直接转移覆盖缺损区创面,或形成筋膜血管蒂的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后修复缺损。供区创面经皮下分离后可直接拉拢缝合。因为面部血运丰富,皮瓣的长宽比例可达3~3.5:1[1],如果皮瓣包含面动脉、内眦动脉等知名血管或部分肌纤维时,皮瓣的长宽比例可进一步加大。皮下蒂皮瓣的蒂部宽度不能小于皮瓣宽度,皮瓣形成时应修成皮瓣较薄、蒂部较厚的形态,以确保皮瓣血运供应。也应根据缺损区的深浅,形成皮瓣的厚度尽可能与缺损区组织一致,并注意与健侧对称。

3结果

3.1本组患者2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6~8天拆线,无皮瓣坏死。经3个月至5年的随访,修复后的皮瓣外观良好,无五官变形,无局部感觉和运动障碍,皮瓣供区创口瘢痕细小,外形良好,效果满意。

3.2 典型病例1:患者女,25岁,右鼻翼黑斑25年于2007年来诊。查体见右鼻皮肤黑斑1.0cm×0.8cm,边界清楚,有毛,稍增厚,拟诊为右鼻翼黑痣。在局麻下行右鼻黑痣切除术,切除病变后组织缺损面积1.2cm×1.0cm,设计右鼻唇沟带蒂皮瓣,面积约1.3cm×1.2cm,转移修复鼻翼缺损区,成形鼻翼,供瓣区稍做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切除组织经病理诊断:皮肤痣,切缘及基底无病变残留。术后7天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年随访,鼻翼形态好,颜色质地正常,瘢痕不明显,供区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图1)。

3.3 典型病例2:患者女,17岁,人中部黑斑17年。查体:人中部皮肤圆形黑斑,直径1.0cm,稍厚,有毛,拟诊上唇黑痣。在局麻下行人中黑痣切除术,切除病变后皮肤缺损面积1.3cm×1.1cm,在右侧鼻唇沟设计皮瓣1.5cm×1.2cm,筋膜血管蒂在上,长3cm,宽1cm,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人中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病理诊断:皮内痣。术后7天拆线,伤口1期愈合。术后随访,鼻唇沟对称,上唇无变形,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效果满意(图2)。

4讨论

4.1 皮肤肿瘤或瘢痕切除以及创伤等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位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是其中的难点。局部皮瓣移植是利用缺损区的临近部位皮肤,在皮肤的颜色、质地、厚度、毛发的分布生长等方面均与受区最为接近,除具备皮瓣修复的一般特点外,修复后的外形效果良好,是头面部创面修复的首选皮瓣[2-4]。

4.2 面部局部皮瓣的设计首先要对创面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局部是否有足够的、相匹配的皮肤来设计局部皮瓣,皮瓣移植和继发缺损的闭合是否会引起五官结构或周围组织的移位变形,是否会影响功能。本组病人的局部皮瓣选择和设计是利用了局部皮肤质地、纹理、毛发等与受区最为接近的区域,并使附加切口的瘢痕线隐藏于皱纹或不易被觉察的部位。由于面部皮肤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皮瓣的长宽比例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头面部存着发际线、鼻唇沟、红白唇交界线等自然轮廓线可借用以隐藏附加切口线,更能发挥手术医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面部创面的修复时还应遵循Robinson[5]提出的面部分区修复原则,即一个面部分区内的创面不能直接缝合时,以局部皮瓣修复为最佳选择;将切口线设计在面部的自然轮廓线处,保持面部分区的完整性。

4.3 既往修复面部缺损,采取不同厚度的皮片移植,术后引起色差及瘢痕问题,从面影响术后面部美观,对于深达骨膜甚至骨质缺损,皮肤移植成活低,耐磨性差。面部血运丰富,皮瓣长宽比例可适当加大,术后皮瓣容易成活,色差小,笔者曾应用长宽比例达到5~6:1的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3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弹性、色泽、质地及厚度均与眼睑受区较一致,外形与功能满意。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手术做到无创操作,止血彻底,旋转皮瓣后要做到无张力缝合,皮下隧道要足够宽,避免蒂部受压影响血运。

4.4 笔者认为理想的手术效果应该达到3个条件:一是要彻底切除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病理报告要求切缘和基底不能有病变残留;二是缺损的修复组织质量、肤色、厚薄要与周围组织一致;三是不留明显的瘢痕和五官组织变形。本组病例应用的病例,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缺损一次修复,效果满意。经随访结果,病变无复发,瘢痕不明显,皮瓣的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一致,远期效果好。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创面是临床实用有效的方法,美容效果良好,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0-101.

[2]邢 新,杨志勇.局部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53-256.

[3]游文健,刘韵,李文平,等.鼻唇沟皮瓣在鼻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5):427-428.

[4]闰长安,高岭,刘春喜,等.颌面部皮肤癌切除及邻近组织瓣修复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281-1282.

[5]Robinson JK.Segmenen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ce[J].Dermatol Surg,2004,30(1):67-74.

[收稿日期]2009-12-29[修回日期]2010-03-28

上一篇:颜面部皮肤扩张术后残缺的修复 下一篇: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