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成人高等教育30年

时间:2022-10-28 05:59:06

中国少数民族成人高等教育30年

摘 要:从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以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补偿型教育为主时期、专业成长与知识更新相结合学历教育时期、人力资源储备与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时期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几方面对成人教育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30年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作了一些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资源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689.59万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83%,总人口3.6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67%,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约40个集居在此,总人口6570.52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2%①,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集居在边远的西部内陆山区,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地区经济的落后除了自然条件的制约因素外,最关键的就是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1978年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快速提高当地的师资水平,快速恢复被严重破坏的教育秩序。从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者不足0.2%,至1995年提高到8.44%,13年间提高了8.64%。而全国为11.37 %②,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是5.86年,而全国是6.36年,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率高达20%。女性比男性还要高出16个百分点③,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只有23.7%④。根据1998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存量为46 682.89万个;人力资源存量为:25 525.89万个;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资源存量为1 458.84万个,人力资源存量为797.68万个,而且有43%是属于低智能人力资源。尽管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大了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对于少数民族考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照顾。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智能型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有近60%的劳动力资源需要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来完成。为加快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教育发展速度,中国各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成立了相当数量的各级各类成人专门学校,特别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主的“教育学院”,为这些地区未来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成人教育由学历补偿教育向大学后继续教育和员工在职培训学习教育转轨。接受过一次性学历教育的人,随时间的迁移他们的专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急需“补课”、“充电”、改换专业、更新知识、重新学习,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下面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成人教育30年的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二、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30年回顾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以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补偿型教育为主时期。

这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恢复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以培养紧缺的中小学师资为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快速提高当地的师资水平,快速恢复被严重破坏的教育秩序。因此,成人教育在办学层次与内容上主要以专科层次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开办的专业也以师范类为主。主要的学习形式是以脱产学习、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和函授学习为主。到1988年开设了“卫星电视高等师范教育”与自学考试。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学员学习热情高、动机纯、到学校就是学知识,相应的教学质量也基本保证,成人教育在这一时期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急需人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不少毕业于成人教育院校的少数民族学员成为了地方教育的骨干,有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教育内容而言多是以学科专业应用型知识的传授为主;教育形式主要以脱产、电大教育、电视卫星教育、夜大、函授等的学历补偿教育为主;教育对象多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层次主要以扫除广大民族地区青壮年文盲、成人中专与大学专科教育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加之于面授辅导、作业与答疑为主;就办学规模而言,招生计划性强、人数少、规模小;办学范围,主要以省市为单位,多在本地区域内学校集中为主,基本立足本地、本行业、本系统之内;理论研究还停留在表层,既是有部分研究也是对成人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专业成长与知识更新相结合学历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成长与发展阶段。

这时期除了学历补偿型的脱产学习和夜大函授学习,各地还出现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短期知识更新、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的培训教育。各类成人高校的教育侧重点开始向大型企业和社区转移,将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如各种等级的研修班、资质证书培训班等。办学范围也开始涉足外省区市县形成了跨地域、跨行业、跨系统的办学格局。以办学主体为中心的跨省市、区县及行业系统为单位的集中教学的中心逐步开始下移,办学形式也更趋灵活,面向基层辐射农村偏僻乡镇。教育对象由师资培养开始向以培养各企事业单位急缺工作人员为主转移,各级各类成人院校大批的非师范类专业开始招生,使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教育内容而言以专本科的学科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逐步向研究生教育、专业成长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学历教育转变;教育形式,以脱产、电大、自考、夜大、函授的学制教育、短期专业技能提高培训与各系统、行业专业资质证书考试培训为主;理论研究,随着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专业管理队伍的壮大,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成人教育理论的研究领域,在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宽。从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成人学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管理、课程设置、专业设置、课堂管理、教学过程控制、学校管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办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对象的最大特点是女性偏多。

第三阶段(2001-2008年)人力资源储备与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特点,就教育内容而言,一是开始由知识灌输向知识更新转变;二是由理论学习向技术熟练程度提高转变;三是由“辅助成长”教育向“帮助成熟”教育转变。课程设置逐步向新技术、新知识的开发利用领域涉足,在以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学习为主的同时,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各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学术前沿的内容逐步向成人学生员传授。使学生逐步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新环境。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学科知识、什么是专业成长知识、什么是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知识和什么是岗位知识;办学形式,以省市为单位多在本地域学校集中为主转向跨行业、跨系统的,以脱产、夜大、函授和的学制教育和行业、系统以及各大型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为主,同时逐步开始将成人教育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各大型企业和社区教育的岗位培训结合起来,视学生的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一言堂的教师讲授,面授辅导转变为以多媒体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培训以及网络课程点播等学习形式;办学规模,规模大,专科人数相对减少,办学范围立足本地区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逐步趋于年轻化,有不少人通过“成人教育”这一平台通过了各种类型的、相应对口的专业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的培训取得了高级技师职称,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也开始起步,如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及全国的各个民族大学都有不少优秀的科研成果问世。

三、中国少数民族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一是国家缺乏对成人教育的立法支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成人教育的法律。二是缺乏财政支持,从199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停止了对成人教育的财政拨款,就宁夏而言政府投入到基础民族教育的经费是成人教育的300倍还多。对成人民族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三是教育公平性失衡。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落后实属必然。但是,教育部每年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成人高考并没有体现出政策上的倾斜与公平性。以2001年全国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高中起点本科为例:全国最发达的北京市415分,低于内蒙古(420分)、广西(425分)、甘肃(430分)。还有更低的。如较发达的重庆市是335分。四是只重视基础教育中的民族教育,对于成人教育政府给予的重视不够,或卡的过死或条条框框过多,如各类专业资质证书的培训考试,就宁夏而言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各办学实体成了办学参与者。

(二)学校方面:一是成人教育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师资队伍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学人员,个别独立的成人教育院校虽然有部分专职教师,但大部分还是兼职的,科研人员就更谈不上了,造成了成人教育中许多课程设置滞后,有的甚至不合理。二是领导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普通高校中举办的成人教育,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育。致使民族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科研队伍等的建设滞后,而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三是对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与探讨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对成人教育教学的规划,既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也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四、中国少数民族成人高等教育今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育的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具体做法:

(一)根据各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优化招生专业,细化专业课程。如科技成果转化,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的生产方法、流程、工艺向企业社区和广大农村牧区宣传介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

(二)将国内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产品、管理理念、方法、经营形式,从业资质等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主动地去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竟争机制。

(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下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都是不可避免的。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与政府合作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并根据实际需要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促使他们快速实现再就业。

(四)在目前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的老化与翻新基本上是以每3-5年就一个轮回。因此,发挥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对社会人员信息能力进行培训使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储备、过滤和使用。了解信息价值,懂得信息经济,学会信息消费,努力使其成为学习型的人。

(五)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对国民实施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专长教育、成人在职教育,以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的大学水平远距离教育、网络教育等多方位地开展各类资质证书的培训考试教育。

(六)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得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快了人力资源的折旧速度,同市场经济的变化加剧一样,人才的需求也再不断发生着变化,精简人员,强化人力资源储备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对职工管理的主要手段。使知识资源折旧速度减缓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个体自身人力资源的储备。成人教育只要抓住员工的这种“易耗资源”的特点,进行个体人力资源储备,中国的民族成人教育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后改革的几点思考

1.对于少数民族成人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应再降低,或者取消入学资格的考试。因为,把在基础教育中实行三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与广大的汉语学生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考试”是有失公平的。目前,在我国进行的各种类型考试,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语种的汉语考试,民族语言基本上成了“生活用语”、民族文字也基本上成了“游戏文字”。这些应该得到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体现不出民族特色。

2.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现行成人教育课程计划、教材,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如一些专业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

3.应该率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滚动式的学分制学历教育,取消学年制。如在一个专业领域内拿到20个学分可获得中专学历;拿到30个学分可获得大专学历;拿到40个学分可获得本科学历;拿到60个学分可获得硕士学历等;避免现行成人教育中的自我否定现象。如一些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按本科自学考试计划学完了所有课程,并成绩全部合格,只因没有专科证书就不能毕业。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现实环境中所有高薪者,如果不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与能力资源储备,短期内就将会跌入低薪阶层!”。⑦因为,人力资源时刻处于不断的折旧中,学会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人是延缓折旧的最好方法。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高薪水、高享受继而因为工作和学习忙的不可开交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如果不想成为后一种人那就必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电,这一艰巨的任务只有靠成人教育来承担。

注释:

①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引自何炼成主编《历史与希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②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J].2000,(5) 67.

④张力主编 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3.

⑤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M].2000-2003.

⑥鄂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N].中国教育,2001-7-4.

⑦史志谨主编.中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上一篇: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与大学生就业 下一篇:在职人员信息素养培养前景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