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次盗窃的重新探讨

时间:2022-10-28 05:41:48

【摘 要】“多次盗窃”中的“次”不仅包括未被发现的盗窃行为,还应包括两年之内曾经被认定或处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一次盗窃行为;“多次盗窃”不应作为非数额型盗窃罪罪状,否则会与刑法谦抑性精神冲突;并可能违反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同时与《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罪名其他新构成要件相比较,明显不均衡。“多次盗窃”中的盗窃数额的计算方式应为累计计算,标准应为盗窃罪一般情形“数额较大’’的百分之五十,行为人在两年内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盗窃的,不受上述盗窃数额标准的限制。

【关键词】多次盗窃;数额标准;数额计算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68-02

比较刑法前后几次修订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可以发现我国刑法对于“多次盗窃”概念的规定有很大的变化。在司法实践中对“多次盗窃”如何认定、“小偷小摸”是否属于多次盗窃、多次盗窃案件的数额能否累计计算以及怎么样累计计算等问题的处理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与争议。

一、对“多次盗窃”中的“次”应如何理解

“多次盗窃”中的“次”不仅包括未被发现的盗窃行为,还应包括两年之内曾经被认定或处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一次盗窃行为,否则根据2013年《解释》第二条规定,盗窃罪单次盗窃行为入罪数额最低为较大数额的百分之五十,假设出现某惯犯每次盗窃数额均未达到盗窃罪法定较大数额的百分之五十,而每次都立即被抓获或白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受到行政处罚,却永远不构成盗窃罪的情形,这显然不符合情理和立法原意。

二、“多次盗窃”不应作为非数额型盗窃罪罪状

目前司法实务界认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中将“多次盗窃”与“数额较大”相并列,并且对“多次盗窃”未作明确的数额规定,说明我国刑法在对盗窃行为进行评价之时强调行为本身的恶性;2013年《解释》规定中,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中的“盗窃”即是偷盗行为,据此目前司法实务界认为二年内有三次以上的偷盗行为,即构成不以盗窃数额入罪的非数额型盗窃,应当以盗窃罪论处。即多次小偷小摸也可入罪。据此,各地纷纷出现对多次小偷小摸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并处于刑罚的判决。

(一)“多次盗窃”构成非数额型盗窃罪与刑法谦抑性精神冲突

刑法谦抑性精神要求用最少的刑事资源,解决尽量多的刑事纠纷,要求刑法尽量表现出谦卑的姿态,只能慎重、限制地适用于必要的范围内,不能产生刑罚泛滥的情况。倡导刑法谦抑性的学者认为,刑法不可能全而保护所有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惩罚全部的危害行为。犯罪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决定了犯罪只可能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而不可能被完全清除①。如果一味的采取重刑主义,频繁修改刑法使更多行为“入罪”,这将一方而徒增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另一方而也无法实现有效对抗和制裁犯罪的目的。②按照刑法的谦抑性精神,刑法应当作为社会抗制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用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违法行为,应尽量不用刑法手段调整。在当前盗窃犯罪数量激增而司法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考量十分有必要。如果对于一个轻微的不当行为,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实现有效抗制的目的,这不仅是不经济的,也是一种实质上的不公正。

(二)“多次盗窃”构成不以数额入罪的盗窃罪可能违反罪刑责相适应原则

例如假设某地盗窃罪入罪金额为2000元,甲某日盗窃一辆单价为1800元的电瓶车,乙在某超市一月内分二次偷盗二盒单价为20元的香烟。甲因盗窃数额未达到入罪标准,应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进行处罚,本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而根据通说观点,乙的行为构成多次盗窃,应以盗窃罪论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从主观上来看,甲乙明显可以各自认知电瓶车和香烟的价值,甲主观上的犯意恶性明显强于乙;从客观上来看,甲的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明显大于乙的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但甲乙所受到的处罚结果却恰恰相反,甲最重只被处以15日行政拘留、1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而乙最轻也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种情况明显是不合理的,有违刑法的罪刑责相一致原则。

(三)“多次盗窃”与《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罪名其他新构成要件相比,明显不均衡

《刑法修正案(八)》前刑法对盗窃罪仅规定“数额较大、多次盗窃”的入刑门槛,而《刑法修正案(八)》后增设“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入刑罪状。即现在若行为人出现“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任一情形,不论盗窃数额多少,都可能被处以刑罚。显然对“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情形入刑的考量更多的是在行为无价值。⑨但此二类盗窃除了侵犯财产法益之外,还分别侵犯了不同的法益,即住宅安宁权、人身安全权、公共秩序,它们较之普通的盗窃更具有社会危害性,且行为人具有更大的人身危险性,更应受到刑罚的谴责。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刑法将“多次盗窃”入罪,明显同样更多是基于行为无价值的考量,即所谓多次犯对人身危险性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罪状完全不需要考量其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由于盗窃罪主要保护的是财产法益,“多次盗窃”罪状必须对行为人盗窃之财产数额进行考量。这样既避免了该罪状入罪过宽,刑法打击范围过广,同时可以对本罪状立法原意中真正需要预防和控制的情形起到有效的震慑效果和打击。

三、对“多次盗窃”中的盗窃数额如何计算以及数额标准如何认定

(一)对于盗窃数额的计算方式应为累计计算

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对“多次盗窃”中的盗窃数额的计算方式,应当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款中综合加以分析和认定。我国刑法对于数额犯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对未经处理的情况,对每次数额不单独进行考量,而是对多次行为的累计数额进行考量。如关于抢夺罪的司法解释有“抢夺公私财物,未经行政处罚处理,依法应当追诉的,抢夺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抢夺与多次盗窃均属侵犯财产法益的行为,两者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因此对于多次盗窃数额的计算方式可以参照此规定。这种累加数额的计算方式优点在于宜于认定和计算,在司法实践当中,对于此类多次犯罪包括受贿、贪污等犯罪也往往采取累加的计算方式,有利于刑法规定的犯罪之间的平衡,司法秩序的稳定以及节省司法资源。

(二)“多次盗窃”的累计盗窃数额标准应为盗窃罪一般情形“数额较大”的百分之五十

同样,对“多次盗窃”中的盗窃数额标准的确立,也应当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款中综合加以分析和认定。从2013年《解释》第二条④可以看出此条对盗窃罪一般情形的入罪条件进行了放宽,从立法精神来看,此条解释对八种情形的规制明显基于是对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盗窃行为加强预防和加大打击力度的考量而提出,而《刑法修正案(八)》对“多次盗窃”入罪的考虑也正是基于此种考量。因此,“多次盗窃”的数额累加标准也可以定为“数额较大”的百分之五十,这样既有效预防和打击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多次盗窃情形,又可以避免一些情节轻微的小偷小摸行为也被列入刑法的打击范围,导致盗窃罪犯罪圈的不当扩大。

(三)行为人在两年内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盗窃的,应不受上述盗窃数额标准的限制

行为人在两年内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盗窃说明其主观恶意比较严重、屡罚不改、藐视法律。这种情形才是真正需要定为不以数额入罪的盗窃罪的特殊情形,刑法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也有许多规定,行为人因为实施某种行为,曾经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而又实施同样行为从而可以构成犯罪。⑥这几种行为与多次盗窃行为的共同点在于单次违法行为数额或者危害较小,但多次违法或者犯罪行为十分常见,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实际影响,法律的权威和群众的心理均受到了伤害,所以可以考虑对“多次盗窃”此条罪状也参照这些司法解释,增加“两年内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盗窃的构成多次盗窃”的解释。

注释:

①陈兴良宽严相济政策与刑罚规制[J]法学,2007(1)

②例如案例一,据深圳新闻网2013年9月4日报道,家住龙岗区的陈某,自2013年4月4日起,每天早上8时许,都会定时去超市,当经过猪肉档时,熟练地将一块猪肉迅速藏到自己携带的挎包内,终于在4月27日那天,在他欲离开超市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工作人员随即从其挎包内搜出猪肉1.68千克,价值约25元。超市的工作人员查看以前的监控录像,发现陈某从4月4日到27日期间,陈某每天早上都会前往超市偷猪肉,总共有24次。法院判处陈某犯盗窃罪,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罚金3000元。案例二,赵某于2013年3月1日至4月13日问先后23次盗窃莆田市秀屿区工业园区一家超市内价值共854元的香烟、饮料、零食等商品。被秀屿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这两个案例中的当事人盗窃数额均未达到当地盗窃罪的较大数额标准,但均被处以刑罚。

③李东星盗窃罪中“多次盗窃”新解基于刑法修正案(八)的新思考[J].法制博览,2013(7)

④2013年《解释》第二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⑤如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又

上一篇:也谈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下一篇:搜索引擎商商标侵权责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