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31 11:20:00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1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潮流,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要,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况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还将促进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使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文就当前对学校教育教学所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提出作者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常规教学不可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乐趣,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构成了巨大冲击,在有些学校甚至在衡量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得如何时,把有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了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学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现代教育技术范畴,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教学中涉及的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媒体资料,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呈现形式,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行为。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笔者在日常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它在教学中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当今教学的主流。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弊端

多媒体是指一种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优势表现为: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r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高效、活泼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人了生机,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2.展示丰富的课文资料,使重点、难点更清晰

在多学科教学中,常常需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比较自由灵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比如在讲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应用实例及丁达尔效应产生的物理原理。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3.交互性个性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对应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让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科学选择。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表现为:

1.不利于学生巩固和吸收所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已学内容,不能很好接受后续课程,其教学结果是适得其反。合理计划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领会所学知识是多媒体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无法即兴发挥,教学风格不明显

一个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言语、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且程序化,学生十分被动地跟着课件“走”。如果是计算机操作不十分熟悉的教师,有时操作不当或因电脑故障,使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只能尴尬收场。

3.师生互动不够,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容易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足,而且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在那些需要培养个体的情感体验、想象能力等方面效果较差,甚至有消极作用。

以上两者之所以产生这种看法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缺乏新的理论支撑。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相应变化。因为当前的教学课程研究已经将教与学当做统一活动来看待,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也就可以视为是对“教与学的艺术”或“教与学的技巧”的研究。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利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优势。但是,学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贪求多媒体的形式多样,而不顾及教学效果

作为辅助教学的课件,应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课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一些华而不实的课件反而容易让学生只注意到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演示等,而真正要学的知识却被忽视了。

2.不能只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忽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师生对话以及教师板书、解题验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不能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还只是设计教师的如何“教”,用电脑来帮助教师讲清用黑板或其他教具不能讲清楚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电脑帮助学生“学”,即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课件只是辅助教学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设计教师如何“教”的同时,更要设计学生的如何“学”。

4.要正确处理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被过分抬高,凡公开课必言多媒体,好像不使用多媒体便跟不上形势,不少观摩课也皆以此为首要条件,不用多媒体就难登大雅之堂,便与优奖无缘;有的完全用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盲目追求“多媒体”,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抛弃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引起家长、学生的反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多媒体使用产生的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多媒体也只能是一种媒体,不管怎样说它也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多媒体课堂的话,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要走出以上误区,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究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选准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依据学科特点,优化使用过程,真正让多媒体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巩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还将促进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2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多媒体教室设计,应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本文将基于虚拟桌面,从多媒体教室的基本功能出发,深入研究基于虚拟桌面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设计方法,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虚拟桌面 高校多媒体教室 设计方法

虚拟桌面技术是云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远程访问和随身携带的功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除了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因此将虚拟桌面技术应用于高校多媒体教室,能够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立足于多媒体教室的技术要求,探讨基于虚拟桌面的高效多媒体教室的设计方法。

1 基于虚拟桌面技术的多媒体教室的设计方案

1.1 主流的虚拟桌面技术协议

虚拟桌面技术的远程访问协议主要由三种。第一种为RDP协议,早期是由Citrix 开发,后来被微软收购,目前主要作为Windows的集成远程协议来使用。所以说,RDP协议是以Windows系统为基础的,仅仅支持在终端客户端与终端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使用 TCP/IP 协议的多媒体教室可以考虑RDP协议,除了这些之外,RDP协议不提供任何其他的服务。第二种为ICA协议,也是由Citrix 独立开发的一种主流虚拟桌面技术协议,与RDP协议不同的是,ICA协议为Citrix 独有,因此集成性较差,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占有很多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CA协议在局域网内的运行速度,但应用于标准较低的高校多媒体教室虚拟桌面设计当中,却十分合适。为了适应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要求,还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加密技术来优化,但ICA协议的数据交换速度较低,设计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个问题。第三种是由加拿大 Teradici 公司开发的PCoIP 协议,相比上述两种足球虚拟桌面协议,PCoIP 协议的桌面虚拟化产品的完成度最高,因此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在用户体验方面,也远远超过上述两种桌面虚拟技术协议,同时,PCoIP 协议还是一种高效率的数据交换协议,不会造成网络占有过多,但同时PCoIP 协议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表现在PCoIP 协议的加密性较差,并且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PCoIP 协议会影响广域网的使用,因此在高校多媒体虚拟桌面设计中,还要注意这个问题,是PCoIP 协议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有效提高桌面虚拟化的功能,满足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在使用方面的要求。

1.2 搭建虚拟桌面系统

搭建虚拟桌面系统是基于虚拟桌面的高校多媒体教室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水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桌面虚拟技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桌面虚拟化是一种基于服务器计算模型的云技术,能够根据网络访问的桌面环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了方便统一认证、统一管理。需要将众多终端的资源集合到后台的稻葜行模这不仅方便资源的调配,还能有效的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应该组建多媒体教室专网,用户能够根据个人的终端,登录到虚拟服务器,从而实现终端与设备的专网连接,组建多媒体教室专网,是提升虚拟应用数据传输速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在保证专网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多媒体教室与终端设备的专网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多媒体教室专网,从而方便使用。其次,要进行虚拟桌面的硬件架构。包括多媒体教室操作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所有硬件资源,都属于虚拟桌面的基础架构,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室的网卡、CPU、内存,用户可以通过PCoIP 协议来执行服务器后台的相关操作,加强虚拟桌面的基础架构,不仅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较为理想的应用产业那个徐环境,还能提高基于虚拟桌面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用户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到操作的复杂性,尽量采用 VMware View 桌面虚拟化软件来实现。最后针对实验环境,应该加强虚拟桌面应用池的设计,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方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教师一般是以幻灯片教学为主,因此虚拟桌面应用池应该满足教师的应用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来实现虚拟桌面的切换,并且在虚拟桌面上的应用都会在课程教学之后,退回到初始状态,以免内存较大影响虚拟桌面的数据传输速度。借助 VMware View 桌面虚拟化软件,多媒体教室就能实现操作系统的升级、补丁的更新,从而确保虚拟桌面系统的稳定性。

2 虚拟桌面技术在多媒体教室的应用的效益

作为一种智能性较高的网络信息技术,虚拟桌面技术在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多媒体教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如果发现中病毒或者程序异常,只需要重启就能恢复,这大大提高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果。此外,虚拟桌面技术的应用还减少了总体成本的投入,虚拟桌面技术能够有效的延长计算机的寿命,还能够节省购买杀毒软件的一大笔费用。最后,虚拟桌面技术还能有效的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不仅能够降低能耗成本,还能够优化桌面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桌面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多媒体教室的运维成本,并且解决了如今多媒体教室面临的许多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多媒体教室虚拟桌面的设计,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多媒体教室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亮.网络中控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中的实践探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173-174+178.

[2]郭玉华,于翠梅,程海涛,李春红.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农业高校遗传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遗传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中国遗传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2010:5.

[3]张峰,曲敏,熊兴福.高校多媒体教室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初探[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6:1.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3

关键词:流媒体;数据结构;流式传输;视频;音频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442-02

Applications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Qualified Course in Data Structure

LIU Ran,BU Hui

(School of Softwar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Data structure qualified teaching resources has been enriched constantly. It is key point for developing the courses is that how to make more students use these resources more conveni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makes real time transmission of high-capacity video and audio files on internet possible. The thesis introduced the work principle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stated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 Data structure.

Key word: streaming media; data structure; stream transmission; video; audio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设计与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一门关键性的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课程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开设历史长达20年之久,2007年该课程被确立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该课程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制作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了课程网站,实现了网络课程、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精品课程中对利用网络传输声音与视频信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顺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在线实时授课、教学视频点播、视频实时交互等技术手段将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流媒体作为一种与网络紧密相连的技术应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

1流媒体技术简介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在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频及视频数据流。传统的网络传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方式是先将多媒体文件完全下载后再播放,众所周知,在保证音频视频文件的质量的情况下这类文件所占存储空间一般都十分庞大。在国内这种网络带宽还很有限的情况下,下载常常要花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而采用流媒体技术,就可实现流式传输,将音频视频文件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连续、不间断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音频视频等在用户端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从网络服务器上继续下载。这样就实现了边下载边播放的模式,使音频视频在网络中传输变得容易。

2流媒体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使用流式传输连续的时基媒体的技术。流式传输方式是将音频视频等媒体按特定编码压缩为若干个压缩包,由网络服务器向客户端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只需要在客户端缓存足够可播放的视频容量就可以开始播放。各个压缩包在传输中经由不同的路径,所以到客户端的时滞也不同,先发出的数据包并不一定先到,这就要求数据流具有严格的前后时序关系。所以流媒体数据流具有三个特点:连续性 (Continuous)、实时性(Real - time)、时序性。

2.1流媒体系统构成

通常流媒体系统是由压缩编码工具、流媒体数据、网络、服务器、客户端播放器这几部分组成。其中,压缩编码工具用于创建和编辑音频视频文件使之成为流媒体格式;流媒体数据是压缩编码后的媒体信息载体,常用格式有ASF、RM、MOV、SWF等;网络是适

合流媒体数据传输的协议支持平台;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流媒体数据;播放器则是提供用户观看流媒体文件的解码器。

2.2实现流媒体流式传输的方法

流媒体传输方式有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的原理是严格按流媒体文件的时序先后进行顺序下载,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传输后,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也就是说用户观看的内容与服务器上的传输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用户看到的内容总是和服务器传输的信息有一个时间差。在下载过程中,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那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顺序流式传输对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传输高质量的短片段,可以较好地保证节目播放的最终质量。适合于视频点播类网站的使用。在实时流式传输中,传输的内容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选择的,用户可以实时观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部分。在观看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播放来向前或向后观看自己想看的内容,需要等待下载的时间比较少,但是这种传输方式对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如果网络传输状况不理想,则播放效果会比较差,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用于实时视频教学或网络直播节目。

2.3流媒体的播放方式

流媒体的播放有点播、组播及广播几种方式。其中点播方式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请求,请求得到批准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间建立连接,这样可以实现视频点播。组播方式是利用IP组播技术组建能够组播的网络,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建立多个通道,传输时服务器端一次将数据包发给组播网络中的多个客户端,这种方式有效提高了网络使用效率。广播是服务器端无目的的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所有客户端,客户端根据需要来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方式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较低,但是传输数据的效率较低,安全性也差。

2.4流媒体的工作原理

流媒体工作原理如下:通常网络中的客户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HTTP/TCP协议来传输控制信息的。用户首先在客户端利用WEB浏览器选择要使用的流媒体服务,然后利用HTTP/TCP协议与服务器交换控制信息,把将要传输的数据提取出来,这时客户端的WEB浏览器启动流媒体客户端程序,利用WEB浏览器从相应的服务器上提取出来的相关信息参数对用户的客户端程序初始化。这些相关信息参数可能包括A/V数据的编码类型,与A/V提取信息相关的服务器地址和目录表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TCP或FTP传输协议都不能实现实时方式的传输,所以目前比较成熟的流媒体传输一般都是采用建立在UDP协议上的RTP/RTSP协议(实时流控制协议)。服务器和客户端通过运行RTSP协议交换了流媒体传输必需的相关控制信息,并提供了操作播放、暂停、快进、倒退和录制等命令的动作行为。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流数据传输给用户的客户端程序,当流媒体数据传送到客户端,就可以通过相关客户端程序播放。传输中通过RTP/UDP协议和RTP/TCP协议两种协议与服务器联系。要实现上述操作,服务器端需要有专用的控制软件,而在客户端上需要用专用的解码播放软件。

3流媒体技术在《数据结构》精品课程中的应用

3.1网络实时视频教学

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是老师和学生集中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地域限制比较严格。如果在网络带宽有保证的前提下,利用校园网络以及流媒体技术,网络实时视频教学成为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授课可以不在同一个地点,老师和学生只需利用接入校园网的电脑就可进行教学和学习。在网络实时视频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老师授课的信息传递到校园网中的学生电脑端,传输的信息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图片以及教学资料等。利用流媒体压缩技术将这些视频音频进行实时编码打包,然后利用流式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利用校园网从教师端传递到学生端,并将这些信息资料有效地组织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授课方法基本与传统的授课方法相同,只是授课对象由一群学生变成了一台摄像机。这种网络实时视频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以前采用教室集中授课模式时,由于教室空间所限优秀教师的资源只能被部分学生享用,而采用实时视频教学模式后,可以实现异地教学,教师在一地上课,学生在多个异地教室听课,甚至在宿舍或外地也可以听到这位老师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空限制的问题。另外,《数据结构》这门课的逻辑性和交互性很强,在实时视频教学模式下,师生间可以通过一些必要的设备进行语音和视频的实时交流,如身处一间教室一样。老师可以及时地网络上同学的反馈情况来随时修正教学内容、方式、进度和重点,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设备实时回答老师的问提,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3.2教学视频点播

《数据结构》课程内容较多,一般来说高校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学时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会出现有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讲不完或者不能完全展开讲的情况。此外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有差异,某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听懂的情况,因此课外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老师可以将自己上课时的讲课内容或上课时不能完全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文件放在《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相关网站上,学生通过访问网页,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可以自行控制视频的播放过程。这种方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但是教学中用到的视频文件通常是体积庞大的,下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的便利性。利用流媒体技术中的视频点播技术,可以方便实现课外教学。老师可以将经过流媒体技术编码过的教学视频音频文件放到流媒体服务器上,制作视频点播的相关内容网页。与传统的视频文件不同,流媒体文件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从而解决了学生等待文件下载时间过长的问题。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点播,基本无需维护。而且利用教学视频点播模式可以限制视频文件的下载,保护视频作者的版权权益。

3.3视频实时交互

《数据结构》课程知识点繁多,逻辑性极强,学生对课下答疑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但是由于老师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可能随时随地的满足学生的答疑要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视频实时交互是个不错的方法。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影音,进行视频在线交互是比较方便的,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网,不会增加过多成本。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只要有一台接入校园网并连接了摄像头的电脑,就可以和校园网中的其它电脑进行音频、视频的通信。而且随着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和3G通信网络的完善,使用3G智能手机进行视频实时交互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老师可以利用上述手段与学生建立视频的实时交互,使课下答疑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更好的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就是将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丰富的课内和课外资源。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完善,使更多学生使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全国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有《数据结构》课程,如果大家能积极的制作和提供相关的流媒体资源,建成一个丰富的流媒体资源库,必然会给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课程时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钟玉琢,向哲,沈洪.流媒体和视频服务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杜晔.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光盘技术,2008(2).

[3]赵梦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设计[J].情报科学,2007 (11).

[4]文竹.流媒体技术在国家精品课程中网站建设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8 (8).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4

80年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

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

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2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社会的需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而赖于实现的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以技术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

会议电视系统形式下可以用音频、视频技术将教师与学生以实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将现场实况互传,电子白板的交互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文件、图表等信息的互传共享。对于习惯于亲临教室学习的人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有较浓的现场气氛,教学实用性强,但需要投入较大的硬件投资。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会议电视系统又根据所采用的通信传输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专线型的大型会议电视系统和基于IP视频、通过局域网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桌面会议电视系统。

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由于采用了专用数据通信线,其数据传输带宽能得以保证,因此,可以保证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始终如一。专线型会议电视通常是以H.320作为标准,传输信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E1、DDN和ISDN接口,组网时可以采用专线方式或拨号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只有在2M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才可实用于现代远程教学。此时具有分辨率为352X288,活动图像达25至30帧,可保证图像的连续性,无迟延闪烁的动画感受,静止图像可以达到704X576的分辨率。

此外,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通常还可以在互传音视频信息的同时保留部分带宽作为数据通道,用来传输基于计算机文件形式的多媒体数字信息。也可用来共享电子白板,以供参与远程教学的各方交流讨论。

基于局域网络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会议电视系统采用的是H.323标准,由于H.323标准是针对IP网络来定义的,因此,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主要不同点就是:H.320会议电视系统需要占用昂贵的专用线路,而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是直接运行于

IP网络的,IP网络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以此作为传输途径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只限于某些专用场合,它可以广泛使用在所有的IP网络中。由于适用的场合不同,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价格定位远远低于H.320会议电视系统。作为以接收教学内容为主的学员一方的设备甚至可以是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但相应的音视频传输质量要相对差些。由于传统IP网络通常难以保证远程教学所需的带宽预留,因些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通常是以四分之一的CIF图像(176X144)大小,以窗口的形式显示视频图像。在带宽保证的情况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传完整的CIF图像(352X288)。传输图像的刷新频率可以根据网络实际可使用的带宽设定成每秒15至25帧不等,并可以随时调整。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本身就是建立在IP网络上传输的,因此进行远程教学的各方除可以交互传输音视信息以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数据文件的交互享以及电子白板的共享。

H.320会议电视系统可以通过LAN/WAN网关实施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互连,各自的用户不必关心传输对方的物理位置和所连接的网络情况,直接呼叫对方的地址码,就能自动连接,而且具体连接的细节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H.320会议电视系统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结合使用,可以既保证特定场合的教学显示效果,同时又能兼顾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

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远程教育,是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基于TCP/IP的互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用户无需专门的硬件投入,软件设置简单,操作容易。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课件服务中心,基于WWW形式实施,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课件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浏览查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可以自主地选择所学的内容,完全能满足个性化自由式远程教学的需要。这种形式可以满足任何有条件接入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实现远程教学的接入。但是由于目前Internet网络的带宽的限制,基于Web的课件与单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考虑,虽然可以运用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各种多媒体形式来完成,但不能大量使用多媒体生动演示的功能,而应更多地考虑文字内容。

3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网

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辐射面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校内不同地理位置的五个校区之间而建设的远程教学网络,以实现四校联合优势互补,学课渗透的现行需求。另一部分是为实现浙江大学向社会独立招生,进行远程教育试点的跨地区远程教学网络。

校区间的远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校学生可以方便地跨校区选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意义。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中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校园网络中心作为网络传输的技术依托,在各校区开设了网上电子教室,采用2M的H.320会议电视系统,以面授教育为主,将教师所在的主播教室的实况(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通过网络传输到其他各个校区的电子教室,并允许其他听课教室的学生实时地与主播教室进行音视频信息的交互传输。同时,利用高速校园网络,将教学内容通过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向校园网络进行直播,可供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选学。由于浙江大学已在各校区之间布设了光纤网络,远程教学所需的2M专线来自校园网络的信道,并且有足够的带宽来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的专线需要,因此,浙江大学校内远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必化费大量的通信费用,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开设远程教学的课程。

面向校外的跨地区远程教育网络是教育走向社会化的试点,为了在试点初期就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学院,选用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并分别在各个地区授课点建立了电子教室,相互之间的传输采用2M专线连接。由于电信的2M专线的租用费用远非学员交纳的学费可以承受,为此,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广电系统合作办学,以极低廉的价格租用2M专线,利用广电的SDH主干传输网实现跨地区传输,为普及跨地区交互式面授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远程教育中心还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了课件服务中心,将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服务器浏览查取,选修各自关心的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浙江大学远程教学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以及习题分发、教学答疑、课程考试等都已在网上实施。

4现代远程教育体会

4.1领导重视、部门间的协作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物,本身需要很高的前期投入,无论是人员、经费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现代远程教育将逐渐走向社会教育,其牵涉面广,远非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实施完成的了。为此我校领导对现代远程教学予以最直接的支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分工,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使此项工作能优质高效地开展起来。

4.2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远程教育的保障

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纳入正常教学管理之中,既有对教学传输网络保障的管理,也有教学平台的技术和日常管理,以及对教育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学员就学的管理等。

4.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校内、校外并重实施

我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投入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各校区之间以及校区内部都已遍布光缆连接,广电的传输主干网络也已与校园网络实施互连,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迅速地展开远程教育。校内的远程教育是学校的特殊结构而形成的迫切需求,并不具有代表性。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广泛的需求是在校外,然而,利用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实施远程教学试验,以校内试点积累经验,逐渐向社会铺开,是我校远程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

4.4实现教育内容的改革,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教育方法要改革,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学,在全校掀起一股制作教学课件的热潮。远程教育中心、现代教育心、研究生院、教务处等各部门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投入专项经费,在全校内开展课件制作。学校也专门对全校已完成的一百多种教学课件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加以推广。

4.5建立电子教学库,提供自主式的个性化教学

有了丰富的课件资源,就可以建立电子教学库,以此推动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员自主地选择时间、选择教学内容,学校仅加以宏观上的调控、管理。

5结束语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5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报道;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育舆论;教育新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2-0121-06

教育舆论一般发生在教育周期性节点、教育政策和教育突发事件之际。在社会加速转型的今天,以权力转移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改变了教育政策的传播模式,已经不再是政府“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格局。作为政策相关方的大众媒体,逐渐摆脱了单纯的“工具”地位,已并非仅仅是政策的“宣传者”和“动员者”,而经常会被描绘成公众议程的有力建构者。为此,研究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政策报道就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育政策报道过程中,言说主体、言说方式均会影响到言说的内容,进一步影响到言说的效果。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规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其中争议较多的、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规定》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们将这次舆论事件概括为“批评权”事件。人们的立场和价值诉求不同,对政策的看法自然不一,批评与质疑就不可避免。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我们以《规定》后的舆论现象为案例展开研究,回答教育舆论中“谁在说、说什么、如何说”等一系列与教育政策报道相关的问题。

一、谁在说

新闻报道作为各种利益诉求的公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众的政策意见,是舆论环境中影响力最大的“意见领袖”,其虽然不能成为决定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但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现实中,在新闻报道这一“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付出了艰辛努力,可是有时却发现,社会舆论并不很令人满意。具体到教育部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总伴有舆论的质疑声,甚至是对学校、教育非理性的批判与无端的指责,这些不和谐的声音给人以“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在一种缺乏同情、理解、宽容和合作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下进行的”[1]这样一种错误的印象。伴随着人们对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教育问题日益成为民生的热点话题,教育政策以后引发的热点问题,也随之成为各类媒体新闻报道关注的焦点。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政策能否得到坚决地贯彻执行,还取决于政策能否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谁将哪些话题带入公众的视野”制约着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在回答谁将哪些话题带人公众的视野这个问题时,新闻的来源很重要。本研究中的新闻源主要是政府代表(中央或地方政府官员)、教育理论工作者、本报媒体从业人员(记者、编辑、通讯员和评论员)、其他媒体、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网友以及其他人员。他们均通过接受采访、发表评论以及读者来信等多种方式向媒介提供讯息,表达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意见。对上述新闻源进行分类与编码,可以得出不同报纸媒体的舆论主体的分布情况。

表1中的数据表明,中央级党报的新闻源主要来自本报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和33.33%;省市级党报的新闻源分布则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观点所占比例不变,然而成为最高,仍然为33.33%,本报媒体从业人员观点所占比例急剧下降,为15.55%,下降部分被不同的舆论主体所分享,包括政府代表、学校管理者和家长,所占比例均为8.89%,教育理论工作者、其他媒体以及网友的观点也均占到6.67%的比例,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学生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意见,仅为4.44%。

在晨报、晚报以及都市类报纸媒体的新闻源构成中,教师的“声音”所占比例与省市级党报相比仍然为最高,然而比例进一步下降为22.35%,本报媒体从业人员的观点占到总量的18.82%,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合计达到23.53%的比例,教育理论工作者(11.76%)、政府代表(8.24%)、其他媒体(7.06%)、学校管理者(5.88%)和网友(2.36%)的观点也均有所体现。《中国教育报》仅有的两篇文章则均来自于本报媒体从业人员对《规定》第十六条的评论。

以上新闻源分布表明,中央级党报的新闻源主要来自本报媒体从业人员对《规定》第十六条的观点,这符合长期以来中央级党报形成的宣传特征。教师群体作为政策的利益相关方,其话语虽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但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表达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政策意见。相对于中央级党报来讲,省市级党报的新闻源构成中,本报媒体从业人员对《规定》的意见大幅度下降,而更加关注《规定》第十六条的政策目标群体——教师群体的政策意见,这也符合省市级党报离政策者较远而离教师较近的特征,且言论主体呈多元化态势,教育理论工作者也被请到大众传播的平台上,学生、家长、政府代表、学校管理者等政策的利益相关群体也均有对《规定》第十六条表达意见的话语权,其他媒体的文章、网友的“呼声”在省市级党报上也有所体现。晨报、晚报以及都市报类报纸媒体的话语权构成及分布与省市级党报趋同。作为教育系统的机关报《中国教育报》传播的则均是本报媒体从业人员的“声音”。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政策报道已经发生了变化,各利益相关者均在教育政策报道中获得了话语权。然而,教育活动作为一项专业的活动,是受利益主导还是受认识主导,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认为,作为专业活动的教育政策报道,在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话语权后,更应该寻找各利益相关者的专业人,从而达到科学引导教育、解释教育的目的。教育专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人,既可以解释教育政策,也可以对教育政策重新建构,在教育政策报道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是,在中央党报和省市党报的教育政策报道中,他们的话语权很小,只是在市场类报纸的报道中其话语权才体现出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追问,是否充分发挥了教育专业工作者在教育政策报道中的作用:是个体出场,还是集体出场;是有组织的,还是随机的;是由媒体自身组织的,还是教育部门协助组织的。如果个体出场,其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如果集体出场,是否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或者由教育部门进行适当的组织,或者我们的各级教育宣传部门,不仅要承担政治宣传的任务,更应该承担专业宣传的任务,在政策报道中组织有关专家对教育政策进行解读,对各种不同的媒体表达给予回应。

二、说什么

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在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利益的分配,从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是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2]利益的分配并不仅限于经济利益,还包括权利、机会,等等。《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实际上,政府是将利益的天平向班主任教师群体做出了倾斜,利益分配的结果使班主任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而失去了原有利益或利益有可能受到抑制的学生、家长群体,必然会对《规定》提出质疑。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中强调的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新闻媒介对人们认识“什么是当今最重要的议题”有重要影响。在报道中,新闻媒介必须选择并突出几个话题,将它们设定为当前最重要的新闻。[3]我们这里对《规定》后的新闻报道,依据报道的主题进行分类,并根据报道主题出现的频率,归纳出新闻报道的中心。

统计说明:图1至图3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报道主题依次为:A为教育部赋予班主任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的必要性,B为教师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原因,C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D为其他。

据图1所示,中央级党报分别从教师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原因以及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报道,其中对具体操作方式的关注程度较高,达到66.67%的比例。图2中,省市级党报的报道主题则围绕赋予班主任批评教育权利的必要性、教师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原因、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等方面展开,其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议题是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占34.62%。图3中,在晨报、晚报以及都市报类报纸媒体的报道主题分布中,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仍然是占据最高比例的议题,占44.2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涉及到《中国教育报》的新闻报道仅有两篇,且均是关于批评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

从教育政策决策的角度看,“教育政策目标的概括和表述应具体、明确,不空泛、不含糊。也就是说教育政策目标的表达应尽量用单义词和大家认识比较统一的词语,使人能够明确领会其含义,而不是这样理解也行,那样理解也行”。[4]话语的背后是社会的变迁在起作用,在崇尚师道尊严的社会,教师对学生具有无上权威,对学生批评教育甚至体罚都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引导下,“一些地方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教师群体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处于弱势地位。“舆论学认为,一种公共议题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信息的刺激,外界刺激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种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表现。”[5]因此,当教育部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规定班主任对学生有“适度批评教育权”,来提升班主任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地位,解决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实问题时,与公众传统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发生了冲突,就成了公众热议的焦点问题。

此外,在国家利益是唯一的利益主体的时代,教师与学生追求的是共同的利益,不存在分歧。然而,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介入到教育领域,市场承认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学校、教师成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服务的消费方,有权选择自己满意的教育服务,二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利益追求不同,自然就会有冲突和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经由原来的以师为父的传统伦理关系,演变为教与学、责任权利等多重关系。而《规定》第十六条对政策目标群体利益划分的界限模糊,也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双方对政府行为的否定。因此,利益分歧点是“适当方式”的界定问题,解决之道是明确“适当方式”,合理划分双方的权利边界。

就《规定》的出台背景而言,当年的教育部领导对中国教育报上《让班主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6]一文的意见是:要认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调研,尽快形成《班主任工作条例》,要总结经验,同时要重在创新,特别是要将班主任工作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职业岗位来对待,而不能仅作为“副业”或“次要职业岗位”对待①。通过对《规定》的舆论分析,媒体报道的焦点集中在班主任的批评权,特别是批评权的合理使用方式上,这充分体现了媒体的议程设置。可见,政策出台后的媒体议程与当初的政策议程南辕北辙。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政府不必也不可能让媒体报道完全符合政府的意图,然而,就教育部门而言,如果媒体议程能够很好地配合政策议程,这仍然是好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育部门深化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工作。就《规定》而言,特别应该让社会知道班主任工作的辛苦,要知道如何创新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在教育人方面如何进行分工与合作。其实,就这一侧面而言,也会存在很多新闻点,这是从教育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解读《规定》的新闻点。由于记者工作的特点和专业背景的缺失,他们难以找到其中具有教育意味的新闻点,教育部门应该进行有力的支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在与社会媒体的合作中发现教育政策中众多的新闻点,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批评权及其适当方式方面。

三、如何说

当“谁在说”与“说什么”的舆论环境发生变化后,“如何说”的问题就更加重要,直接影响到“说”的效果,是直接与政策者的期望相符合,还是背离或者产生落差,这就更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就政策者的初衷而言,当然期望在政策后能够取得正面的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的目的。政策后,媒体往往通过报道的标题、立场来体现政策报道的舆论导向,以“如何说”的报道立场影响教育、影响社会大众。

在对教育政策的报道、评论中,新闻标题往往构成了政策报道的主线,反映了作者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意见,对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媒体为舆论倾向建构的整体框架,以及其希望公众如何了解《规定》的政策信息。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报道,可以例举以下一些标题:“一个无奈的授权:班主任可以批评学生”;“‘雷人’的规定,无奈的现实”;“从一句‘并不伟大的废话’说起”;“有了批评权‘适当’难把握”;“老师困惑:我到底有多大权利”;“老师批评学生自古天经地义,教育部发文意欲何为”。这些新闻标题的作者使用了带有鲜明否定倾向的形容词,如“无奈”、“雷人”、“不伟大”、“困惑”、“难”、“天经地义”等。新闻的标题是文章的纲要、主旨,读者不需要阅读全文,仅从标题便可知作者的观点。

某些信息是否重要,则是基于话语背后的某种动机的驱动。在中国,新闻媒体兼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性质,其经营运作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新闻媒体需要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真实、完整的政策信息,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媒介的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2008]1 14号),意味着在2013年12月31日,作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新闻媒体将全部转制为企业。行业属性的整体转变,促使媒体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而作为大众的传播媒介,其存在与发展更加依赖于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规定》以后,报纸媒体热议“班主任批评权”无非是迎合了公众对教育政策信息的需求,利用了社会各界对班主任工作的高度关注,而且站在反方批判政府更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因此,新闻媒体炒作“班主任的批评权”问题,最终还是源于其背后的经济利益需要。

教育舆论导向不仅体现在标题上,而且不同类别的媒体在言说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我们将教育舆论导向分为正面支持、负面质疑和中立倾向。通过对报纸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图示(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报纸媒体对《规定》第十六条的报道存在舆论引导上的差异。中央级党报有66.67%的比例对《规定》第十六条是持正面支持的态度,负面质疑或批评的立场也高达报道总量的33.33%。省市级党报的报道立场分布相对均衡,38.46%站在中立的立场,正面支持与负面质疑、批评倾向分别占到34.62%和26.92%的比例。晨报、晚报以及都市报类报纸媒体的新闻报道,与中央级党报的报道立场形成对比,更多的对《规定》第十六条提出了负面质疑与批评的意见,负面报道的“声音”高达63.46%的比例,支持性意见仅占报道总量的15.39%。《中国教育报》仅有的两篇文章,则支持与反对的态度各占50%。

从以上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在媒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今天,一项教育政策出台后,作为“”的中央级党报对政策内容也提出了质疑观点。省市级党报则从几均分布的正、中、反三方立场引导公众对《规定》第十六条的理解。而完全依赖于大众对信息需求而生存的晨报、晚报以及都市报类报纸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更是需要站在反方的立场报道政策信息,吸引公众对政策信息的关注。作为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教育报》,则以正、反双方讲两面理的方式报道《规定》第十六条。

针对市场媒体主要持批评否定意见报道教育政策、往往站在反方立场去寻找教育新闻的新闻点的现实,那么教育新闻的新闻点在哪里?是新闻的新还是教育的新。我们认为,教育政策新闻的新更应该是教育意味上的新,而不应简单地或仅仅是新闻的新。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需要主动联络相关媒体特别是晨报、晚报以及都市报类市场化媒体,通过讨论沟通达成共识。既要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教育政策,更要按照教育规律报道教育政策。建构主义的而不是解构主义的,正方的而不是反方的,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立场,同样是市场化媒体的一个生存策略。站在反方说话,要出彩太容易了。

同时,在媒体生态变化后,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心态,允许教育舆论的多元并存,不能听风见雨,畏缩不前,要积极做好教育工作,不受舆论的干扰;另一方面,要尊重民意、把握舆情,听取各方舆论意见,改进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对舆论,要从舆论报道中掌握舆论建设的专业本领,要开展更细致的工作,比如组织有关专家主动参与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把政策初衷、与现行社会的冲突点、该项政策的新闻点提供给媒体,供各种媒体选用,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新闻稿或者政策文本供媒体报道,把握教育政策报道的先机,把控教育政策报道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蒋建华,如何认识和对待媒体对教育问题的报道[N],中国教育报,2005-9-12(4)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郭镇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濮岚澜,陈学飞,话语运动与议题建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6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音频;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的概念提出和应用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多媒体就是利用电脑技术结合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随着电脑技术提高、互联网的普及、通信技术的飞跃,多媒体技术从最初的简单技术演变成了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热门技术了。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和广泛,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它发挥了其具大的作用。

2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它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尤其在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语音识别、网络直播、多媒体监控技术等领域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了。

2.1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是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召开会议的目的。

视频会议作为当今社会最先进的远程交流的通讯技术,具有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沟通快捷等特点。视频会议仅仅只需借助互联网就能召开,相比传统的会议,视频会议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在开会随时播放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等,使会议的效率更高效。另外,视频会议在持续提升用户沟通效率、缩减企业差旅费用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从政府、公安、军队、法院到科技、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此它的作用是传统电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交流方式无以比拟的。

2.2 远程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的产生,依靠传统看书、读报、以及到教室上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的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作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远程教育在人们对学习知识渴求当中营运而生,从而解决了人们获取新知识速度远远跟不上新知识的增长的矛盾。

远程教育的实现,极大提高了教育的覆盖范围以及时效。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做在家中就能享受教育。远程教育的实现也打破了少数人对优秀教育资源的垄断,听名师讲课不再需高分、高学费了。同时,远程教育也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融入除了文本文字意外的视频、音频、动画等等,让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另外,学习者还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感谢的内容进行学习;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反复观看,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进行讨论交流,这些也是传统教育方式说不具备的。

2.3 网络直播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上网作为休闲娱乐的第一选择,这必将对电视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网络直播技术孕育而生。各大电视台以及政府机关、学校纷纷利用网络直播技术,搭建了网络电视。相对传统电视的被动性,网络电视可以允许者自己创作、编辑、自己的视频,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视频都有专业电视台制作的局限;视频收看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索自己的感兴趣的视频资料。

2.4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

自从有了电脑之后,让电脑听懂人类的语言,并按语言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反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在工业、家电、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家庭服务、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进行应用。现在的一些智能手机上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可以根据人的声音命令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甚至苹果IPhone手机还可以与手机主人进行对话。在语言教学方面,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在学习者说完一句话后,将标准读音与学习的发音进行对比,比较出不同点,让学者尽快掌握发音。

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如今的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所有还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同时人们也提出很多多媒体发展的方向。

3.1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建立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必将从基于CD-ROM的单机系统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应用过渡和发展。未来的多媒体环境必定是一个多点分布协同工作,信息共享的有一个多媒体环境。全球所有的多媒体服务器将连接共享,统一提供多媒体服务。

3.2 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研究与处理将不仅仅只停留在制作、传播、观看等初级应用上。人们已经开利用图像理解、语言识别、全文检索、数据库等成熟的技术,深入多媒体信息内部研究,开发能够进行基于多媒体内容处理的系统,包括基于多媒体信息的搜索系统、编码系统等等。

3.3 虚拟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人对网络世界虚拟显示世界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多媒体技术直接关乎人的各类感受,所以虚拟技术的发展也是多媒体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虚拟技术研究的深入,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突破并开始应用。在电影领域,如今很多电影场景不在是实地拍摄了,是通过电脑虚拟技术虚拟的一个如现实的场景,逼真到观众无法确定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在科研领域,人们通过收集现实中环境的参数数据,在电脑中虚拟出一个与真实环境一模一样的虚拟环境,再在该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测试,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经费,而且实验可控性也强,可以随时调整参数。

3.4 数字电视的普及

数字电视是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的又一大贡献。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有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数字电视的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将电视信号的噪声消除掉;数字电视通过选择取样频率、提高量化精度和改善误码率,从而得到更真实的画面;传统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最多70套的节目信号;而数字电视通过数字压缩技术能够提供超过200套的电视节目;另外数字电视能够还能够提供互动式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点播、录制、远程教育。相信有这么多的优点,数字的电视的发展前途是可以让人期待的。

4 总结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上面所说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将更广泛更深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技术应用,2010.

[2]刘向华.语音识别技术及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7

关键词 虚拟校园网络 专业网 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办公室普遍使用计算机办公、共享资源、接入宽带、内网及外网共同使用、电脑及投影进入教室等等,如今现代化建设里的教育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信息融合,快速发展的新台阶。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并且作为学校全面管理及教育的新阵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就需要加强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促使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中职院校,而且几乎全部连接有外网。这样一是可以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校园独有的信息文化,二是可以通过共享网络资源,与社会与家庭取得相应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对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构建虚拟学习社区。

一、虚拟专业网技术

VPN 是在Internet 基础上开发的供企业专用的虚拟网络,该网络利用开放的公用互联网络作为用户信息传输媒介,通过附加的安全隧道、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实现与专用网络类似的安全性能,从而实现对用户重要信息的安全传输。

(一)隧道技术。

为了形成VPN 链路,采用了“隧道”技术。网络隧道技术涉及3 种网络协议,即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所承载的协议和隧道协议承载的被承载协议。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 可以是遵守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这些遵守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中发送,并对新的包提供了路由信息,从而使被封装的负载数据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传递。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2 个端点之间通过公共互联网络传递,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称为隧道,到达网络终点时,数据将被解包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二)隧道协议。

* 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PPTP 是一个第2 层的协议,将PPP 数据帧封装在IP 数据包内,通过IP 网络传送,PPTP 还被用于专用局域网络之间的连接;

* 第二层隧道协议 (L2TP)L2TP结合了PPTP和Cisco公司L2F协议内容, 支持封装的PPP帧在IP,X25,帧中继或ATM等网络上传送。当使用IP作为L2TP的数据报传输协议时,可以使用L2TP作为Internet网络上的隧道协议。L2TP还可以直接在WAN媒介上被使用而不需要传输层;

* 安全协议(IP Sec) IP Sec 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一组开放协议的总称,它对应用于IP 层的网络数据,提供一套安全的体系结构,包括网络安全协议A H 和ESP、密匙交换协议IKE 和用于网络验证及加密的算法等。IP Sec 规定了如何在对等层之间选择安全协议、确定安全算法和交换密钥,向上提供访问控制、数据源验证、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服务;

* 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IKE被用于2 个通信实体的协商和安全相关的建立。安全相关表示2 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经过身份验证,均支持相同的加密算法,即可交换密钥,并利用IP Sec 安全通信。IKE 定义了通信实体间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生成共享的会话密钥的方法。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内容

(一)教务管理系统:为教学管理方面提供支持。

* 信息:提供教务教学方面信息的与共享,具有接受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信息反馈、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家长期望等,并具有对外功能。

* 专业课程管理:提供专业课程简介,包括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主要课程及成绩计算等;专业教学及实践进度表;提供教师授课要点,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组成框架及使用提示、实践内容和补充材料索引等。

* 教师管理:提供教师介绍,包括本院校各学科优秀教师和聘请的全国全军知名专家教授情况介绍;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及教学能力等。

* 考试管理:提供电子注册功能,包含审核入考资格核定;提供分级测试标准,授权题库系统随机生成试卷;为学生网上考试答题交卷等提供便捷界面,并具有将成绩自动登入成绩档案库等功能。

(二)教学授课系统:为教师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

* 课件教学: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多媒体教学环境,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服务。建立导航,设置查询,可以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在线迅捷的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进度,并链接到课件数据库服务器,以达到自由灵活地组织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控制的速率。

*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包括教师布置、学生领取、提交及教师批改几个环节,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界面。

* Q&A:传统意义上的提问解答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虚拟社区,可不受此限制,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定期在网页上公布相关解答。

* 课题探讨: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异地同步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等。这样即使学生不参与讨论,也可以通过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探讨获得相应的知识及启发,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

(三)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在线多媒体环境。

* 注册登录:通过建立验证机制,提供审验学生入网学习资格、注册授权登录功能。

* 自主学习:通过应用灵活多样的导航技术,为注册学生自主地选学必修或相关课程及内容提供快速确定路径的方式,并由学生通过检索链接数据库服务器上相关的多媒体CAI软件建构自身知识结构,以实现自主式个别化学习。

* 咨询交流:提供学生向教师咨询问题和交流信息的相应功能。

* 联机考试:提供学生利用服务器中的题库资源,自主选题或自动组题,进行模拟考试、解答试题的相应功能。

(四)课件开发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是课程学习及虚拟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在校园网上主要应用的有两类多媒体课件:一类是广播式课件,用于教师网上授课,二是交互式课件,用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课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有时也需学生的参与,系统应提供一个集成化开发环境及相应的开发工具来便于这种合作。开发工具可以针对学科之间不同的特点,将该学科的教学模式抽象为多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并给予相应素材资源库的支持,有了丰富的资源和使用简单的教学设计模板,就可方便地完成多媒体课件对交互性的要求。在课件编写过程中,由于每一步都有模板的提示支持,普通教师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课件的编制工作。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 课件总体设计:从专业的特色、课件的结构、章节之间的层次及框架提供相应的导航结构、课件风格、交互界面及视觉效果。

* 素材的提供:多媒体素材中包括视频、音频及动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环境。

* 基本页面制作:提供基本页面制作环境和相应的超媒体编辑系统。

* 课件数据库开发:采用组件对象的可视编程工具,提供可视化的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开发平台。

* 课件合成:为分布开发课件提供动态合成、更新的管理功能。

此外,为了适应社会人士的需求,例如学生家长和外部专家的需要,还可以增加一些工具,比如管理讨论区,意见和建议等。

* 消息栏――一般由教师放置一些通知或公告。学生只要一登录到虚拟学习社区系统中就可以看到。通知栏对于父母和专家来说也是很有用的,他们可以了解学校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件。

* 项目组――提供一个个教学实践的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一起选择并协同完成,并可以向教师和他人咨询,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 讨论区――在许多虚拟学习社区系统中,异步讨论通常是学生交换观点和看法的重要方式。学生一般会就学科领域中的同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和外部专家也可以主持和参加他们的讨论,尤其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

* 管理讨论区――管理讨论区与内容讨论区的区别在于,它是让父母和专家讨论一些与学校管理有关的话题的。比如,“减负”与考试制度的矛盾、素质教育、学校收费、高校扩招所带来问题等等。父母们可以就这些问题与其他父母、老师或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 协作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异步讨论区外,协作工具可以为学生、教师以及专家的协同合作一个共同的项目提供支持。

* 搜索引擎――当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资料越来越多时,搜索引擎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可以节省学生很多查找的时间,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转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 心里辅导――心理健康专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班级列表――是将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汇总成一张表,包括电子邮件、QQ号、电话等。有了这些信息,老师可以很容易地给班级学生发消息,学生也可更加方便地交流。

* 信报筒――电子邮件系统,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基本的通信工具。

* 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档案和班级的档案,并且包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切作业和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它给学生发信息和联系,可以访问它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学校里的一切作业和作品。

* 实践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用工单位的信息,包括公司或企业的简介,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工作条件待遇等。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遏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而且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几乎有其必然性,利用高度的创造性来掌握和领会现代网络技术的精髓,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在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期望值和学生的实际之间构建一个良好沟通和过渡的平台。通过平等的探讨和不断完善的技术日益充分的体现和实践教育理念,让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博大宽容”的虚拟社区,作为现实教育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为新时代的教育探索新的方式。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参考文献:

[1]Andre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郑连清.网络安全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余胜泉,何克抗.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远程教育,2000.9: 53-57.

[4]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校园虚拟网baike.省略/view/4219057.htm

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篇8

【关键词】远程多媒体教学;h.323;sip

一、引言

远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它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体等介质,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了教学效率。

远程多媒体教学的上述特点和优势使得它成为多媒体通信在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基于ip网络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信息具有数据量大、实时性、同步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多媒体通信系统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同步性的特点,因此对多媒体通信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sip协议及其特点

sip(session initializ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是一个由ietf mmusic (multiparty multimedia session control)工作组提出,面向internet会议和电话的简单应用层信令协议,用于建立、调整和终止多媒体会话。

相比多媒体通信的另外一种流行协议h.323,sip协议有如下5个特点:

第一,与h.323采用二进制方法表示消息不同,sip消息基于文本,采用utf-8字符集编码,具有词法和语法简单、可读性好的优点。

第二,h.323中的呼叫建立和媒体逻辑信道建立的过程是分离的,呼叫建立时延较长。sip系统的呼叫控制信令由sip传送,由会话描述协议sdp完成媒体能力交换和rtp地址信息获取的任务。sdp消息作为sip的消息体来发送,会话控制和媒体能力交换同时进行,会话建立的时延较短。

第三,h.323网络中各元素均为对等实体,实体间传送的是对等控制信令消息,而sip网络则采用ip网络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第四,定位用户、支持用户移动性。sip利用注册服务器将用户的实际物理位置与用户的sip地址相绑定,便于在定位用户时实现地址映射功能;利用重定向服务器将目标用户地址信息返回给服务器。

第五,协议简单,有良好的扩展性。sip是在诸如smtp、http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借鉴了其它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由于sip与http非常相似,许多解析http协议的程序只要经过少许修改就可以用到sip中。

sip消息分为sip请求消息和sip应答消息两大类。所有的sip消息都是由一个起始行、一个或多个标题头、一个表示标题头结束的空行和可选的消息体组成。

sip核心规范定义了6种基本请求方法:invite(邀请)、ack(确认)、options(可选项)、bye(再见)、cancel(取消)和register(注册)。其中,register方法用于向服务器注册用户位置信息;invite、ack和cancel用于会话的建立;bye用于结束会话;options用于向服务器咨询服务器的性能。

sip核心规范定义了如下几种实体:

用户(user agent):用户的系统接口,负责与终端用户进行交互。可分为用户客户端(uac,user agent client)和用户服务器(uas,user agent server)。

服务器(proxy server):用于转发sip消息,代表uac发起请求,并向uac返回响应,既充当客户机又充当服务器。可分为无状态服务器和保留状态服务器两类。

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重定向服务器通过提供可能的位置来帮助定位目标sip用户。它不发出任何定位目标的行为,而仅仅返回目标可能的出现位置信息。

注册服务器(register server):注册服务器存储用户的位置信息,负责将用户的sip地址与用户当前所在的物理地址进行绑定,这样就能够向服务器提供用户的位置信息,协助服务器在转发sip请求消息时能够迅速定位用户。

三、sip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课堂实例:一个由唯一资源标识符标识,由一组sip用户、媒体流和通信网络组成的多媒体会话,参与成员有教师和学生;

课堂系统:由一个或多个课堂实例组成;

focus:中心sip用户,是一个课堂实例的管理者;

课堂策略:课堂运作和进行的规则总称,包括成员策略和媒体策略;

成员策略:管理课堂成员的规则总称,包括身份鉴别、角色控制及权限控制;

媒体策略:处理媒体流的规则总称;

课堂状态:包括管理各个课堂实例的focus的状态和课堂策略的状态;

课堂uri:课堂实例的唯一标识符。

(二)总体结构

依据dynamicsoft公司首席科学家jonathan rosenberg博士提出的紧耦合sip多媒体会议系统结构模型,我们设计并提出教学系统的以下结构。

系统为集中服务器体系结构,一个中心服务器对应一个课堂实例。从逻辑上划分,中心服务器分为管理服务器和控制服务器。在物理实现上,采用管理服务器和控制服务器分离、一台管理服务器配合多台控制服务器的方式。因此,从拓扑结构上看,系统为星型结构。

从功能上看,系统分管理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负责存储管理课堂状态信息数据、课堂策略信息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课堂控制系统要负责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sip消息流和媒体信息流的交换,并对其进行控制,以保证课堂实例的正常运行。

除管理服务器和控制服务器外,系统还包含sip服务器和终端。终端是师生参与课堂并获取课堂功能服务的接口,sip服务器协助控制服务器完成与参与课堂的师生之间的sip会话的建立和维护。

sip服务器可分为注册服务器、服务器和重定向服务器,它们分别完成用户地址注册、sip消息的路由和转发、返回目标sip用户地址信息的任务。

终端与控制服务器除了通过sip服务器交换sip消息外,还直接通过建立rtp会话交换实时媒体流消息;终端与管理服务器之间、控制服务器与管理服务器之间则采用课堂信令和自定义接换消息。

(三)各子系统的设计

1.管理子系统

管理服务器是管理子系统的主体,它管理一个或多个控制服务器并与之交互,协助完成课堂基本功能;与一个或多个终端交互,提供接口供终端用户以不同的权限操纵控制课堂功能、查询课堂各种信息;存储管理课堂策略信息数据、课堂状态信息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

管理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最新课堂策略信息,生成课堂配置和控制命令并传送给控制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则是命令的具体执行者。控制服务器利用focus的课堂状态通知服务功能获取最新的课堂状态信息,上传给管理服务器。两者合作完成课堂的基本功能。另外,管理服务器提供接口,设置不同的权限供终端操纵和修改课堂策略。

由于用户普遍习惯使用web浏览器,因此,本文加入一个中间层-web服务器,作为管理服务器与终端交互的中介和纽带。管理服务器与web服务器的交互也采用简单的自定义接口规范,利用请求/应答模式完成。同时,管理服务器向用户提供课堂信息的查询功能服务,使用户能够了解最新的课堂策略信息和最新的课堂状态信息。

考虑到存取数据的效率问题,并为了降低系统的复杂性,管理服务器上课堂信息数据的存储采用xml技术来实现。课堂信息数据包括当前运行的课堂实例数目、每个课堂实例的uri、中心控制服务器的ip、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课程名称、教师uri、教师使用的媒体类型信息、学生数目以及每个学生使用的媒体类型信息等。

2.控制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系统的重点和核心部分,控制服务器与管理服务器交互,获取最新的课堂配置和控制命令,并执行命令;与各终端交互,进行sip消息和媒体流信息的交换,并对其进行控制;获取最新的课堂状态信息,上传给管理服务器。

在逻辑结构上,控制服务器包括focus、sip协议栈、媒体处理器、传输层及底层通信网络。其中,focus是一个课堂实例的中心sip用户,其作用是:通过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和注册服务器与终端用户保持信令连接,维护管理sip会话;将接收到的媒体配置和控制命令传送给媒体处理器,由媒体处理器集中处理来自各个终端的媒体流,进行混合和转发,实现媒体信息的控制和交换;利用自身的课堂状态通知服务功能从终端获取最新课堂状态信息,上传给管理服务器。

四、系统工作流程

整个系统的工作步骤分以下几步:教师预约新课堂实例、创建课堂实例、成员加入课堂、课堂实例运行、课堂实例结束、成员退出课堂和销毁课堂实例。

系统管理员启动系统后,教师首先向sip注册服务器注册自己的当前位置,注册成功后,根据本人的教学课程安排向管理子系统提出新课堂预约申请。管理子系统根据成员策略对教师身份的合法性进行鉴定,身份验证通过后,向教师返回包含申请成功id号、新课堂实例开始和结束时间信息的成功消息。当预约课堂的开始时间到了后,教师即可利用申请成功id号向管理子系统申请创建课堂实例,管理服务器创建新的课堂实例(即生成一个课堂uri),分配一台新的控制服务器,并指示控制服务器上的focus向申请教师发送sip的invite消息,邀请教师加入课堂。教师回送ack消息后即加入课堂实例,此时的课堂实例状态为运行状态,但还没有学生加入。

学生在使用系统前,也要首先向sip注册服务器注册自己的当前位置。注册成功后,学生加入课堂实例有两种方法:一是主动加入,即通过web浏览器查询课堂信息,找到自己要加入的课堂并且当该课堂实例已经运行后,向该课堂实例uri(也就是focus uri)发送invite消息申请加入。focus根据成员策略鉴定学生身份后,向学生返回允许或拒绝的应答。二是被动加入,即focus向所有符合成员策略要求的学生多播发送邀请的sip消息,收到邀请的学生对其作出应答后即可建立连接并加入。

课堂实例运行过程中,经过教师批准后,学生可以重新设置自己的媒体参数并且可以提前离开课堂实例。学生向focus发送re-invite(重新邀请)方法的sip消息(消息体中包含调整后的媒体描述信息),即可改变自己使用的(下转第66页)(上接第60页)媒体参数。学生向focus发送带有bye方法的sip消息就可离开课堂实例。

教师也可以设置自己授课使用的媒体参数,同样只需向focus发送re-invite(重新邀请)方法的sip消息即可。当发现有不合格的学生后,只需向其发送带有bye方法的sip消息就可将其逐出课堂。

与加入课堂相似,课堂结束时学生退出课堂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主动退出。教师宣布下课后,成员终端可分别向focus发送带有bye方法的sip消息并退出课堂。二是管理服务器根据课堂实例的结束时间指示focus向所有课堂成员终端发送带有bye方法的sip消息,终端作出应答,断开与focus的连接,退出课堂。

focus利用课堂状态通知服务的功能及时把正在结束的课堂实例中还未退出课堂的人数信息传送给管理服务器。当未退出课堂人数变为零时,管理服务器销毁该课堂实例,释放该课堂实例占用的所有资源。

五、总结

本系统有如下特点:

第一,系统采用集中服务器方式的体系结构,具有简单清晰、便于管理等优点。

第二,集中服务器在物理实现上又采用控制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相分离的方式,整个系统中由一台主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和多台控制服务器组成,控制服务器集中进行sip会话管理和媒体流的处理,这有利于减轻系统负荷,达到平衡系统负载的目的。

第三,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服务接口大多采用web方式,这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降低了终端实现的复杂性。

第四,系统数据采用xml文件的形式来存储,可以提高数据存取的效率,优化系统性能。

六、结语

sip协议还处于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中,有关sip运用于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际例子也很少,本文对sip运用于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系统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桂海源著.ip电话技术与软交换[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电商物流发展范文 下一篇:乡村振兴规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