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价格改革及改革方向

时间:2022-10-10 02:48:05

浅议我国价格改革及改革方向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14年11月下旬以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放一项定价权限。这也是我国自上次价格改革以来对价格以及定价权的下放。

【关键词】价格改革;现状;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53-01

一、价格改革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价格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政府始终以市场机制为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的价格机制,在市场的决定下定位政府角色,避免市场本身的缺点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在政府的主导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回归市场,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但从2009年起,我国的价格改革似乎停下了脚步,虽然不同省份地区出来了一些关于价格方而的文件,但从改革角度来说力度还是不够的。时至今日,我国的价格方而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竞争性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完全反映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对己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竞争性产品市场,不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利于形成成熟的企业主体。

2.对垄断行业产品价格的形成缺乏有效监管。这使垄断行业产品价格的形成不仅不反映产品成本,还成为社会分配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3.价格改革没有完全覆盖生产资料领域。特别是生产性资源产品价格不反映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稀缺程度,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和不可持续。

4.对市场价格形成有影响力的不同层次市场主体之间的行为目标不一致,导致对均衡价格的偏离问题没有引起合理的关注。

5.少数利益集团利用媒体等手段对居民造成虚假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某些产品价格不合理,偏离均衡价格问题的现象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产生原因 出现上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而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与市场分别在对价格起作用的同时,没有明确的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越界”现象多发,导致该管的没人管,而不该管的插手管。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对由市场形成价格的竞争性产品主要实行监管责任,而不直接参与价格制定,监管手段主要是法律监管、行业自律等。但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和福利政策等却不能为竞争性行业提供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如,国家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方而的待遇不同,客观上造成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容易,在市场价格形成上的主导权更明显。

2.中央政府价格调控政策被层层弱化①。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方而的划分,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价格调控监管主体之间出现利益上的不一致。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价格总水平的调控和社会稳定,地方政府的出发点是以价格为手段提高地方财政税收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动力不足。

3.各级政府对价格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够重视。一是某些利益集团利用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制造不真实的价格变动预期,给价格监管带来困难。二是我国的价格监管部门对国内外价格联动关系关注不够,调节方式缺乏。

二、价格改革的方向

(一)重点纠正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失灵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价格改革最根本的前提。解决由于政府间利益不一致导致的价格扭曲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不再为政绩或本地区发展而扭曲价格以增加税收。这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重新划分事权财权,重新定位政府职能②。例如,我国这十年来房地长的迅猛发展,给国家带来了经济的运转与巨额的税收之外,更带来了物价的飞快上涨。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明显跟不上房价的上涨。而政府为了巨额的税收放任其肆意的发展,带来的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纠正由政府所主导的市场失灵刻不容缓。

(二)加强市场价格改革和垄断行业价格改革

垄断行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只有通过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才能比较客观、具体和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而比较科学地决定要素的聚集程度。以出租车行业为例,虽然出租车行业不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相对于其他稀缺行业程度来讲较为普遍,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出租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垄断的事实。一月上旬,我国多地出现出租车停运事件,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出租车号被出租车公司垄断,行业发展畸形;车辆长期不增加,加剧打车难;高额“份子钱”一本万利,而司机却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出租车领域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出租车领域的垄断刻不容缓,市场的事,应该让市场说了算。

(三)不应将限价作为我国价格改革目标模式的主要形式。

限价属于国家指令性价格而不属于国家指导性价格,它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不相协调的。限价不仅不能解决市场供求矛盾,并且妨碍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消费发挥调节作用。而且限价水平难以确定,限价的执行期限也难以确定。虽然限价这个概念现在已经不怎么提了,但是只要有物价上涨,就会产生限价的思维模式,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避免这种思维的产生,价格的制订与监管必须依照市场的运行模式,按照价格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

注释:

①②王振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4)

③高巍不应将限价作为我国价格改革目标模式的主要形式[J]财经问题研究,1987 (11).

上一篇:对路桥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小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