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银行”,我看行!

时间:2022-10-28 05:39:11

“分数银行”,我看行!

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的进步更让老师欣喜的呢?看着这一张张字迹工整、努力答好每道题的试卷,我还真有些不相信:那么多的同学达到了优秀,后进生也是进步明显,难不成真的是“分数银行”产生了功效?

说起“分数银行”,说来话长。

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和学生最头疼的模块。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无论用什么办法,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必修三中的四篇文言文都要求背诵,这无形中又给我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想想之前的古文教学,学生预习情况不理想,这样就必须放慢课堂的进度,而且学生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艺术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基础薄弱,平日里又要学专业,根本没有精力来预习、复习。我吸取之前的教训,不能再按照普通班的教学方法教授课文。如果改变,那么我该怎么做?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呢?

正所谓“穷则思变”,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起一本教育书籍中介绍过,一名班主任在班内开设“分数银行”,以此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可不可以也用同样的方法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一致赞同。我从班内选取了六位“行长”:李奇、吴亚楠、赵文雅、牛静、张雪、郭冰燕。大家自由报名,行长可以拒绝某位同学的加入。这样很可能形成这样的局面:组内成员都是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同学。我的前提条件是:以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作为自己的基数,不及格的同学可以从组内成员中“借分”,先让自己的分数达到及格。而“欠债的”必须“打工”还“债”。但必须以双倍的分数奉还。“如何偿还呢?” “打工”的项目和日常的学习息息相关:回答问题、听写、背诵、当堂练、作文、订正一次过关等等,通过的可以到“分数银行”里存一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上课没有带课本、课前没有预习,作业不认真完成,每个成员均要扣一分。当然,那暂时有资格当“债主”的,也得勤奋,一方面“借分”给他人,另一方面为自己累计“积分”挪至下回用。我们定的期限是一个月。一个月后,单元小测见分晓。

于是,全班都在积极行动。连日来,我感觉到了班里的变化:学生会主动预习,工具书(古代汉语常用字典、文言文翻译)都充分利用起来,并且课本上都记录得密密麻麻,将知识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整理得清清楚楚。上课时每个人都积极回答问题,有些同学时刻都在准备站起来回答问题,生怕机会被他人抢走。如果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每个人都在翻阅书本找依据,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课间更是有好多同学在班里背诵课文;有的同学为了方便,把背诵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看两眼。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和实力相当的伙伴展开竞争。甚至几个“银行”公然“叫嚣”,说是要来个最后的较量。“行长”们更是认真负责,每天课前都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下课都不忘提醒大家回家预习复习。我也不忘及时地鼓励,每日公布个人得分。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

终于到了第三单元考试,等结果一出来,师生同喜,再看看学生对“分数银行”的看法,更是愉快:

这次考试,我不负众望,考到了九十分以上,给别人当“债主”的感觉真是爽呆了!(许程)

我还要放“高利贷”,我要去找一些需要分数的同学。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已经不再需要分数了。(李奇)

我不是物质上的富翁,但我是精神上的富翁。我的92分,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我而言,这92分是我第一次的好成绩,幸亏我背诵过关赚了宝贵的两分,才勉强达到平均分。我是一个刚出道的小小富翁,你呢?(李佳欣)

从开设“分数银行”以来,存分成了一种竞赛。平时,每到考试,同学们总是唉声叹气的。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次可不能考砸,否则得借分,面子都丢光了。现在竞争对手就多喽。(赵文雅)

太好了,我居然考了102分,这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语文可以考一百分以上的,看来下次要多多“积分”才是。另外,我还是债主。虽说是好朋友,但亲兄弟明算账,欠条照写不误。(郭冰燕)

我期盼着有个好成绩,可以借分给他人,好学一次小雷锋。转眼间,第一单元的考试来临了。咳,不但没有帮助到人,还得写借条向别人借分。1分啊,这个时候已不是沧海一粟,而是重如泰山。听写倒容易,背诵也还行,真正想要让课堂作业得满分还真是不容易。不能在徘徊下去了,上课认真听,课前好好预习,课后好好复习。加油。我希望自己越战越勇,加油向前冲!(聂晴)

第二单元考卷发下来。哈哈,100分。这下可好了,我成了暴发户了。下了课,好多人都争着向我借分。为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条件,我得努力了。当然,全体会员都要努力奔小康哦。指不定哪一天本金要上涨了,利率跌了呢!赶紧。(陈富志)

……

看来,这班学生还一个个都是“小财迷”!原来启动的“分数银行”居然真成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的法宝了!这个“分数银行”,我看行!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下一篇:浅谈幼儿安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