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时间:2022-10-28 05:24:18

谈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摘要:文学和视觉艺术都是重要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该文对两者进行了综合解析,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它们既具有同一性又在一定条件下对立,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文学;视觉艺术;相辅相成

一、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1.文学艺术形式的独特性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和抽象符号进行表达和创作的,是注重思想认识传达的艺术。文学艺术体裁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等,是社会与时代文化传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自身独特的媒介形式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具有穿越时空的独特性。

2.文学的社会价值

文学是表现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学的根本作用就是“反映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中各种各样的要求、情感,各种社会发展阶段的新思潮、新实践和社会需求,都可以通过文学予以反映。纵观古今中外,从西方具有宗教色彩的史诗到东方文学的诗经,都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国文学从孔子开始便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孔子认为诗有四种基本作用,即“兴、观、群、怨”,此外,还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近代,梁启超认为小说亦有四种功能,即“熏、浸、刺、提”。重视文学的功能与作用是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的功能是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美悦作用。

3.文学的情感价值

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价值。鲁迅说:“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文学是一种释放、一种调节、一种宣泄,由心理作用于生理,成为人的生命需要。

二、注重视觉表现的视觉艺术

1.视觉艺术形式的独特性

视觉艺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符号形象,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而表现直观的艺术形象,具有从内向外的指向性。

2.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与设计原则

视觉艺术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艺术,它强调真实存在,具有真实性。视觉语言通过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构成自身的规范或符号系统。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形状、空间等都是基本的视觉元素,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等都是常见的设计原则。

3.视觉艺术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

视觉艺术的形式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停演化,从最初注重纯艺术的雕塑、绘画、建筑等到工艺美术运动后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的加入,再到装置、影像、行为、观念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法和形式语言日趋丰富。

三、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1.两者具有同一性

文学创作是文学家独特精神活动的产物,文学作品的精神价值是自身内在的、基本的价值。艺术不仅仅是工具,也并不总是有形的作品。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对精神价值、存在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内涵的追求。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创造者都是人,人是具有意识、单独思考的个体。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语言是不同的,具有独特性。文学与视觉艺术都是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记录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学与视觉艺术具有同一性,它们都具有精神价值、独特性、时代性。

2.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对立

元代统治阶级特别爱好歌舞、戏曲,因此,以往地位不高的戏曲在元代得到重视,进而获得发展,这就造成了戏曲在艺术门类中的地位上移。两者的变化证明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艺术重心的转移和审美趣味的变迁。3.相互渗透王维的诗与画都具有意境,两者相互渗透。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同一时期的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之诗:“在泉成珠,著壁成绘。”书法是文学与视觉艺术相互渗透的典型。纵观中国艺术史,大画家往往也是大书法家。远如宋代的米芾,近如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都将自己的独特书法用笔渗透在绘画创作中。

4.相互借鉴,相辅相成

如今,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纷纷被拍成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文学对视觉艺术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十分显著,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的改编与转化自然也十分顺利。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人们往往先画图案,再根据画面内容书写题跋,最后对其进行阐述,写出自己绘画的心得等。在中国画作品中,既有画,又有题跋和印章,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诗、书、画、印不同种类艺术的结合,使视觉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结语文学与视觉艺术既具有同一性,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对立;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启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商务印书馆,2010.

[3]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铭.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黄敏敏 王成武

上一篇:本科院校测控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