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时间:2022-10-28 03:14:48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摘要:化学课程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学好化学不仅对提高总成绩意义重大,而且为解决日后生活与工作上的问题也能带来很多帮助。为此,教师必须要上好化学课,抓好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和合作小组学习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教学

一、加强实验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是就题论题,只会对学生授之以鱼,而不会授之以渔,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了题海,把学生拖入了疲惫的解题中。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比如加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经过很多化学教师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新颖的化学实验被搬到化学课堂中,实际上,形形的实验对增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呢?

(一)实验要以解决原理为主

实验教学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的观看实验现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是应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教学具有从实验原理上寻求突破,才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气密性检查实验,具体步骤包括简单仪器的检查、带有长颈漏斗的反应装置以及多仪器的组装装置。在检查仪器时,可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或者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实际上,气密性检查的根本原理是利用各种手段使装置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来促进内压的变化,由内外压的不同而形成的可观察的现象,就足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重视化学实验原理的描述,可让学生在面对化学实验习题时,会变得胸有成竹,不会束手无策、手忙脚乱、一头雾水,学生能够从原理出发,将题目分化瓦解,进行很好的解决。

(二)注重实验的重复与复习

常规的化学实验复习是按章节复习,将实验内容渗透到各个章节习题中,有利于分散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内容。但这忽略了在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内容量都大,大部分学生无法百分之百地完成作业,且实验习题尤其篇幅大、步骤繁琐,所以往往会首当其冲地遭到放弃,代之以上课听教师讲解,抄答案,记结果。这时教师就要调整教学策略,最好对实验多进行重复与复习。首先,可对实验进行系统的复习,以保证学生对实验的充分掌握。这在开始时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只要消除学生这种心理,就能打下比较坚实的实验基础。其次,经常性的定期复习可逐步培养学生对解决实验习题的信心,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验习题掌握化学知识。再次,可通过实验的整体复习以及专题复习,使实验教学能在多次的梯级教学中,一步步地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严格实验规范

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是对实验原理的掌握,而实验原理一般都隐藏在实验习题的题目内,言简意赅的实验题干描述则为实验习题的解题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如先确定实验原理,按着实验顺序尽可能地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实验原理,根据题目的隐含条件(如:易潮解,在反应前后就要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有毒气体,在反应后要进行尾气处理;可燃性气体,在加热之前就要先排尽空气),根据题目中对实验程度的要求(如:定性实验要求较简单;定量实验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避免引入空气中的杂质,实验后尽量让生成物被充分吸收)来组装反应装置。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上述解题规范,然后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以化学方程式的方式描述出来,才能做好化学实验题。

二、实施合作学习模式

从目前化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对集中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集中教学的方式”。在改变过于注重集中教学的同时,可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当然这不是在全盘否定集中教学。集中教学方式应是中小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普遍的、主要的教学方式。集中教学与合作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集中学习质量提高了,才能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课堂氛围;只有合作学习质量提高了,反过来才能丰富、深化和升华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与合作学习对于中小学来说,各有特点和优势,缺一则偏,兼顾则全。从目前的教学形势看,合作学习模式是集中教学的有力补充。那么如何有效增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呢?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学习,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策略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灵活采取多种分组形式。(1)同桌式。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同桌之间查漏补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桌互助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并列式。将班内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对于一些平行并列的内容,可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比如必修1中的“思考与交流”栏目,有一道题是“请举出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让班上每组学生分别负责以下一项:①置换反应中金属制金属的反应;②置换反应中金属制非金属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中非金属制非金属的反应;④置换反应中非金属制金属的反应;⑤属于化合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⑥属于分解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各组研究完后再将结果汇总,归纳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在探究化学问题时,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的质量。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要明确,二要精选,三要预先设计好。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去探究化学知识;要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要提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也并非每堂必有,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次。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徐长凤.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成功之路,2010(24).

[2]尹志东.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J]. 新课程学习,2013(8).

上一篇:谈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