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孩子与教师们的朋友

时间:2022-10-28 01:40:15

柯岩:孩子与教师们的朋友

我喜爱诗歌,因此在我敬佩的人中,就有了贺敬之和柯岩这对诗人伉俪。贺敬之气势磅礴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让我激动;柯岩充满童趣的《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让我着迷。

认识柯岩,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年,柯岩想写一部有关班主任的电影剧本,大致有了构架之后,她希望教育部门找一个熟悉班主任工作的人,为她提供一些素材。北京市教委就想到了我。因为我当时在北京教科所德育室工作,经常接触中小学班主任,自然有一些比较熟悉的班主任朋友。

第一次见到柯岩,就被她的热情所打动。她快人快语,是一个说话很风趣的人,让我对她的生疏感马上就消失了。柯岩的丈夫贺敬之和柯岩的性格完全相反,是一个儒雅之人。他很少参与柯岩和我的谈话。就是接我的电话时,只是说“你等一下”,然后听到电话那边“冉乃彦的电话”。只有一次,闲谈中他轻轻地对我说:“她比我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柯岩介绍完她写这个电影剧本的基本设想后,很诚恳地要求我,尽可能多地介绍情况和不客气地提出意见。在我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她改变了原来只谈一次的想法。她对我说:“看来,你也是喜欢文学的人……我现在想这样做,和你商量:以后每星期你来我家一次,我把写好的一章给你看,请你提意见,补充素材。”

这样,每周交谈一次,我尽可能把我知道的班主任故事讲给她听。在最后完成的电影剧本中,有了许多北京班主任的影子。这个电影剧本,开始叫《仅次于上帝的人》,是因为在台词中,有一句是:班主任十分辛苦,睡得最晚,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电影拍好之后,没有想到,柯岩不满意,又重新调换角色,由李媛媛担任主演,重新拍,取名《红蜻蜓》。据我所知,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部专门描写班主任的电影。

柯岩不爱为别人的书作序,曾拒绝过不少写序的邀请,然而对我们的一本书则是“主动请缨”,写下了题为《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吗?――读〈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的序言。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时期,我和一些班主任朋友都认为教育好学困生,是学校和家庭感到困难的事情,于是,我们共同写了《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为家长献计献策》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得到柯岩的关心和支持。正像她在序言中所说:“就说眼前这本小书吧,其实我不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但自从听冉乃彦同志谈起这个写作计划,就举双手赞成,并热切地盼望它早日面世。”

她在序言中还说:“手捧着这叠厚厚的原稿,一页一页地读着,我的眼里噙着泪,心里暖暖的。我不是说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的作者绝非‘新星’,‘票房价值’也很难有轰动效应。但我感到了这本书实实在在的分量以及它的生命力。看到了这些老师们、心理研究者们火一样的热情,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却在低收入、低生活水准的条件下,心灵的视野始终涵盖着整个下一代。他们白天勤奋工作,夜里点灯熬油,节假日放弃休息,自觉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召开教育研究会、学生心理分析会、家庭教育讨论会,畅谈教育理想,抨击错误思潮,剖析一个个案例,从中寻找规律……终于,一篇篇文章问世了。”在序言里,她歌颂了所有努力工作的班主任。

和柯岩夫妇的诗歌一样,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很“美”,但那是一种朴素美。屋子里到处是书,窗台、床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是书。家里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贺敬之写的条幅,字也是相当有水平。而那个沙发很特殊,在我坐下之前,柯岩急忙提醒我“要小心”!原来这个旧沙发,弹簧已经失效,人坐下去几乎陷到地面。

柯岩很想学会电脑,但是一直没有学会。为什么呢?柯岩悄悄告诉我:“年轻人也教过我,但是他们年轻、脑子快,没有耐性。我年纪大了,反应慢,常常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只要有一个环节错了,‘小老师’就着急。我怕他们着急,就说我会了,以后自己慢慢练……”我说:“我可以教你啊!我哥哥70多岁了,我已经教会了他,现在输入文章、上网,都能够掌握。”柯岩说:“我看你倒像是有耐心的人,那你就慢慢教我吧。”过了些日子,她终于学会了输入文字。

好几次,有关柯岩作品的研讨会,她都指名让我参加,可能是需要有一个从教师、学生角度的发言。在一次大型柯岩作品研讨会上,我结合柯岩专门为孩子们写的《和“巨人”对话》做了一个发言:

教师有一句非常自豪的话――“我们与未来同行”。谁能够代表未来?只有孩子代表未来。教师终生和孩子们在一起,所以教师是与未来同行。

在与未来同行的队伍里,孩子们和教师们还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柯岩。在柯岩的作品中,写孩子的、写教育的占了很大部分。《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寻找回来的世界》《红蜻蜓》《,你在哪里?》……在各种版本的课本中,常常能够看到柯岩的作品。在几十年前柯岩写的剧本《飞向星星世界》,为什么能够让孩子们如痴如狂,就是因为她的心和孩子相通,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

最近,年逾古稀、大病初愈的柯岩,在一年里热情地为孩子连续写了50封回信,这就是《和“巨人”对话》(收在《柯岩文集》第六卷)。

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优秀作家,必然关心孩子。那是因为关心人类的命运,必然关心未来;关心未来,必然关心孩子。

怎样才是真正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在当代也是一个大问题。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孩子,也可以摧残孩子。

我认为,当代的教育者要起两个作用――主导作用和外因作用。

首先,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代表国家和人民负责任地担当起教育任务。其次,面对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只是起外因作用、起第二位作用。颠倒了这个地位,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随意被雕刻的木头,肯定不能培养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和世界的主人。

以《和“巨人”对话》为例,可以看出每一篇回信,柯岩同志都机智地体现了这两种作用。

一方面,《和“巨人”对话》首先表现出作家的责任感,她不像有些人无原则地讨好青少年;过去我们把柯岩的作品叫作“放心作品”,是有原因的,这就在于她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句话上面的。

另一方面,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发孩子,要依靠孩子的内因而使他们得以主动发展。

在《是鸟儿不让我学习》中,柯岩面对一个“功课全都不及格”,不想上学,只想去和鸟儿过的三年级孩子,面对一封错字连篇的信,她没有简单地责备他,而是首先抓住了他的优点――爱鸟,去调动孩子的内因。柯岩根据这个孩子的心理,先问他:“你爱鸟,可是你真正了解它们吗?”从而达到激发他努力学习的目的;继而批评孩子“还把不愿学习的责任推给朋友”,说“是鸟儿不让我学习,换了我是鸟儿,我也不敢和你交朋友啦”,完全是以一种知己的、平等的口吻在谈话。最后,柯岩表示“衷心地希望你不要白白浪费了你极好的天赋,将来成为一个鸟类学家”,又巧妙地回到了去激励孩子内因这个正确的做法上。

近几年,在我脑海中总忘不了这样一句警言:一个民族如果物质不强大,一打就倒;如果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尤其是“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这一点,应该使我们有危机意识和“如履薄冰”的心境。

当前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情操蜕化为欲望,责任与金钱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和社会发展”。从整体上看,当前人生意义教育表现出的环境氛围上的不良,实践引导上的肤浅和理论探索上的贫乏,说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人生意义教育任重道远。

那么,教育者应该怎么办?有学者说“教育者应该负起责任,不但服务社会,也要引导社会”。作家和教师都是教育者,都应该负起引导社会的责任。文学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震撼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作家、教师和一切教育者联合起来,为“民族精神的强大”奉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借此机会,我要向孩子们的朋友、教师们的朋友柯岩同志学习,学习她服务社会、引导社会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希望柯岩同志经常不断地和孩子、教师联系,继续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盼望着!

(责 编 再 澜)

上一篇: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一篇:发挥好学校后勤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