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独奏曲《天鹅》中演奏技巧的运用

时间:2022-10-27 11:49:50

浅析琵琶独奏曲《天鹅》中演奏技巧的运用

摘 要:《天鹅》这首作品是以主题动机创作而成。在创作技法上采用了主的重复,变奏及衍生的手法,并通过对速度,力度,节奏,音区,音色等各方面的对比来丰富其艺术形象,同时还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手法,融合了一些新的指法,使乐曲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达到动与静,情与景交融的意境。

关键词:刘德海;天鹅;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31-01

一、引言

《天鹅》这首乐曲是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创作的。也是刘德海先生在《人生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一次碰撞,二者相互融合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创作影响了80年代及其后期的琵琶作品的创作思路。

刘德海先生,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是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的优秀琵琶演奏家代表之一。他的演奏发音纯净,音色优美,技巧娴熟。他汲取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拓展了琵琶演奏的表现力。他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又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对演奏手法和乐曲处理上进行了不少创造性革新。他将音乐通俗化,同时在将琵琶推向了国际舞台的征程上,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天鹅》演奏技法的分析

乐曲有一个副标题――“献给正直者”,更表现了作者以天鹅自喻的高傲的情感。该曲中不仅有机的结合了传统琵琶文武曲的特点且首次在作品中独立运用了西方的创作思路来创作民族器乐曲,使得中国的传统音乐意境与西方音乐创作的特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着重注意演奏技巧在乐曲中的运用与创新,“反弹法”就是刘德海先生位使音乐形象更好的展现出来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法。上弦音也是刘德海先生在此作品中最早运用的。

这首乐曲采用西方曲式结构,可算作三部曲式。首部是通过主题动机的变奏来发展乐曲,在同一主题下,多运用速度、力度、音区的对比来展现主题乐思。中段篇幅较长,多为细碎化的处理,再配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对天鹅展翅高飞的形态描述更加生动、贴切。尾部是对首部的减缩再现,力度减弱、速度也减慢,预示着天鹅的渐行渐远。

余音之美:余音,音乐的神韵之所在,是情感与技术的高度融合,需要气息,力度,身体等各方面的配合。《天鹅》特别讲求意蕴,所以对于余音的处理也要特别的留意。每个音要饱满富有弹性,同时滑音、打音、带音都应该交代清楚。分弦是全曲的第一个音,所以在这里尤显重要。根据乐曲的速度,感情,在这里要求分弦的动作要舒缓,触弦角度要大,使音色偏厚。更能突显天鹅的魅力。

反弹法的运用:此法是刘德海先生挖掘传统技法并吸收借鉴了吉他的演奏方法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技法,这种指法千变万化,色彩各异,这里的反弹与正弹相比更为纤巧。反弹音的出现也与之前的旋律有形成一定的对比。在弹奏这个音的时候,触弦应敏捷,发音清晰。演奏时,胳膊应该有一个提拉的动作,犹如天鹅轻抖羽毛。同时也应该注意,这个反弹的音是以装饰音的形式出现,所以要更加注意音的时值。

长轮的运用是此曲具有特色之一,此段是一次情感的升华。与之前的引子所不同,此段运用大的旋律线条代替之前的点状音符,音符中蕴含着大气,宽广,旋律强弱起伏较大,那些轻而有力的泛音与颤音的完美结合,是对清静气氛的波动点缀。此段最应该注意的是轮指音色的纯净以及呼吸。演奏中应采用中速轮指,音色圆润,通透,旋律起伏自然,仿佛自然歌唱般婉转。演奏速度应该从容流畅,不宜过快,始终保持稳定性。轮指是从后半拍开始的,而且还是低音,所以一开始要很弱,之后的高八度音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拍弦这一特殊音响的运用,大大的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它像是一个转折点,带领听者感受从天鹅的悠闲自若到即将展翅高飞的过程。此处的拍弦由慢板开始,由慢渐快,拍弦的速度要快,拍弦之后的余音要保持好,要协调好手臂,手腕及手指的动作。随着拍弦渐快,拍弦也由四指共同拍打逐渐过渡到了大指指甲侧峰快速的拍打,音乐感觉也由之前天鹅的展翅欲飞到高飞浅翔的姿态。由于这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演奏时应注意节奏的由慢渐快的自然衔接。

张力滑的运用:此曲中张力滑的运用极为广泛。琵琶的滑音有“抹滑”及“张力滑”两部分共同组成。但是他们的演奏方法各异。“张力滑”是左手手指将琴弦左右推拉,再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的表现,使琴弦发生变化的滑音效果。一般与轮指相互结合。

勾打到双勾打,运用了与之前不同的西方的作曲手法,融入了很多变化音及不协和的音程,但却又让人感觉非常的和谐,原本平静的音乐平随着天鹅的展翅高飞而被打破,天鹅由低渐飞渐高,渐行渐远,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这里的勾打采用了紧打慢唱的节奏,作者运用了大三度及纯四度的音程来构筑旋律。此处的勾打区别于传统的中锋入弦,一开始就采用指甲的偏锋入弦,之后随着音乐的发展及音区的升高,指甲逐渐由上峰调整到中锋,音色也由朦胧到清晰,音量由弱渐强,最后结束的音程也由之前的大三度,纯四度变为大二度,极尽细致的刻画出了天鹅在天空翱翔,渐飞渐高,渐行渐远,并产生一种由远及近的艺术画面。而后通过不和谐的音程小三度,大二度与之前的大三度,纯四度音程的对比,仿佛是在呐喊,是对自我的拯救。指法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新指法层出不穷,考验技术的跳把的八度音程也在此出现。七度,八度音程的交替出现,更加给人一种紧张之感。当不和谐音进行到高峰的时候,作者运用了一个泛音的扫弦来结束这种感情,接着又回归到中国的传统感觉,大段的轮指的构筑,泛音的脱离了品的束缚的突破性运用,也将人们的情感带入到了一个至高点。

伴奏音的解放:作者一改传统,创造性的将高音声部作为伴奏声部,低音声部演奏主旋律,给人以稳重之感。只是这里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大指在下,食指高于大指在上,这样能更好的突出旋律线条的起伏。遮分在三四弦上的进行,有一种厚重之感。

凤点头,勾打的一种,是一种以食指或者中指做摇指的指法,是平湖派和汪派的奏法。这个指法是这首作品中也是比较难的一种。这里的勾打是一种线性的歌唱的感觉,奏法是食指或者中指连续在弦上拨同时大指扣弦。演奏时要注意手指要有支撑敢,手掌也要绷紧撑起来,指甲要贴着琴弦,运用腕关节做运动。此段旋律同样采用紧打慢唱的节奏模式,旋律线条与之前相反,采用由强减弱,最后到极弱的音量衔接,来表现天鹅渐行渐远,渐飞渐高,也预示着这一次旅程即将结束,天鹅远去,一切回归到现实。

三、结语

《天鹅》是刘德海创作的《人生篇》五首作品中的代表作。这首作品是刘德海先生在奥地利访问期间,于山清水秀之中偶然看到了白天鹅,顿生灵感创作而成。这首作品着重刻画了人的内心情感,是刘德海先生对人生的深刻体会,对人生理想的苦苦追求。这首作品都打破了以往的作品结构,是20世纪后期我国琵琶创作的大丰收,是一次对琵琶音乐、音域等的重新发现,同时他将人生的深邃哲理与丰富的想象融入新的创作技巧中,赋予了琵琶强烈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琵琶的高超技艺。

参考文献:

[1]李光华执行主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林石城.琵琶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3]孙丽伟.琵琶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4]董楠.琵琶正反弹技术及其美学价值.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0年.

[5]刘德海艺术文集.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2001年.

上一篇:浅谈紫砂壶之审美 下一篇:试析琴艺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