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转改”活动中培养新闻工作者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10-12 11:10:38

在“走转改”活动中培养新闻工作者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创新是新闻工作者的内驱动力。新闻工作者只有在“走、转、改”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才能自觉成为新闻事业的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开拓者,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书写新篇章、创造新业绩,从而推动新闻事业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闻;创新能力;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66-01

一、深刻认识开展“走、转、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境界,不断增强新闻媒体服务党和政府大局的责任意识

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落实“三贴近”原则、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创新举措。

笔者积极投入“走、转、改”活动中,认为这是一项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推动新闻事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动。真切感受到通过活动切实提升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增强了新闻媒体服务党和政府大局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体会到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内涵。

二、基层如源泉,新闻在现场,只有走在基层,投入火热生活,才能采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笔者认为,基层是创新的源泉,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汲取创作的源泉。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山东省东营市成为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唯一交汇的地级市。作为东营中心城区,先后实施200余个重大建设项目。笔者经常深入大项目建设现场,与基层群众倾心交谈,有时与农民工吃住工地,积累了大量的新闻图片和作品,《融入黄蓝战略,项目选优做强》等数十篇新闻稿和图片在大众网等媒体发表。

通过 “记者基层行”活动,我感受颇深:基层是鲜活新闻的源泉,最美好的图片在基层,最深情的感动在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摇篮。

三、作风是桥梁,群众最朴实,只有转变作风,与人民心连心,才能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作品

笔者认为,作风就是在人民的诉求和新闻工作事业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所谓新闻工作者转作风,就是要走出办公室,多向基层群众学习,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所写作品体现人民心声,密切党群关系。

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笔者经常深入德大铁路工地、东营森林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采访,与基层群众坐在一起、倾听诉说,有时吃住工地,记下农民工所思所感。最后写了《东营区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多篇新闻稿在大众网等媒体发表,报道东营区抢抓“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成为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此文荣获2013年东营新闻奖。

通过转作风采写稿件,我感受颇深: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用心交流,老百姓才能和你讲真话,你写出的作品才能既有生活的深度又有新闻的价值,群众也喜闻乐见。

四、文风似思想,文字来承载,只有语言清新,形式写法创新,才能采写出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作品

笔者认为,文风似作者思想的外壳,新颖、深刻的思想归根到底靠文字来承载,用语言来表达。得体的形式包括运用的语言清新、案例生动、标题醒目、字里行间融入作者感情等。

笔者参加东营日报社今年“记者眼中的魅力仙河”大型采访活动,写了一篇《拓宽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稿件。结尾写道,“城外四面环水,万亩槐林环抱;城内环境清新,楼房鳞次栉比。走进仙河,仿佛进入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仙河人凭借聪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让可爱的家园变得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拥有“山东省旅游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仙河镇确实名不虚传。我们期待,美丽的仙河镇像仙鹤一样在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典范城镇建设中翱翔腾飞。”我一改过去的文风,通过生动清新的语言,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发表后受到好评,宣传效果良好。

通过改文风采写稿件,我感受颇深:新闻工作者只有在文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探索创新,你写出的作品才能饱含真情实感,富有生命力,才能让读者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新闻是在大地上行走的职业,作为记者编辑,我们永远在路上。新闻工作者只有在“走、转、改”活动中不断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才能自觉成为新闻战线的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开拓者,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书写新篇章、创造新业绩,从而推动新闻事业与时俱进。

上一篇:浅析排舞对我国全民健身的价值 下一篇:“自我”的超越与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