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探析

时间:2022-10-27 10:17:14

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探析

【摘要】主要对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探析,对历史街区内各项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保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并提出使得西安回民历史街区能够在充满挑战的旅游大环境下仍可以独树一帜的建议。

【关键词】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

1.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概述

1.1西安回民历史街区

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东起北院门,西至早慈巷,北起红埠街,南至西大街,由北院门、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多条街道组成。自北宋开始回族穆斯林就居住于此。街区内有举世闻名的大清真寺,居民们“环寺而居”。这里是目前西安市城区内现存最大的传统历史街区,总面积约54公顷,人口约6万,其中回族居民占1/3,约为2万,占西安市回族总人口的60%。街区内古老的化觉巷清真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并形成了具有清真特色食品、古玩、土特产商店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1.2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类型

1.2.1历史文物资源

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目前街区内拥有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的清真寺十余座,化觉巷清真大寺在其中最大、最著名、最具代表性,它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中又经宋、元、明、清各代的多次修茸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世人所看到的规模宏大、亭台楼殿布局和谐紧凑、端庄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庞大建筑群。其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至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

1.2.2宗教文化资源

伊斯兰教为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创立,具有悠久的历史。伊斯兰教是一个全面和平的宗教,它崇尚科学、希望团结,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

回族它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中国56个民族中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第二,具有“大散居、小聚居”分布的特点。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是西安穆斯林同胞们最大的聚居地,拥有最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和宗教习俗。

1.2.3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西安回民街属于美食文化街区,这里拥有传统、多样和正宗的饮食文化资源,仅特色小吃就有300余种。由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多个清真寺;回族特有的回族服饰;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民族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

1.2.4饮食文化资源

回族饮食属于清真饮食,它具有严格的禁忌性、历史的悠久性、鲜明的地域性、品种的多样性、使用的广泛性。“清真”一词是中国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专用名称,指“纯洁优雅”之意。如“清真寺”“清真饭店”等。

西安回民街区的美食是西北回族饮食特色与陕西名小吃的结合,也体现出西北地区的饮食风俗及特点。以各色小吃为代表,如牛羊肉泡馍、羊肉串、灌汤包、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甑糕等等。

2.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的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月收入五个方面;其次是拥有旅游资源的情况,主要包括街区内历史文物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饮食文化资源四个重要方面。

2.1历史文物资源

西安回民集聚区的形成最早可上溯到唐代,中亚等国的穆斯林经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并开始逐渐集聚。从五代至北宋年间建造的大学习巷、化觉巷清真寺起,回民在这里环清真寺而居,形成聚居区。明代置府衙南北门于鼓楼南北,四周富商显贵云集,形成了以回民为主经营与生活的区域。1980年代后,回民小吃、民族特色餐饮服务、传统手工艺、古玩字画、夜市等不断涌现,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的生命力,城市旅游渐渐与民族经济相融合。

西安回民街作为一条历史街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一色的仿明清建筑、街区内拥有12座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清真寺以及拥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特色清真餐饮等等,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回民街成为了一条具有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西北地区特色饮食街区。

2.2宗教文化资源

在回民街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旅游资源便是这十余座大小不一的清真寺。附近居住着六万余人的回民同胞,他们拥有传统的环寺而居的生活方式。回族又是一个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大约是在公元651年从阿拉伯传入中国,它是一个全面和平的宗教,所有的伊斯兰教徒被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回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吸引力所以宗教将这个民族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历史的发展,伊斯兰宗教文化不断与本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和借鉴,逐渐的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在西安回民街区分布着十余个大小不一的清真寺,从它们那里便可以看到这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2.3民族文化资源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大的民族,其最大的禁忌便是在饮食上,生活习俗依据回族传统,遵循教规教义,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马肉等反刍类动物的肉,以及无鳞的鱼,动物的血液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包括许许多多的方面,饮食、婚礼、丧葬、服饰、节日等等,作为少数民族的回族,除了在饮食方面有它的独特之处外,还有传统的回族服饰,男士多带小白帽,女士则会带各式各样的花头巾;传统的民族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带有宗教和民族特色的婚礼,由阿訇主持进行证婚和祝贺;每天做五次礼拜的风俗习惯等等,都能够很好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

2.4饮食文化资源

回族由于分布比较广,所以每个地区的饮食习俗也太不同。如:宁夏回族喜欢面食,面条、面片;青海、甘肃的回族会因为当地所产粮食作物的影响则以小麦、玉米、马铃薯、青稞来作为日常的主食;而陕西的回族由于地处西北地区,也比较喜欢面食。油香、馓子则是所有回族同胞所喜爱的特殊食品,他们会在节日时将这种食品作为礼物来馈赠亲朋好友。

在西安回民街上还可以看到具有陕西特色的清真美食,凉皮面演变而来,、擀面皮、牛羊肉泡馍、肉夹馍、灌汤包以及油泼面各种面食等等,由于回族的散居形式,就造成了各地区回族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

3.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城市化进程导致整体破坏严重

回民的居住习惯是“环寺而居”,清真寺对于每个穆斯林来说是一个非常的地方神圣和敬仰的地方,所以往往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回民街旅游业的不断壮大使得回民街区的人数也迅速增长,居民大多是通过加盖楼层或重新改建来满足家庭成员的住房需求。因此也导致了清真寺由原来突出的核心地位演变为现在被高楼林立所遮挡的局面。这种建筑形式以及居住区和商业区相结合的关系使得街区整体格局格外的混乱。

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西安目前的旅游规划定位是打造一个以唐文化为主的旅游城市,而回民历史街区的旅游发展却不符合于唐文化系统元素因此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虽然街道变得宽敞了、干净了、大气了,但是整体人气没有了,如今新改造的全唐式的大街还不如回民街的生活氛围好、游客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多样化文化的认可,而不是单一文化主题可以解决的。

3.2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从相关案例来看,民族历史街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都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而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由于其特殊性,政府便只是以一个服务性的角色出现来为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帮助。由于回民街旅游业的自发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拥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各个商业网点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门面,在对经营店进行装修时没有做到以旧修旧,原有的房屋遭到了破坏,因此整个街道的建筑外观显得格外的混乱。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被一些新修建的小高层遮挡,由于年代的久远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缮而被破坏。

3.3旅游资源保护中投入较少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由于该景区具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所以游客量不是很大,又因为回民街本身的特殊性,政府没有对其有直接地管理和主导作用,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都是依靠各个独立的商业网点之间的相互配合。

为了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回族群众日常的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习惯,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西安市政府在1991年时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国家主席同志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的协议,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

3.4公众的保护意识薄弱

第一,由于回民街本身属于一种回民同胞自发的经营模式,政府对该区域只是起着服务性作用,作为各个商业网点的经营者将自已售卖的商品在店面前随意摆放使得本身就狭窄的街道就更加难以通过,并且街道本身给人带来的古朴而又传统的文化氛围被打破。第二,由于回民街区的居民都是环寺而居所以许多家用车辆和一些拉客的小三轮都会时不时的在街道中穿梭,造成街道的拥挤,甚至会给客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第三,就是作为游客本身,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就不一样。本来街区内的垃圾桶、公共卫生间、咨询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就不完善,客人又会将一些垃圾随地乱扔造成整体环境的破坏。

4.西安回民街区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4.1坚持历史街区整体格局保护

由于目前整个回民街区的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北院门街、大皮院街、西羊市街、化觉巷、北广济街等少数几条街道,集聚程度较高,便于游览者参观游览。除了两条主街道人流量比较大外剩余的几条街道却相对比较闲置,因此,历史街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剩余的这几条次要街道,使所有街道都能过充分的利用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去展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文化,使得街区内的整体环境、历史遗存等方面得到提高与改善。历史街区的改造也要坚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维护和延续,使其本身的格局不被打破,保留其传统的格局和文化积淀。

4.2注重历史文化遗迹在街区中的重要性

目前,回民历史街区的旅游市场特征是散客大于团体;国内游客大于外国游客。首先,由于回民历史街区位于西安市的中心位置,附近人流量大并且没有大型的停车场导致团体游客的可进入性差。其次,国内游客和外国游客对于旅游吸引物的侧重点也不同,外国游客主要以美食、清真寺和古建筑为主;国内游客则主要以美食为主,清真寺和古建筑只是顺访,因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便渐渐的被街区内的美食而掩盖,历史文物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因此,为了能够增加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要性,首先,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真正把旅游资源的保护落实到实处。其次,将历史文物遗迹、饮食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联系起来进行协调发展。

4.3加强对历史街区保护措施建设的投入

面对着历史街区不断被破坏的情况,首先政府应起到积极作用,虽然说回民历史街区的特点不适应西安打造唐朝盛世的旅游主题,但是回民历史街区依靠其自身的个性特色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街区的管理与服务,加大对文物古迹保护和修葺的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到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坚决杜绝依旧翻新破坏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新景观在建设时一定要把握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严禁破坏古老的民族建筑。

4.4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内的旅游项目目前仍以参观游览为主,可供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仅停留在回族风味小吃的品尝、购买旅游纪念品上,而更具发展潜力的传统民间习俗类旅游资源仍没有被更好地开发利用,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伴随着同类历史街区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开发,单纯的参观游览性旅游项目已屡见不鲜不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高重复率,而参与性旅游项目和活动却能更大程度的吸引游客并且能够带来精神震撼,带来体验感。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拥有丰富的参与性旅游资源,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参与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发回族歌舞,在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时进行表演,从而形成一种节事旅游形式,挺高游客的重游率;回族婚礼大典节目,让游客朋友们参观了解回族的婚俗习惯并可参与其中;另外可以利用各个清真寺在每周的主麻日专门请回族老师在这里讲述一些关于民族习俗和传统宗教习俗的相关知识等等。

参考文献:

[1]韩卓.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演变特征及其创意发展研[D],2014

[2]马贝娟.西安回民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D],2013

[3]徐红罡,万小娟.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以西安回民街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O9(1)

上一篇: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研究及讨论 下一篇:图式理论在汉语广告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