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旧城历史街区整治改造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31 07:17:25

西安市旧城历史街区整治改造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选取古城墙内侧顺城巷为研究对象,对改造后的顺城巷历史街区进行调研提出结合西安市历史街区特点的顺城巷再改造原则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旧城改造;历史变迁;城市发展

一、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了广仁寺-小北门这段具有代表性的顺城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有机更新和广义建筑学理论为此段设计做出一个概念性方案。

广仁寺-小北门段顺城巷现状。2004-2008年顺城巷的改造已经完成,但该段街区并没有形成富有活力环境。这里罕见游客,多是疾驰而过的车辆和匆匆路过的市民,和唐皇城复兴“以顺城巷周边建设吸引人流,降低皇城压力”的定位相去甚远。

经过调研分析对顺城巷广仁寺-小北门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由于产业结构未得到有效调整,所以街区活力不足。(2)空间规划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要。(3)城市肌理出现片面性,内部人居环境改造不足。(4)缺乏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广仁寺与周围环境不够融合。

二、广仁寺-小北门段更新改造实践

1.A段――广仁寺周边地区,“延续性”与“经济性”并存。广仁寺内建筑风貌和格局保存均较好,所以予以保留。将A段北边紧邻广仁寺东墙空地设计成为藏式步行街;新加入的商业空间会把人们吸引到该区域中来,从而使顺城巷生机勃勃。

2.B段顺城巷改造,重在激发街区活力。在B段顺城巷,将破旧的沿街建筑拆除,B段街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沿城墙设计为青年客舍,重在通过客舍的公共性和国际性提升街区活力和文化氛围;南部为居住建筑予以保留。青年客舍的特色经营可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有利于提高街区经济效益,推动自助旅游发展,有利于发展本地旅游业,激发历史街区活力。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院落式的民居形式,空间布置采用了线性手法,以平行于顺城巷的横向轴线来布置房间,顺应顺城巷街区形态特征,满足更多游客住在青年客舍感受古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需求。

3.C段顺城巷改造,植入新的住宅模式。C段原有居住建筑无论从居住环境还是形态特征都和顺城巷的特征不符,为此,本研究拟将该段原有沿街旧居住建筑进行改造,模式为底层商业上部居住,增加该段的商业和街区活力。鉴于2004年顺城巷改造的片面性,本案在C段内部新建三层示范性住宅。创造出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使用功能的新型居住空间。在顺城巷空间中植入新的低层高密度居住四合院。低层高密度居住建筑主要有以下特点:在接地性方面,能保证与地面的经常性接触,给人以安心感,有益于接近自然,特别是有利于老人孩子的居住生活。在尺度感方面,它与高层建筑相比,给人以无压迫感和亲切的家园感受。在支持居民交往方面,住宅室内外联系方便,可保证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

4. D、C两段设置市民文化广场。设计首先在地段D和C之间开辟市民文化广场,其次在D地段东端小北门内侧设置节点文化广场,服务于西安市民和游客。设置文化广场对顺城巷空间有以下帮助:(1)缓解交通压力,提供安全步行体系。(2)改善街区单调空间,提升街区人气。(3)为居民提供交往场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4)D段沿街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延续街区文化气息。

由于顺城巷缺乏商业服务设施,其生活基本依托东侧西北一路等商业街道形成从西广仁寺一小北门是一个绵长十分冷落和过于清静的氛围,顺城巷旅游空间需要在这几个段落规划“激活点”。

D段建筑质量较好且建筑产权较复杂,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需要小规模循序渐进的进行,为了此段建筑与顺城巷古街区无风貌相协调,在本阶段的更新中仅对此段做肌理改造。D将该区域内的建筑做立面改造,内部功能不变。

结论:最后,本研究以顺城巷广仁寺-小北门段有机更新为实例进行了概念化规划与建筑设计,提出了适合西安市的有机更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城市生态学视野下西安明城墙周边公共空间环境剖析王玛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钱才云 城市传统街巷空间更新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4-04-18

上一篇:培养执行精神提高执行能力 下一篇:浅议旅游者消费知情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