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10-27 09:11:55

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2007年暑期,河南大学举办了河南省首期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来自全省各地的546名学员参加了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体育、高中政治6个学科为期30天的培训。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整个培训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彰显了河南大学的教师培训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实践与反思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首期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河南大学于2007年7-8月承担了首期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政治6个学科546人的培训任务。总的来看,整个试点培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都十分令人满意。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机构健全,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首先,我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目标概括为四句话:确立一个目标,重视两个服务,形成三个板块,突出四个重点。具体地说就是指,学校要以培养能适应21世纪农村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为目标,做好教学和后勤两方面的服务保障,形成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观察、课题研究与跟踪指导三个板块,重点要培养学员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次,学校成立了以河南大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组,各承训学院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培训领导组办公室(学校培训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成人教育学院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由成人教育学院主管培训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同时成立了专家督导组,负责教学的实施和督导工作。各培训教学学院成立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和导师组。在培训开始之前,学校培训领导组召开由各相关职能部处和教学学院参加的专门会议,要求统一认识,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意义,以培训工作为中心,为大局,相互之间要密切合作,齐心协力。这为培训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障。

二、依托学校的学术优势和优秀的教师资源,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保证了培训质量

选派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①。教师专业素质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河南大学迄今已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我们特别注意师资的配备,选派的教师绝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师德风范,还要对中学的教育教学状况比较熟悉,做过实地调研。这样我们就基本上保证了所选派的教师,有理论,有实践,能向学员介绍学科发展前沿,讲述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能有效地拓宽学员的视野,改善学员的思维方式,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三、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是培训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

河南大学在培训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始终以提高学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心,突出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都要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方面,我们为所有培训的专业准备了多媒体教室,尽可能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音像教材。虽然培训时间比较紧,但各培训教学院系还是尽可能地为学员提供计算机房供他们实习上机,提高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特别注重引导参训学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教材和课程分为三个模块:教育理论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信息技术模块。设有教育教学科研方法、如何开展校本研修,增设新课程培训内容,培养运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等。

在教学方式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实行导师制;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跟踪指导相结合。采用专题讲授、师生间讨论、学员间相互交流的互动学习模式。我们六个学科教学学院,在培训期间至少召开了两次学员座谈会,了解培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保证培训效果。

建立了教学评估监控体系。以“课堂教学评估方案”为中心,采取专家督导组评估与学员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开展检查、自查活动,使教学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与监督,有利于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管理与热情服务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本保证

1.培训前教育。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都组织欢迎新学员仪式,进行培训前教育,比如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学员应该如何能够学有所获;学员需遵守的纪律和管理制度等。

2.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突出人文关怀。一方面,河南大学制定了《农村骨干教师学员手册》、《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在考勤管理上,我们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培训质量保证。班主任要做好日常考勤,严格纪律,学员请假要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各教学院系在评定学员成绩的时候,将考勤情况与学科考试成绩相结合起来。在每个培训学科班级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学院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考勤、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我们要求,主管培训工作的院系领导和班主任要走进学员的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之中,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我们注重从对小事情的处理中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化学化工学院为学员着想,在培训开始前发放一个装有笔记本、圆珠笔、培训学员手册的资料袋,培训学员手册的内容包括:学员守则、培训方案、日程安排、课程表、学校结构示意图、生活服务指南,学员说:“这个袋子很温暖”;化学化工学院把授课教师的讲义和有关资料刻成光盘免费送给学员,学员说我们工作很认真很敬业,通过培训,获益匪浅。在这种人性化互动式管理中,学员之间、学员和授课教师之间建立了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院校也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五、培训的效果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意义深远

培训结束后,我们在召开由学员和授课教师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中发现,学员们普遍表示经过培训收获很大,在教育观念、师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改革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培训院校、授课教师的感激之情。

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即对学员进行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来考察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员们对河南大学此次培训的课程设置、管理工作、授课教师普遍地表示满意。总的来说,学员的收获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七点:

1.增强了师德修养;2.更新了教育观念;3.有了危机感和责任感;4.开阔了视野;5.交流了情感;6.受训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法;7.增强了学员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作出贡献的信心。

六、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设想

(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认真严格地选拔培训学员,并且要给学员提供时间和工作上的保证,免除学员的后顾之忧,避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过多地请假而影响培训效果。

(二)针对参训学员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应该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浓缩公共课程的时间和内容,我们准备自主开发一套公共课培训教材,并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课程的比重。同时,学员反映培训时间过短,要求增加培训学时。

(三)学员培训中的文化娱乐工作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仔细认真地考虑,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以乐促学”,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四)为了给培训学员一个培训后继续提高的机会,我们设想:省教育厅能否让培训学员在接受更高一级成人学历教育时免试入学?同时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给予攻读本专业在职硕士学位者提供一些特殊照顾?

注释:

①谢安邦,朱宇波.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2)1-5.

上一篇:强化师资建设突破农村新课改瓶颈 下一篇: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