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时间:2022-10-27 08:55:4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走进新课程》第四章第四节“学习方式”中提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且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作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在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自主学习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总会出现不敢“放手”“包办代替”“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一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收效却不佳。而学生也懒于动脑,疏于动手,只是被动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动脑去想,动手去做,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

二、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

怎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呢?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一点甜头,从而让他们产生自学的内在要求和热情。例如,笔者针对新教材和新大纲,对学生提出每课的预习要求:听录音读单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词和短语,若找不出短语,可以参考书中的课文注释;并在不明白的地方做记号等。开始阶段学生也许不觉得有什么作用,不够重视,笔者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耐心地进行引导,并给予大力地表扬,大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英语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学生逐步掌握了看音标读新词的能力,养成了发现问题,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能思路非常清晰地跟上老师的节奏,觉得原来老师所教的知识,自己自学也基本能掌握,把不懂的又弄懂了。这样,学生尝到了甜头会兴趣倍增,而兴趣正是英语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动力。

三、放手让学生去“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九年级英语时,由于学生有了七年级,八年级的英语知识积累,大部分课文内容学生能理解,特别是新课标教材时代感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即使文章篇幅较长,学生根据书中图片及文字对照,基本大意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就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干”,如先让学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重点讲解并加以强调,每课内容中有若干词组或重点句型,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学生讲解,教师在肯定的前提下评论,并点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概念等;这样一来,不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融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过程中教师坚持表扬鼓励发言的学生,逐步建立每个上台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1)朗读录音:这是教学课后延伸的内容,也是教学检查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周末在家里把一周所学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录音,通过录音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自我改进,最后把自己录的最佳的磁带交给老师,教师一次抽十个学生的评选出最佳录音朗读磁带,在班中播放,此办法既能使学生非常认真(学生一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是谁读地那样流利动听),又能复习前一周所学的内容。

(2)课外阅读展示:笔者在每节课前会让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其中之一是“课前3分钟故事”,每天由科代表安排一个学生提前准备故事内容,被安排的同学必须自我阅读一些课外故事,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背诵,到第二天讲时,还须提两到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其余听故事的同学必须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听,听懂了的可以踊跃举手发言。其中之二是要求学生每日学习并背诵一句谚语,谚语内容也是每天安排一个学生找好并写在黑板角落处(未学单词注出音标与汉意)保持一天,使学生每节课看黑板时能记住一句谚语,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扩大了词汇量和提高了理解能力。

常言道,“思之则活,思活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多样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变“被动”为“主动”。

上一篇:音乐鉴赏课如何做到立足于教材曲目 下一篇:浅探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