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互动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7 08:10:22

【前言】思想政治教学中互动教学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 冲突与整合――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过程的复杂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其他学科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的构建过程,那么,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实现由不知到知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实现由不信到信,由不行到行的互动过程。学生成长是个体与社...

思想政治教学中互动教学研究

一、 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特征

1. 教育性――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互动的首要特征。

由于师生互动是指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师生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不但师生互动的过程,包括作为互动前提和结果的师生关系,都不仅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实际上,在任何学科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性,而在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中,这一特征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无论是师生的角色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都体现出其独特的教育性。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教育性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上,也同样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上,具有直接、具体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 引导与建构――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

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互动以构建学生完整的主体结构、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主要目的,但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法纪、思想和政治素质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内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由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学生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地生成和建构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教学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积极地通过“对话”参与学生的建构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往”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和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精神世界的整体性建构。

3. 冲突与整合――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过程的复杂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其他学科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的构建过程,那么,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实现由不知到知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实现由不信到信,由不行到行的互动过程。学生成长是个体与社会价值不断冲突与整合的过程,这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内容及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二、 实现思想政治课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条件

1. 转变教学观念――师生积极互动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积极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这既是一项长期性的艰难工作,又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性条件和基础性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例如师生通过讨论或者交流的方法,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下讨论一个学生身边的问题,他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在讨论中学生原有的经验结构受到了冲击,在冲击中重建与组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强调平等、民主课堂情景的创设,实际上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主体与环境间互动―或者说是相互间的交互影响―的教学观念。所以,要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为,我认为首先应当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入手,用互动的眼光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观、动态的知识观、关照生命的发展观和交互主体性的师生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2.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情景,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教师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通过主动地创设情景,积极引导,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通过创设情景来教育学生,发展自我。新教材实行以后,让学生去做,并不是学生没有这个能力,而要看老师如何把它引导出来。

在社会学领域,课堂被看作一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由于存在角色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师生之间的行为主要是“控制―服从”,“课堂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但是,“如果仅仅强调“控制―服从”,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理解师生互动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

3. 学生需要的满足和积极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根本性标志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的或失败的教学活动。因为教育虽然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内在动力,则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和需要层次的不断提升。这些需要既包括认知的需要,也包括情感的需要,还包括人格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供选择的互动的类型

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互动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体系。为了提高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本文总结了下面一些可供选择的互动形式。

1. 认知互动

认知互动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所共有的基本目标与互动模式,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思想政治课中的认知互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交往,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实现从 “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建构个体新的认知结构。

2. 情感互动

就是通过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激发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坚定的政治信念来自情和理的结合,情感在个体道德品质、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情感也是联系认知和行为的中间环节,情感上的互动可以推动认知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产生行为的动机,催化行为的实施。例如,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尊重、仁爱、责任等,这些道德情感的培养单纯依靠理性认知或灌输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它需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情感互动中产生,尤其在情感体验中来完成。

3. 价值互动

是通过师生之间思想和心灵上的碰撞,获得思想上的成长,观念上的提高,精神上的升华。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不但要解决“知”与“不知”矛盾,完成“认知”任务,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此互动过程中得以深化和提高的。

上一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数学教学“反馈-矫正”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