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时间:2022-10-27 07:43:57

浅谈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摘要] 笔者从诱发学习兴趣是激活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一环、巧妙设置问题是引发互动情绪的重要一环、有限延伸教材内容是释放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一环、更新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能力生成的重要一环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要构建新型和谐的教学关系。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学习兴趣 学生

职业技术类学校教育,其核心教育内容是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各类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受训对象的实际,要培育出“科学型”而非“经验型”、“复合型”而非“单一型”,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新型和谐的教学关系。

一、诱发学习兴趣是激活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一环,必须牢牢把握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可以说,对课程内容有了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呢?

一是对理论的教学,可采取先入为主、共同研究的方法进行。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某方面的理论同步预习、理解、消化,然后让先获得心得或启示的学员走上讲台,与大家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研究探讨理论抑或由此理论引发的认识和思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深了大家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可采取“案例”导入,引人入胜的方法进行教学,诱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记忆,又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对技能的教学,采取正负对照、自我评价、差距激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学中,请学生走上讲台,充当“主演”,与教师一起展示技能,再引导学生对两个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找到差距,从而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会明显提高。

二、巧妙设置问题是引发互动情绪的重要一环,必须牢牢把握

职业技术教学,应根据学生具备一定阅读理解、独立思索能力的特点,主要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三个环节上做文章,以引发互动情绪,谋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可以说,只要是教学,无论是理论课的讲述,还是技能课的演示,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认真消化教学内容,对怎样设置问题,设置什么问题,设置此问题会引起学生哪些思维活动等均为做出科学的、严谨的思考。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巧妙设置一些新、奇问题,尽量避免设置那些打开教材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以达到互动的效果。

二是把握有利时机,巧妙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无不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课前提出问题,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知识的殿堂,保持思维活动的连续性;课中提出问题,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即时即兴思考;课终提出问题,可使学生保持思索状态进入课程预习,为下次授课埋下伏笔。

三是留有想象空间,巧妙解答问题。对所提问题的解答要力求留有想象空间,力求答出新意。要引导学生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经过独立思考得出个性化的答案,使之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境界,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三、有限延伸教材内容是释放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一环,必须牢牢把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教材为重点参考书目,努力让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教材之外,涉猎更广泛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拥有更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释放其创新潜能的目的。

一是不拘泥教材内容,推行自主性学习。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层次均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要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贴近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宽于教材,使教材成为实施教学的必要参考,而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工具和考试范本。要鼓励、提倡学生熟悉、理解、掌握教材承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课堂这个固定空间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空间,把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延伸到教材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不同的信息渠道来满足学员的知识渴求,真正达到信息来源分散化,学习方略自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空间宽松化,学习过程主动化,学习结果创新化。

二是不脱离教材内容,推行实践式教学。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学生毕业实习反馈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学生渴望到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式教学受到普遍欢迎。它也证实了只有从鲜活的实践中,只有从实践工作上那些生动具体的实例当中,才能真正发现、归纳、抽象、总结出东西来,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有实践工作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教学更应遵循这个规律,仅仅背背教材,上上图书馆,看看音像资料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笔者认为,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推行实践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失为职业教学革新的一条有益途径。

四、更新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能力生成的重要一环,必须牢牢把握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衍生了单一的成绩评定方法。它不仅不能体现对教学效果检测的客观公正,也降低了对学生能力素质评价的可信度。此类考试,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夸张地说,我们目前的考试模式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消极因素。特别是毕业考试的“一锤定音”,更让学生惶恐不安。整天背教材,记公式忙得不可开交。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分数,整天施压力,划重点,出试题,找资料,忙得无可奈何。但结果如何呢?结果不仅滋生考试腐败,还造成了“高分低能”,“只能学习考试,不会实践创新”,“只适应院校生活,不适合到社会工作”等诸多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生成,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声誉,成为制约院校向高层次发展的“瓶颈”。职业技术教学,如果只凭课终两小时的考试来评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素质的优劣,无疑是不客观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求得突破:

一是在考试形式上做文章。突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高低的评价方法。可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答题为辅,作业成绩为主、课终测试为辅的形式进行设置情况,将技能试题穿插其中,引导学生以不同身份提出决心建议,进行处置,从而评价学生素质高低。

二是在考试时间上求创新。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来确定考试时间,把定期考查与不定期考查结合起来,把定时间考查与定时段考查结合起来。

三是在考试结果上求发展。课程的考试结果,特别是阶段测试结果,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突破以分数论成绩好坏、素质高低的定势,只划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合格与不合格等考试结果。同时,在阶段性考查过程中,只要学生对自己的考试结果不满意,允许其申请定期重新考试,把甄别性评价变为激励性评价,以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生成。

上一篇: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教学改革浅... 下一篇:浅析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中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