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7 07:23:58

企业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 要: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合同的起草、评审、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合同纠纷处理,以及合同保密、监管、归档等管控过程。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因此作为企业经济合同来说,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针对这些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经济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只要不是先款后货的交易,都要签订供求合同。有很多收不回来的欠款和合同订立有很大关系。不少企业的合同风险意识不够,签订的很多合同未经认真审查,使得很多条款暗藏“杀机”,为企业的经营埋下隐患。而有时一个极小的疏忽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如何在订立合同时防范合同欺诈,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已成为众多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管理目标[1]。

1.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指引》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一定义与《合同法》规定的含义完全一致。企业经营中的合同包括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签订的所有合同,均应按照《指引》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但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指引》,而由《劳动合同法》进行规范。其作用如下:(1)确保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2)确保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的确定合规有效。(3)确保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企业经济合同的分类

(1)买卖合同。买卖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转移标的物所有权,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其中,出卖人是按照约定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一方,而买受人是接受所有权并支付价款的一方。(2)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力合同。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力合同是指一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给用电、水、气、热力的人,同时,用电、水、气、热力人要支付相应的费用。(3)赠与合同。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4)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出借人)是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当然除亲朋好友以外。(5)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属于经济合同,它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承租方取得设备使用权并按期支付租金的协议。(6)融资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从出卖人那里买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但是承租人要支付租金。(7)承揽合同。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例如加工合同、定作合同、修理合同、复制合同、测试合同、检验合同等都是承揽合同。(8)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3]。

3.企业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3.1合同调查与签订风险及防范措施

该环节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将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的主体确定为准合同对象,或不具备权或越权的主体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等。合同订立首先进行合同调查,了解合同对方主体情况。合同调查对合同签订与履行至关重要[4]。

3.1.1合同调查风险及防范措施

1.合同调查应关注风险:(1)忽视对方主体资格审查。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将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或不具备应有特定资质,或不具备权,或越权的主体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合同风险。(2)错误判断对方信用状况。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3)错误估计对方履约能力。没有认真调查错误评价合同对方的履约能力,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方确认为有能力,或将有能力的对方排除在合同之外,最终导致合同无法执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实现。

2.应对调查风险的主要防范措施

(1)严格审查合同对方的身份。要严格审查对方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等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关注授权人的行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2)认真分析对方经营能力。获取对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和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3)深入对方现场了解其履约能力。要深入合同对方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对方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状况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评估对方履约能力[4]。

3.1.2合同谈判风险及防范措施

1.潜在的风险:(1)谈判时疏忽大意,忽略了合同中的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不恰当让步;(2)谈判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法律和财务知识的支撑,导致谈判被动、出现不利条款;(3)谈判未注意保密,泄露本企业谈判策略,导致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2.应对谈判风险的防范措施:(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在谈判前应当广泛收集对手资料,充分熟悉对手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产业政策、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等,与谈判内容相关的信息,正确制定本谈判策略。(2)熟悉合同核心内容。要关注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合同价格确定方式与货款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变更和解除条款等核心内容。(3)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及时总结谈判得失,研究制定下一步谈判策略。(4)借助外部专家参与。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并充分了解外部专家的专业资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

3.2合同履行控制与后评估风险及防范措施

1.合同履行中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本企业或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企业遭受外部处罚、诉讼失败,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等。

2.合同履行风险应对措施:(1)企业要严格履行合同。(2)监督对方的履约情况。企业应有效监控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一旦发现有明显违约可能或违约行为,应当及时提示风险,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3)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条件及程序。(4)加强合同纠纷管理。企业应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应当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做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结论

以上列举只是存在风险的主要方面,没有涉及的风险因素,也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因此,了解和掌握企业经济合同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企业经济合同潜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才能心中有数,做事有底,遇事不慌,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洁荣.信息化合同管理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0)

[2] 黄友文.浅谈企业物流外包工程的合同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3] 朱向春.探讨高校合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4] 王春芝.加强合同管理,规避经营风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

上一篇:古汉语隐喻构词法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初中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