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发展听障儿童语言能力

时间:2022-10-27 06:38:10

浅谈有效发展听障儿童语言能力

语言是聋人在社会中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能有效改善聋童的社会交往质量。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舌体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是不断引导聋生在互动中积累发音知识,发展聋生语言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舌体操在聋生语音训练中的根基作用

1.舌体操可以帮助聋生建立完整的语音体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舌体操的重要作用就是在把一个个不同的语音区别开来的同时,又把一个个相同的音联系起来,最终形成语音体。尽管有时候聋生对舌体操中的某个部位方法掌握不了,但是只要让其知道每个音之间是有区别的,他们便可以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使用各种方法把某个音和其他音区别开来,以达到发准每个音。另外,总有一部分音素,它们或者在发音部位上,或者在发音方法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只要聋生发出和发准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借助舌体操的归类体系推广到其他的音素,进而建立完整的语音体系。

2.运用舌体操锻炼聋生的发音器官

用舌体操来锻炼聋生的发音器官是设计舌体操的初衷。虽然聋生在训练之前也会喊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再加上吃饭、喝水等动作,发音部位也得到了锻炼。然而聋生仍然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发音器官却是事实。我们在编排舌体操时就是把音素作为贯穿始终的线条,主要训练聋生正确的使用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在分节教给聋生舌体操时,尽量让他们摆正发音部位,做好发音动作。如果暂时学不会,可先学体操,用体操动作帮助聋生做好发音动作。这样有意识地让他们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可以对发音部位的肌肉及神经控制能力有良好的锻炼。等到聋生熟练掌握之后,就可以不用意识来控制,达到自如发音的目的。另外,伴有音乐、节奏感很强、动作扩张的体操对身体锻炼也有许多好处,特别是在紧张学习之后做一遍舌体操,可以起到多重作用。[1]

二、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教学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聋生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使聋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1.设计紧凑、高效、轻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为了不致使聋生觉得枯燥乏味,在设计每堂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聋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制订一个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教学方案。使其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有利于开发聋生多种感官功能的学习活动,调动聋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一年级下学期时我们有意识开始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学的大部分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而且这些句子结构简单,句式固定。我们先隐去句式中某一成份,进行内容的替换,训练聋生学习“提问”,然后再换其他句子成份提问。经过反复的训练,调动了聋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聋生再联系实际生活说句子、写句子。三年级已进入较长的句子、句群教学,聋生能从简单的提问,发展到联系文章前后内容的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聋生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又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2]

2.在作文教学中发展聋儿的语言

学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人生独特的看法见解,生活处处是语文,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并养成勤于思考动笔的好习惯。生活杂记,让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写作素材。写身边小事,写自己的朋友、亲人。读后随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记下阅读感受。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有感而发是聋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聋生虽然身心缺陷,但他们的观察力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聋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有言要发,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让聋生在生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有感而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加强课外阅读,发展聋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根本的目的是提高聋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目前,聋生课外阅读量极少,严重制约了他们说话、写话(作文)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把重点转移到课外阅读和写句能力的培养。如果能使语言活动与聋生兴趣需要相适应,依据聋生的兴趣及个性精心设计语言活动过程,就比较容易吸引聋生产生兴趣。这是激发聋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语言现象,努力探寻和总结语言规律的必要条件。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大量的阅读,对于聋生来说,既可丰富词语,又可广泛地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开阔聋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掌握读书方法。

三、生活体验是训练口语的必经之路

生活多姿多彩,在聋生的世界里,同样有许多有趣的事、精彩的活动。在生活中对聋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如下两种。

加强发音训练和汉语拼音的教学。生活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运动觉来进行发音说话的技能训练,进行呼吸练习、共鸣腔各种拟声语的练习等,使学生懂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样,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有了一个基础。汉语拼音是语言训练最起码阶段,它是学生识字正音和掌握有声语言、局面语言的工具,必须把好这一关。

视话要求做到联系反射和运用实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一张嘴巴。这是最生动的实物。通过发展聋生的视觉感觉性,使他们能观察说话对方嘴巴的动作,来了解别人所说的言语。这里所说“了解”是经过数百次的反复练习,使聋生从模糊的感知提升到真正的理解,教师要把所说的词语用自己嘴巴的动作充分地显示给聋生看。每一句话要完整,文理要通顺,应从整句为主,避免单音、单字,就是教名词也要用整句话。[3]

四、走“融合教育”之路,挖掘聋生的语言潜力

对有残余听力的聋生,将他们送入相应学习水平的健听学生班上课。从2006年起,我们学校相继送了8名聋生进入健听班学习。这8名聋生,在健听班上课、学习,生活、住宿时间则和聋生在一起,在健听班听(看)教师上课,剩余时间,则由我们聋教教师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实践,这8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很快,有5名聋生基本能够靠看口型用口语和我们进行对话,写出的句子比较通顺,接近于健听学生的语言。这些聋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融合教育”在聋生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对部分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我们会继续走“融合教育”之路,充分发展和挖掘他们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听力障碍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

[2]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方俊明.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阿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PISA对我国高考地理测评的启示 下一篇:一种唤醒灵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