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化教育理论的创造力培养课程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27 06:31:48

基于生态化教育理论的创造力培养课程实验研究

摘 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复兴梦的重要途径。以生态化教育理论为指导,2013年、2014年开设了创造力培养课程,通过构建“创客空间”提供思维碰撞及实践平台、学生社区体验激发创新思维、学习手绘及3D设计展示创意方案,掌握符合中学生认知程度的智能化软件及硬件知识,助力学生发明科技作品;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发明对社会有价值的作品,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生态化教育;综合实践课程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上是创造力的实现成果,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特征是高水平的创造性。正因为创造性在各种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各国竞相加大对创造性研究的力度,重视培养和塑造创造性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创造力在个人以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而要加强国人的科技创新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广大青少年抓起。以“创客空间”为载体,通过设计丰富多彩、水平较高的创造发明课程,引导青少年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青少年无限的发明创意。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有很多,大部分都集中在从单学科教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的角度及学校、家庭及社会对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分析、对比及建议措施等,很少有研究是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并用生态化教育理论去研究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

一、生态化教育理论

1.生态化

“生态化”是前苏联学者创用的概念,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教育生态化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Ecology),这个科学术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从教育和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以教育系统为主轴,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即教育的个体生态、教育的群体生态和生态系统为横断面,扩展开去,建立起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结构,从而集中阐述其原理,揭示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所谓教育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

生态教育思想及其生态教育理念的提出,广泛地作用和影响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生态学的联系观、平衡观、动态观来考察教育问题是现代教育较好的抉择之一。一般认为,所谓教育生态化是指教育将按照生态学知识,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发展的时代性矛盾和人类与“体外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以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理念,通过对“本体自然”与“体外自然”的调试和超越,推动世界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和发展。

3.生态化教育

生态化教育是由广东实验中学《中学生生态化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充分分析“生态化”和“教育生态化”教育理论及党的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上提出来的理论。该课题组认为生态化教育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教育形式,是按照生态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有关理论而建构的教育教学形式。生态化教育以思维共同体的建构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为主要手段,以民主、和谐、自然的方式达到高效教育的目的。

生态化教育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身边寻求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生态学理论指导教育方案的设计;设计要道法自然;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

二、基于生态化教育理论的创造力培养课程的模式建构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课程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生态考察等实践体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习手绘、CAD绘图软件绘制分享发明构想,通过掌握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NI myDAQ的智能化运用及各类加工机器使用的结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

1.在生活中激发创造灵感、提升创新思维――开展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

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自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保持好奇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教育的本质应该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初中、高中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不仅要通过课堂接受教育,获得科学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形成自我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发奋图强,又勤恳努力。

2.在课程中提供学习资源

(1)学生展示发明创意的载体(手绘、电脑制作)

高中生有很多的发明创意想法,这些创意想法有一部分异想天开,但很多创意想法是可以讨论、精炼形成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发明创造。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将发明创意想法不仅要转化为抽象的语言,同时也要把想法通过手绘或者是绘图软件转化为形象的图形,供学生、指导教师、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交流与指导,从而形成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发明创意作品。

(2)符合中学生认知程度的智能化软件及硬件的学习知识

智能化产品是目前发明作品中的一个热点,要发明智能化产品需要学生提前学学有关编程软件及硬件的相关知识。降低智能化的学习难度及学习技巧是学习、制作智能化产品的重要前提。

(3)安全、高效地掌握机器加工的使用技能

发明作品大部分都需要制作作品外壳及机械结构,需要用到

切割机、电钻、打磨机等容易发生教学事故的机器加工工具,研究如何通过制度、操作规范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成为该课题重要的

研究内容。

3.建立学习空间(创客空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奇思妙想、技术与艺术的沟通

所谓“创客”,就是指那些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物的行动者。“创客空间”缘起于国外的Hackerspace,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实验室平台。建立“创客空间”,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专家的交流分享,让学生确立一个点子,然后整合学校、社会资源把设想的东西做成实物。

三、基于生态化教育理论的创造力培养课程的成效分析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课程自2013年开设以来,培养出26项发明作品,其中22项发明作品荣获国际发明展奖牌,12项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号或专利。

1.青少年课程班学生获奖列举

参加第七届韩国女子国际发明展,荣获1金、1铜(科技项目:防滑测试系统、校园资源回收提醒系统,参赛学生:戴××、黄××、王××、李×、刘×)。

参加第66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我校代表队荣获三金五银五铜;成为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学校,是中国中学中最好的成绩;其中张××同学发明的《手机无线充电设计与实现》,罗×同学发明的《老人安全雨伞》,戴××、黄××同学发明的《防滑测试仪》三项作品荣获金奖。

2.近两年获得国家专利号及专利的项目列举

基于非线性声学原理的音频定向传播器、简易自动灌溉器、多功能盲人遥控器、室内智能光照度控制器、智能防火灾系统、防滑测试系统、校园垃圾提醒及杀毒系统、“睡眠宝”――基于声光诱导的睡眠管理系统。

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的教育是打造科技强国的

重点与支撑。因此,如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兴趣成为关键的一点。笔者以生态化教育理论为指导,2013年、2014年开设了创造力培养课程,通过构建“创客空间”提供思维碰撞及实践平台、学生社区体验激发创新思维、学习手绘及3D设计展示创意方案及掌握符合中学生认知程度的智能化软件及硬件知识助力学生的发明科技作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及发明对社会有价值的发明作品,从而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02.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贵华.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变革[J].高教探索,2001(03).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代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