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时间:2022-04-28 05:09:11

浅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摘 要:在我国新的发展形势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偏向于多样化和全面化。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美术鉴赏课,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美与力量,还要让学生对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美术作品有一个较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标准

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因此,美术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课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美术鉴赏课又是美术中基础和根本的课程,从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与水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水准。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有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本文将简要分析其鉴赏标准和方法,使大家对美术作品有更准确、生动的认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程度级别

高中生并不需要用非常专业的眼光和角度去看一个美术作品。如果美术鉴赏按程度级别来划分,那么高中的美术鉴赏程度也就是能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美与力量,可以有最基本和正确

的审美认知能力,并使这些能力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积极

作用。

二、美术作品的简要分类以及适合高中生评价的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课程中让学生分析评鉴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对于美术作品的归类,大致分为:中国艺术作品、外国艺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写实美术作品;古代美术作品、现当代美术作品。此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也具有多样化,艺术家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创作。如果按表现形式来归纳,则有绘画、雕刻、剪纸、泥塑等创作形式,以此对应的画作、雕塑作品、剪纸作品、泥塑作品等则是表现出的艺术成果。

高中所鉴赏的美术作品需要多样化,单纯的绘画作品或者只评析中国作品或写实作品会降低预期的效果。

三、不同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以及方法

不同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它们也有共通性。所谓评价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于所有艺术作品来说,评价它们要先看这几点:首先是要了解创作者创作此作品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当时大的社会背景。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创作风格。例如,昂扬向上的画作可能就是在太平盛世中创作出来的,而低沉消极暗色系作品可能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黑暗或者生活失意等等。如果当时的人普遍偏爱鲜艳的颜色,那么可能当时的美术作品出产的亮色系偏多。其次是要试图理解观察揣摩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及创作者本身是怎样一个人。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人,才能更好地从他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他想传达的思想和精神,从而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内涵以及延伸。第三则是以相对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件艺术作品,例如评鉴一件绘画作品,可能要涉及笔法研究色彩分析等;鉴赏一件雕塑作品,则是要考虑雕塑的刀工以及雕塑结构的框架设计。最后要有评价者个人深入的研究和揣摩,这需要主观思想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人眼中也不都是相同的。因此主观的眼光参与到美术作品中的评价大概有多少也需要把握和度量。

以上讲的是在大体上对于美术作品的基本评价,这是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即使它们具有相通性,而美术作品呈现出的多样化,势必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绘画和剪纸,我们对于它的评价标准就会不一样。绘画中会有抽象和写实两大分类,但我们不能因为写实主义的作品真实生动,抽象主义的作品难懂凌乱就说写实主义作品比抽象主义作品成就要高,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客观、不合理的。而剪纸则是因剪出的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精美漂亮、内涵丰富为好的作品。它不存在抽象剪纸的说法。这个例子就说明,我们对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来评价。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认真地揣摩分析,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体会,同样需要出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作品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要感受创作者的意图,真正从作品中感受人文主义散发出的魅力。它的标准不是用客观的专业水平来看的,一个小孩子用心画出希望大家热爱和平的图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美术作品评价标准也会受到评价主体因素的影响,高中生作为非专业欣赏群体,标准会和专业评价主体存在差异。

因此,高中鉴赏课中美术作品评价标准更应侧重偏向于从美术作品中感受爱与美的力量与内涵,对于专业知识的鉴赏要求较低。这样的评价标准更适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使之更为合理,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审美,从艺术欣赏中感悟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丽娟.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J].发展导报,2014:12-13.

[2]王梦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1:5-7.

[3]蔡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人文追求与意义[J].美术报,2014:14-16.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现思路探究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