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力源于自主开发

时间:2022-10-27 05:45:13

科技竞争力源于自主开发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后进国家要追赶先进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核心内容是增强科技竞争力,而科技竞争力来源于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归根结底在于自主开发能力还不够强。要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取得知识产权。一、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重大意义(一)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意义首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不仅关乎经济、科技,而且涉及政治、军事等几乎一切领域。兰德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政治独立’,这个说法已经不够了。现在是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世界上已经“独立”的国家不少。但在政治、经济上真正实现了独立的,必然是在技术上独立,不依附于人;否则那个“独立”就会打折扣,就是不完全、不可靠的。自主开发关系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安全。以芯片为例,买来的或别人设计的都不能保证安全。战时,雷达可能失灵,电话可能打不通。只有自主开发的技术,才能保证安全。其次,自主开发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凡是取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企业,都是靠自主开发。比如家电(海尔及长虹背投彩电等)、程控交换机、航天、船舶等产业和企业以及杂交水稻均是如此。合资的汽车企业不搞自主开发,生产的轿车虽然是世界名牌,却没有国家竞争力,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充其量是合资母厂的贴牌产品。而地方国有的安徽奇瑞汽车公司创建不过几年,就自主开发了轿车,取得了国际竞争力。虽然自主开发要比合资方式引进技术付出更高的学习成本,但避免了付给合资外方的超高额回报,所以从经济上算总账是合算的,从长期看能取得知识产权,获得市场竞争力。第三,自主开发是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出口商品为例,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为1130亿美元,超过全国出口总额的1/4,数字很喜人。但仔细分析,其中近90%为来料加工和外企独资产品,我国真正拿到手的,估计不过200亿美元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浙江飞跃集团通过自主开发老三样之一的缝纫机,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过去一台只能赚一包烟钱,现在能赚一辆奥迪A8的钱。该企业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00多项,在台湾、上海、北京、东京设了四个研发中心,最贵的设备卖到400万元一台。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大搞自主开发,创中国自己的品牌。难怪有人强调,不但要注重“控股”,更要注重“控技(自主开发)”、“控牌(品牌)”。同时,只有搞自主开发,才可能广泛、深入地带动上下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因为汽车不仅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能广泛、深入地带动钢铁、橡胶等金属非金属材料、电子、能源、汽车另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大发展。如果不搞自主开发,而是靠进口CKD散件组装,生产的虽是名牌汽车,上得也快,产值很高,但我们自己真正创造的价格可怜得很,难以带动我国其他产业的大发展。(二)自主开发是科技进步的核心首先,自主开发是改变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由于重视引进技术,不重视消化吸收,我们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搞自主开发,没有自主开发这个压力和动力。如果倡导自主开发,情况就会大变,企业舍得花钱,科技人员会千方百计去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加以改进。消化的关键是“知其所以然”,吸收的关键是同我们现有的技术知识体系接轨,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自主开发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经济。买别人的技术,一是没有系统性,由于资金、技术的认知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我们不可能成系统引进某一方面的技术知识体系,大部分仅仅是和单一产品相关的技术。二是没有深度,引进最多的是生产制造设备和生产制造技术,而产品是采用直接引进图纸的方式,至于关键的产品设计过程的交付物,如产品设计规范/FMEA/CAE很难拿到。三是没有前瞻性,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发展路线是不可引进的,我们可能永远被排斥在外。其次,掌握先进技术是取得知识产权的关键。仿制不能取得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合资生产也不能掌握先进技术(合资外方带来的一般都是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技术)。我国至今还没有通过合资掌握先进技术、取得知识产权的事例,凡与国防沾边的更不可能取得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典型事例是,我们总是想与波音、麦道、空中客车等大公司谈判合作,通过购买他们的飞机,要求转让关键技术。但谈判了好些年,人家的态度很明确:“有四项关键技术是不能转让的”,因为民用飞机的技术难免与军用沾边。实践一再表明:想通过“合作”取得知识产权只能是幻想,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掌握先进的关键技术,取得知识产权,除了自主开发别无他途。(三)加入世贸组织增加了自主开发的紧迫性首先,只有自主开发才能释放科技人员的潜能,积聚人才。在搞自主开发的企业,人才是掌上明珠,不搞自主开发的企业,则难免人才流失。典型的事例是:奇瑞像一块磁铁,不仅从那些大型汽车集团吸引了大量人才,而且从国外吸引了不少“海归”和外籍高级人才(全职的或按任务短期来华的)。国内一些大型汽车集团自然就“人才流失”了。合资企业不能培养新的人才,特别是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创新人才;对某些单个人才也许重用,但对整个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团队的破坏却是致命的。人才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水平,增长才干。国内有些著名大学培养了大量芯片专业的研究生,百分之八、九十都到国外去了。原因就在于国内不搞芯片的自主开发,他们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纷纷出走。韩国、日本的经验都证明,在自己不搞开发时,到国外的留学生就不想回来;一旦搞开发,人才纷纷回国。其次,只有自主开发,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领导权。在合资企业中,即便外方没有控股,由于产品是外方开发的,实际上重大问题还是由外方说了算,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表现的最明显。比如:企业要害部门的主要职务、产品的更改、产品的质量认证和鉴定、工厂的设计和委托、协作配套厂的选定、产品改型和设计费用、进口散件的数量和价格、进口设备的选购和价格等等全由外方作主。技术上依附于人,当然就会大权旁落,不可能真正掌握企业的领导权。但是自主开发的企业就完全不同,产品是自己开发的,掌握了知识产权,一切由自己决定。第三,自主开发才能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以汽车工业为例,安徽奇瑞自主开发的轿车进入市场后,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才真正开始。德国大众马上把比较先进的奥迪A6、A8拿到中国市场来,不敢再用过时的产品来对付中国人了。随着奇瑞的低价位切入,各个合资厂家的车价纷纷“跳水”,以前卖一台赚两台的暴利时代逐渐远离。又如程控交换机,以前进口一线为80美元,我国自主开发成功投产后,外商不断降价,一直降到每线20美元。相反,靠仿制和抄袭生产的DVD,曾经风光一时,但加入WTO后,要求赔付专利费的愈来愈多,由开始每台付5美元涨至今年的21美元;被追付专利费的企业,由1家增至37家,处境十分尴尬。20世纪60年代我国自主开发的“两弹一星”、1980年上天的“运10”大飞机、21世纪初载人上天的神舟5号飞船等,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了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我国上上下下应当痛下决心,千方百计提高我国产业、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如果我们绝大多数的产业,至少重点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绝大部分具有自主开发能力,我国就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

二、实现自主开发的目标及可能性要实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转移到依靠以自主开发为中心的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关键的条件之一。我国自主开发的目标,应当是在2010年以前,使绝大多数产业(尤其高技术产业)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当前,对我国的产业界提出这个要求,是切合实际的,不能再晚了。上述目标能不能实现呢?笔者以为,我国已有不少产业基本具备了条件,经过努力,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理由是: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已大大增强,有不少产业,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的条件。如摩托车、船舶、家电产业,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新品种和基因工程,高技术的航天、核工业、通信制造(含移动通信的主机及手机、数字程控换机、光纤等光电子等)、激光照排、数控机床、软件、计算机(从微型到大型、巨型计算机)等等。只要政策对头,下狠心抓,就可大大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有些产业如轿车、大型客机看起来似乎还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其实并不尽然。奇瑞创建不过几年,不但自主开发了轿车,而且可以到国外去建合资的轿车厂,说明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那些有四、五十年历史的大型汽车企业,资金、人才、设备等条件比奇瑞雄厚的多,不是更有条件搞自主开发吗?航空工业方面,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成功地自主研制出“运10”大型客机,上世纪末又以我为主(机体的70%由国内生产)制造了具有90年代水平的MD-90大型客机;美国的联邦航空局已颁发证书,明确肯定我国的制造先进大型客机的能力。经过多次论证,科技界、经济界终于统一了认识: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发大型客机的能力了。“自主开发”就是“以我为主进行开发”,不等于完全由自己开发,而是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行开发,关键是取得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韩国的现代、起亚初期自主开发轿车时,走的就是这个路子。这种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又牢牢地坚持“以我为主,由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自主开发的产品,并不需要全部由我国自己生产。以船舶工业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船舶工业就打入了国际市场,显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一条船的价值中,属于我国制造的不过占30%左右,其余的70%都是进口的,到今天也不过占50%―60%。关键在于整条船是由我国设计建造的,我国就掌握了知识产权。再从高技术产业看,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包含我们自主开发、在世界领先的几项技术,而且由我国集成,我国就享有知识产权,虽然其中有许多技术是外国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取得国际竞争力不必要也不可能样样都由自己来做。三、千方百计地创造有利于自主开发的条件自主开发绝不单单属于技术经济范畴,而是由包括思想观念、产业结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反过来看,如果创造了有利于自主开发的环境和条件,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首先要解放思想,去除迷信,从“自主开发高不可攀”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有人说,你要研制大型客机么,波音公司吹口气就把你吹倒了。在这种迷信的笼罩下,大型客机的研制被耽误了20多年。令人高兴的是,经过近几年来对我国航空工业实事求是的总结和多次的科学论证,终于破除了迷信,得出了一致的科学结论。只要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许多产业的自主开发,就可以势如破竹地开展起来。那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用不着强调发展民族工业的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请问,谁规定世界的汽车工业只允许有六大三小(跨国公司)?韩国可以有现代,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两个?只要我们具备国际竞争力,谁能阻止得了?上世纪60年代,世界的民用飞机工业被波音、麦道公司所垄断。可是从1968年开始,欧洲联合成立空中客车公司,不但挤进了国际市场,而且现在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波音居世界第一位。只要方向正确,“后来者居上”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消费观念上,要纠正那种“使用外国品牌才有身份”的错误观念,树立使用中国品牌才会感到骄傲的正确思想。美国人为福特而骄傲,日本为丰田而骄傲,中国会为什么不应当为使用中国自己的品牌而骄傲呢?其次,要把自主开发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来支持、保护。建议在即将修改的《科技进步法》中,把自主开发作为科技进步的战略核心,把我国的经济建设转移到以自主开发为中心的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关键是在《科技进步法》的条款和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要有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扶持和保护自主开发的政策措施。比如:1、放宽市场准入政策。不能靠行政命令人为地树立、扶持那些“三没有”(没有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的所谓大型企业,而要让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让自主开发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不能限制目前规模虽小,但能自主开发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企业进入。美国国家科委《技术与国家利益》一文指出,技术正在转变竞争的基础,小企业也能从事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够从事的高质量设计和制造工作。2、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有企业一律实行国民待遇,不再对合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借鉴日、韩的反垄断法和公平竞争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仅如此,对引进外资应实行可行性分析,不再允许发展任何新的CKD方式的合资。3、采取成套政策,鼓励自主开发有中国品牌的产品。政府采购应优先选用自主开发有中国品牌的产品;在融资(包括风险投资的支持)、税费征收等经济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自主开发的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出口给予买方信贷;共性技术国家出面组织,并给以一定的资金支持等。对于那些以CKD方式合资的企业,中方的母公司要自主开发新产品,交由合资企业生产。如果合资的外方不同意,应按合同规定的合资期限终止合资。4、实行政府保护政策。WTO规则容许政府保护幼稚产业。比如在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不够强大时,为防止进口汽车的冲击,可建立预警机制以及反倾销调查等保护措施。5、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考核,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利润外,应把具有自主开发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对在自主开发取得国际竞争力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企业家)给以重奖;没有自主开发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负责人,不得授予任何荣誉称号。第三,要昂扬企业界、科技界的精神风貌。大量的事实证明:有没有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是能否取得自主开发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建议舆论宣传部门着重表扬那些在自主开发取得国际竞争力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及企业家,宣传其事迹和经验,特别是他们的精神风貌。(作者为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促进两地经济共同繁荣 下一篇:房山区投融资改革的深化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