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卓越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10-27 04:29:06

浅谈在初中语文“卓越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摘 要: 在我县大力推广“读思练”教学模式中,学生活动参与度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卓越课堂”最有效而且必须关注到每位学生,特别应该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有效教育。让学困生能够“吃好”,同时让优等生“吃饱”,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让课堂生动实效、高效。

关键词: 卓越课堂;尝试;高效

在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此将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追求高效课堂,实施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彻底转变

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得知,课堂中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一切学生”为指导思想。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本区域、本校、本班学生水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个性得到张扬。

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观点要切合实际,因班制宜。班级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那么,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合学生,将学生推向主人公位置,老师应该告别满堂灌,充分展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应该转变学法,一改他们的“等、靠”惰性思想,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中转变成主动的好学,鼓励他们走进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还能增进学生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及班集体荣誉感,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对实施教学时的要求。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的侧重点应该有所转变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老师+课本+繁杂资料书”的课堂,然而根据课标要求,如今的课堂应该转变为“学生+课本+工具书+老师”的课堂。其实,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要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看起来、读起来、思考起来、说起来,做起来等等。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由以前的能上课转变到今天的会上课。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能够为学生创造尽可能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各个环节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表达、操作、总结、质疑。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将减负提质贯彻落实。

鉴于此,我们理应在教学前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不能盲目的确定一节课的内容。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应该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强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全面性和灵活性。同时,我们应该随时接受挑战,完美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一些新问题。教学内容的出示应该体现层次性、多样性、情境性,问题设置应该由容易的到难度大的,在教学环节中注意梯度的把握。

三、追求卓越的语文课堂,应该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严师,更该是慈母,教学时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要调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学生能敢于主动和老师交流,教学任务的落实就会高效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组织和适时引导至关重要。

四、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关系着课堂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如何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实效、高效。其实,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学生必须知道和必须解决的、学生可以知道可以不知道的、学生完全不用知道的三个层面的问题设置。这样就很有梯度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基础不同,提问的方式就应该不同。

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定是课标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这种问题我一般找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会的学生给予帮助。教师进行方法指导,这个层次的学生应以语言多次激励,长期培养他的自信。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将一点点的进步。这在教学中往往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最有效的。可知道可不知道的这种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认真分析,自己根据注释,试着提出问题。这种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拓展、提升所学知识而设计的,老师应积极引导,注意对学生的追问。完全可以不知道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回答。

把握好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这必须在课前认真备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卓越课堂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中的多元化、有效性、包容性应充分展示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打造卓越的高效课堂。任何压服、抑制、武断的做法,都将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下一篇: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