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时间:2022-10-27 04:13:24

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从实践教学中我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回归需要从教师自我素质的结构和教师教学的途径等方面来加以完善。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感共鸣

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打电话》表现了少儿的童真无瑕,《金色的秋天》表达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虽然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小读者感受并能使之体验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这是教出情感的基础。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语言

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活跃的舞台、树立声望的支点。我们说,凡是优秀教师,必然首先是语言大师,一个语言干涩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的。同样,凡是一堂精彩的授课,必然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语言。我们知道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优秀典范作品,其基调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表扬、或批评……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除此外,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文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具体而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我们知道,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两位教师去教,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畅达,简洁凝炼,生动形象,那么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得兴趣昂然,忽乎而眉飞色舞,忽乎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另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枯燥乏味,生硬死板,那么学生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忽乎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成了受罪。所以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在讲台上用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画出最优美、最细腻的画卷,奏出最美妙、最动听的交响曲。用那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丰富的语言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

三、阅读中激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情感。教师饱含对学生的满腔热情,这样才能情动于衷而溢于表,教师饱含感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通过朗读可以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若朗读的平平淡淡、结结巴巴,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那种悲痛的场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为达到以上的结果及体现文中的精髓,老师在朗读时必须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奠下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有的距今年代久远,有的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平时却未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或重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亲切感,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需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增删,提供必要的范例。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说说海洋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踊跃地叙说之后教师小结:从同学们介绍的资料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海底的美丽与神奇,那么海底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我便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海底世界》。对于那些距今年代久远的古诗文的学习,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教学陆游的《示儿》,学生要真正把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诗的内涵,前提是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从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完成对诗句中作者流露感情的“再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实际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通过引发兴趣策略、陶冶情操策略来激活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好方法。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迁移“三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