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探析

时间:2022-10-27 03:35:01

基于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日益普及,“终身体育”“健康至上”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太极拳运动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实现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职学校开展太极拳教学,为高职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是高职体育课程的任务之一。为提高高职太极拳的教学实效,笔者运用影视媒体教学、分段式模块教学、分组训练教学、以赛促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开展太极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职院校 太极拳教学

[作者简介]李华(1964- ),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工商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与学生素质训练。(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36-02

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其间“健康至上”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终身体育”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体育教育的主流。太极拳运动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和动静相宜、顺其自然的精神修养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健康、实现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全民终身体育的今天,作为专业从事大中专体育教育教学的体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传授给新一辈的年轻人,让这一传统的民族体育瑰宝在高校体育课中发出更璀璨的光芒。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高职学校太极拳的教育教学研究,从体育健康、传统文化、终身体育等角度出发,运用影视媒体教学、动作模仿训练、分组观察练习、以赛促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太极拳的拳理融合了我国古代太极、阴阳、中庸等众多传统哲学文化,讲的是“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小太极”“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追求的是一种“道”;练拳时,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刚柔并济;技击时,讲求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的运动本质,将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其松静自然、心静体松的练拳状态,能够让人调节自我、放松身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其舒缓、柔和、流畅的动作,可以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心旷神怡,有利于解除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深刻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对人的性格、修养、处事有突出的作用,对修身养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太极拳本身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要求练习者通过练拳、调息、调气等方面调解人的各方面生理机能,从而达到防身自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使慢性病康复的目的。一是强心健脑。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排除杂念,保持心理活动平衡,从而使神经系统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随着肌肉的收舒及有节律的交替运动,气血通畅,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从而保证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对整个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机能都有积极的影响。二是活血健身。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包括肌肉关节,能够使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小,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养生健身。三是调气益肺。太极拳运动时,要求采用腹式呼吸,练习时要求气下沉,呼吸深、长、匀、缓,腹实胸宽,横隔参与运动,胸腔扩大,肺含摄氧量增加,长期锻炼对人的心肺产生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太极拳是一种体育健身项目,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我国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有责任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传承和发扬光大。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庞大,其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素质决定了他们必然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高职是人一生当中接受身体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机体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个体的体育态度将对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终身体育成为未来体育教育主流的今天,借助高职院校的教育平台对其施加影响,传播太极拳,是普及和传承太极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运动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度不高

大多数人特别是高职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理解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及其价值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学习或表演太极拳的大多是中老人,因此常误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学习和练习太极拳,没有引起学习兴趣。其实太极拳本身应该是寓技击于健身中,寓健身于技击中,其本质应该是以练习技击方法为手段而实现健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这种独特做法及其所具有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防身自卫等功能长期不为高职学生所认知。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完成太极拳套路的完整性和动作的质量,几乎每一个课时都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名称,同时领做,学生跟着模仿的“传习式”教学方法,即一上课,教师先将基本功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拆解,然后按手型、步型、桩功、静力支撑等分开进行示范,让学生一个一个动作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时强调太极拳武术动作的外形,注重动作的过程和线路,而对太极拳的拳理及其所蕴涵的深邃哲学并未作介绍。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动作练习上,对一些太极拳的基础技术知识一知半解,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无疑扭曲了太极拳传播的本源,教学效果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推动太极拳教学初探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积极主动宣传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借助影视媒体、报刊、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介绍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及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技术体系、博大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使太极拳被更多的人认识,并加入太极拳的练习队伍中,自觉地、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太极拳,体悟太极文化的精髓,消除只有老年人才练习太极拳的错误观点。借助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兴办太极拳兴趣特色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尖子选手, 组织开展太极拳表演或竞赛活动,制造“太极明星”, 打造“太极偶像”,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太极拳的修炼中。

2.传承传统与树品牌并举。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其浓郁的民族色彩、文化特征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体现的是东方文明古国先哲们对“阴阳辩证”“普遍联系”“天人合一”等精神世界的内省和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特征和本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品牌。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互融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必须打破太极拳的“师承家法”的传授模式,以科学的态度、多元化的传承机制,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依照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将太极拳文化品牌推向世界,使之发扬光大。

(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影视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影视媒体教学是指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将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蕴涵的文化特点、精神内涵等通过文字、声音、画面、动画、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或其他媒体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了解太极拳的文化、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感受其丰富的内涵,为太极拳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优秀的有关描写太极拳的电影、电视作品让学生领会太极拳运动的博大精深,看到太极拳的形体美和力量美,了解太极拳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技击性;通过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对练习者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以及太极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特点,从而对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练习太极拳提供更为直观的、生动的、立体式的学习模式。

2.分段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分段式模块教学指教师将整套太极拳的套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段安排教学进程,即教师先将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根据其身体各部位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进行简化,让学生了解整个太极拳动作的大体构架,形成整体轮廓;再分析每个动作的步骤,讲解具体内容,再缓慢柔和、连贯进行练习训练,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如在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时,笔者在遵循太极拳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将课程教学分成四个模块,按单元、分层次进行讲授:第一个模块是规律性比较强的基本功模块(如功法、身法),第二个模块是动作重复比较多的单式模块(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揽雀尾、单鞭、云手、玉女穿梭、倒卷肱等),第三个模块是动作变化比较复杂的单段式模块(如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闪通臂―搬拦锤―如封似闭等),第四个模块是将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套路的整合模块。在教学时,按照这四个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更深层次的教学上。这种分段式的模块教学训练,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复杂的太极拳技术动作要求,增强学生对太极拳风格特点的认识,提高教学的实效。

3.分组训练教学,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分组训练教学指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相互纠正和改进,教师根据各小组在练习时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取长补短,还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体表现能力。小组练习时,在同学、教师的共同提示、督促、互动下,容易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以赛促练”,促进教学,提高实效。太极拳运动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拳理和技击技巧。在学生学会基本的套路动作和练习方法后,通过组织开展一些公开的表演和教学比赛,能激起学生更大、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如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徒手对练的项目之一,有一定的对抗性,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周身皮肤触觉灵敏度和内体感觉的运动。在学生的太极拳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课堂上可适当组织开展太极推手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精神,巩固学习成效,为太极拳教学效果提供了展示平台。

总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要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功能能够充分适应高职学生的健身需求,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深入探索太极拳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逐步培养起终生锻炼的意识,让太极拳成为学生今后健身活动的伙伴。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体育运动学校试用教材 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武冬.太极拳普及套路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忠斌,周兵.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6(1).

[4]蔡开明.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

[5]刘永祥,吴进新,胥凡.多媒体课件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优势作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6]许瀚声,丛滋龙.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策的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1).

[7]马一枫,王科,张洁.太极拳教学步骤与教法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2).

上一篇: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