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2-10-27 03:08:47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对学生计算机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策略完善,希望对目前的学生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

TP3-4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教学逐渐的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目前的就业单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不具备解决工作上问题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身创造性思维和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要学生创造出什么发明,而是要学生去积极探索,充实自身,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一、科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去学习的目的,同样的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年龄、特长等情况,如果学生对事物不具备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那么就算其掌握了一定的创新型技术也很难实现它的价值。所以,在定位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实际意义,更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WORD应用程序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在教师多媒体大屏幕上演示一份用WORD编辑制作的文件,其中晚报最适合,因为其既有很多类型的文字,又有不同的图像,更有各种不同的表格。新鲜的事物总是吸引人注意的,学生在看完后会各自的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思考如何完成这种制作,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在讲述完教学内容之后,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以及求知的欲望,为后面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良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的学习。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心情会变得愉悦,注意力也会比平时集中许多,思维更为活跃,对学习的观察力也会相应的更为敏锐。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对其本来就具备浓厚的兴趣,所以,为了良好的保持这种兴趣,教师要尽可能的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让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的事。例如:在进行一些指法练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打字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会枯燥无味。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其他科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在目前这种大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了,其“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抑制了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的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进行“任务”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在刚刚接触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先给学生提出足够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上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自身能力的利用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专业的问题,在教WORD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邮件的制作,在教PPT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出与教师同样的文件,看谁制作的最为接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肯定会互相竞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d趣。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可以先安排十多分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根据教学计划提出练习要求,再由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远远要比讲理论知识提出的问题要多,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在有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尽量多的去聆听,有些时候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三、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利用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授课,一些学生的个人魅力无法良好的展现出来。第二课堂的开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探讨,同时,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每个人的思维以及学习思路会更为清晰。第二课堂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良好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让自己成为最闪亮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编写程序或者软件。在进行程序编写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刻意的让学生加快或者减慢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把自身融入到学生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达到最大化。如有些学生帮助教师制作出了较为完善的成绩管理系统,使得成绩的记录和查询更为便捷。又如有些学生制作出了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软件,放在学校的局域网上,帮助全校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规律、有目标的完成任务,做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随着社会的也不断发展,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些新的形势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体系,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时刻关注教学体系的发展,将最好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未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胜林.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5,(8).

[2] 卢皓.浅谈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3] 赵晓红.论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潘伯新,男,1978年5月,广东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信息处理。

上一篇:由数系的发展浅谈其与数学各分支的联系 下一篇:Connec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from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