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创新思路与建议

时间:2022-10-27 12:51:24

高校舞蹈教育创新思路与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高师舞蹈教育的目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中小学师资力量,所以在培养中需要有所侧重,即学生不但要会跳,还要会教,这就要求学校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要树立起这种教学观念,使之能够尽可能地符合基础舞蹈教育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制定中,要走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第一线做实际考察,根据音乐师资的需求实际,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确定舞蹈教学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要不断刷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舞蹈教育思想。

2.精选舞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训练方法

高等师范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标既然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那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训练方法的确定就既要根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特点,又要紧密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要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特点,选择一些舞蹈创编性内容,激发学生创编舞蹈的兴趣,训练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不同于普通舞蹈院校的学生,不必要求舞蹈很专业,但知识要宽泛,舞蹈编排与组织能力要强。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加强综合性,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音乐与舞蹈知识外,还要注意在文学、戏剧、美术、影视等方面的熏陶与渗透。在课程开设方面,我们认为应该确立二二分段的课程结构,这样会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所谓二二分段就是一、二年级分为一段,主要进行舞蹈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与训练;三、四年级分为一段,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主修方向(教学、舞蹈编排、舞蹈研究、舞蹈表演等)按照主修方向加宽多方面知识的选修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乐师资培养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们的基础,较之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都是较为薄弱的,所以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常常会让他们感到十分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逐渐让他们认识到基础动作训练的重要性,对于音乐旋律起伏、节奏变化等要素的感受,学生就会不自觉的、有感情的手舞足蹈起来,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下面我们着重从基训和民间舞课两方面谈一下内容的选择和训练的方法。

(1)基训方面任何艺术的学习都不离开扎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今后更深一层次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进,教学内容除了讲一些理论知识外还要分阶段进行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扶把练习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并做到正确的站立姿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划圈等以腰、腿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使学生上肢、下肢与躯干动作相协调。离把训练即在教室中间训练,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小组合等方面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要使学生对运行中肌肉的紧张与松弛能够把握适度、动作协调、稳定、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教师要人性化地设计好教学进程,充分利用音乐背景,烘托音乐氛围,在充满美的情趣中把握住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和内容。

(2)民间舞课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代表性样式的舞蹈,面对如此丰厚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代表性、可训练性以及可适应性等方面的舞蹈组合或者片段进行综合选择。首先是代表性:所谓代表性,是指要选择艺术特色最为鲜明的舞种,同时能够和其它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分属于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是该民族舞蹈的代表性样式,且彼此之间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又比如胶州秧歌和东北秧歌,两者虽然同属于秧歌,但是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具有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学习,学生便可了解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特征,丰富他们的舞蹈语汇,为将来编舞、教舞做准备。其次是可训练性:所谓可训练性,则是指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让学生们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理论得到切实的提高。比如藏族舞中常有朝拜的动作,所以对于学生们膝部关节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此外还有蒙族的硬碗练习,东北秧歌的手绢花练习等,都对于手腕的灵活训练有着较好的效果。最后是广泛适应性:所谓广泛适应性,是指在选择有代表性、可训练性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今后的从业方向和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基础的、单一动律组合或综合性的表演组合进行教学。它在于学生对各民族民间舞典型动作和基本舞步的掌握,而对于风格性不必过于重点训练。

3.遵循舞蹈艺术特征,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依靠人的身体进行表达的,这种特殊性就使舞蹈具备了两个最大的特征:虚拟性和抒情性。所有的舞蹈教学都应该是围绕着这两个特点来进行的,同时也应当以体现这两个特点为最终的目标。这就要求舞蹈教师教学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示范和干枯的说教上,而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舞蹈功力,为学生创造舞蹈美的视觉感受。要以舞蹈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热爱舞蹈、学习舞蹈的兴趣。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热爱舞蹈的热情,仅靠教师的口传身授是不行的,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舞蹈的多种元素进行综合的展现,所以也就不能充分凸显舞蹈的虚拟性和抒情性。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与舞蹈内容相关的情境。在藏族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大屏幕上为同学们展现出一些在地区的真实画面。有天高云淡的大草原,有载歌载舞的藏族人民,有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等。然后配以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民歌,要求学生穿上藏族舞蹈服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充分融入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藏族人,跳起舞来也是惟妙惟肖,情感充沛。这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实现了舞蹈艺术虚拟性和抒情性的要求。又比如对于傣族舞蹈的学习,傣族的很多舞蹈,都是对于孔雀动作的模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实地观察孔雀的习性特征,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则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的收集和播放,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会,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真切的体验,自然就可以将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且充满情感,实现了虚拟性和程式性的要求,使教学质量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4.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教师无疑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师资建设也是真正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体说来,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国最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经说过:“我深深爱着的学生,就像是我的孩子们一样”,她将声乐教育事业和自己的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不禁让人敬佩。这是一种高尚的教育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学生们艺术价值观的树立。

(2)要具有舞蹈表演和示范能力舞蹈是通过人体各种动作的节奏、夸张、变形等来抒发人的内心丰富情感的,所以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功,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倘若教师的示范能力有所欠缺,则无异于从源头上就出现了偏差,随后的整个教学,都不能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所以做好动作示范,务必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这是舞蹈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3)要具有准确、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为学生做动作示范,还是引导学生赏析舞蹈作品,都要求教师具备准确、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在解析动作或欣赏作品时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就可以使舞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师范类的舞蹈教学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都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上进行全新的认知和审视,通过和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逐渐规范成为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师范类舞蹈教学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才目标培养需要。

作者:李娟

上一篇:舞蹈与感情的融合论述 下一篇:谈地方舞蹈教学缺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