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课堂实效教学,树课改理念教风

时间:2022-10-27 12:02:44

抓课堂实效教学,树课改理念教风

摘要: 按照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践现代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体现角色的转换,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改 要求 体现 有效性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由传统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空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在日常教学之中,我们是否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过认真的反思和自检;在从教的生涯中,我们是否了解学生们对我们所教学科的综合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如何呢?虽然有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不错,课讲得如行云流水。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有多少收获、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往往我们却缺乏必要的了解过程,甚至是知之甚少,这又怎样去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穿与落实。显然,对于这样的课是不具备有效性的。

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去探讨、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课具有有效性?当我们把教学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时,就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扭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状态。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由于“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新课改的要求,认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为学生多一份思考。我个人认为,一节有效性的课,也就是学生通过短短的45分钟时间,去有效地掌握其中若干个知识点的问题,而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点;其次是学生对课的兴趣度和参与度,都应视作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地进行更新,我们的教学行为同时也要随之而发生变化,去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去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1.确立发展理念,深化课改,提高有效性教学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专家组成员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化学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的“一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学科能力,让学生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这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和上课之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化学教材目前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把握程度、挖掘和延展程度都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也直接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如果我们仍然凭借着原有的经验,沿袭旧的教学模式,观念不变化,不研究课标,不关注教材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不能走出困惑的阴影,就会成为课改进程中的挡路石。这次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全面转换。

2.确立发展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教学过程质量的有效性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新的教育呼唤新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和主体地位必须发生变革。这里教学过程的质量,首先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其次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再次是角色的互换,应该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因为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概括总结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潜意识,否则会制约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不等同于学生也同样理解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有个体的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对不同类型多种习题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这种技能同时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放手,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思、做、探、练的过程中提升知识、拓展思维、巩固提高。学生只有自己在这样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中才会不断提高能力,增加认知。“教学的有效性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同时又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才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或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或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的。因此,抓课堂实效教学、树课改理念教风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在要求学生创新的同时,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然后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活动中,才能取得创新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2]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www.省略)“课堂教学论坛”[J].

上一篇:谈“小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学生情商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