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套现行为分析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27 11:47:11

信用卡套现行为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信用卡凭借其便利、优惠等优点,日渐深入人民生活,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但是近几年,利用信用卡违规套现的行为也日趋突出且屡禁不止,对我国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冲击。本文作者依托现实情况,以有效遏制信用卡套现的违法行为为目标,从信用卡套现的含义和认定标准入手,深刻分析其危害性及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加强立法、差别提现、发卡从严、收单审慎、信息共享等相关防治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维护金融安全。

关键词:信用卡 套现 社会危害性 防治对策

自2003年我国大力拓展信用卡市场开始,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呈井喷式增长状态。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中载明:截至2010年底,国内信用卡发卡量达到2.3亿张,比2010年年初增长23.96%,相当于2003年的77倍;信用卡授信总额达2万亿,同比增长46.8%;信用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32%。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一卡走天下”已经被多数人接受,信用卡已经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日趋发展,各种利用信用卡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渐猖獗,其中,信用卡套现的问题表现得成为突出。在我国东部地区,例如浙江、江苏、福建等多个地区,甚至还形成了不法套现商户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从事地下经营,帮助洗钱的违法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这种现实情势下,采取切实有效防治措施,打击、遏制信用卡套现活动已经刻不容缓。

一、信用卡套现的含义及认定标准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故意不通过ATM或银行柜台等正规渠道提取现金,而是通过POS终端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方式,以刷卡消费的名义,将信用卡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方式全部或者部分提出的行为。

信用卡套现有二个重要的认定标准:一是“故意”,持卡人必须有绕开银行条例允许的取现媒介(ATM或银行柜台)的“故意”;二是“以消费为名”,即通过消费的形式,达到其取得现金的实质目的。鉴于上述特征,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信用卡套现:一是刷卡后由于商品本身的原因选择退货,如质量问题,而商家主动选择以现金方式退还货款的。因为这种行为不存在初始的套现故意,取得现金只是一种退款巧合。二是持卡人替朋友刷卡消费,再从朋友那取到现金的,由于此类行为确有消费之实,且属于朋友间的互相帮忙,故不属于信用卡套现。

二、信用卡套现的社会危害

人们对信用卡套现行为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为即便实施了套现,如果能够按期还款,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片面观点也直接导致信用卡套现行为异常活跃。其实,信用卡套现行为对整个社会来说,都会产生广泛的危害性。

(一)滋扰国家经济秩序,“繁荣”地下金融活动

在信用卡套现中,信用卡持卡人与非法套现中介机构串通,以虚假消费为名,施行套取现金流为实,其事实上就有可能形成高利贷性质的地下钱庄,甚至还可能滋生出“洗钱”的温床。而所套出的这部分现金流,由于是通过非常规渠道流出的,故商业银行很难对其进行跟踪,即使是人民银行也难以对其进行监管。信用卡套现行为,变相加大了全社会的信贷投放量,不仅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违背了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的章程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二)破坏社会诚信环境

各大商业银行在信用卡的管理章程中都规定了不允许进行套现和虚假交易的条款,客户签订了信用卡申领协议,其实就意味着这些规定对申请人已经产生了法定约束力。如果在实际使用中,持卡人利用信用卡进行了套现活动,即使没有给发卡行造成实际资金损失,但从契约层面来说也一样构成了违约的事实,破坏了社会诚信环境。对于特约商户来说,在申请POS机时也要签订相应的申领协议,该协议都会要求POS机只能为“工商执照经营范围内”的经济交易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一旦特约商户发生协助套现或直接实施套现的行为,即违背了协议的相关规定,破坏了契约诚信。

(三)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信用卡都是无担保的信用工具。也就是说,只要持卡人透支,银行就要承担相应的预付款垫付风险。正是为了抵消或控制这部分风险,银行才普遍规定要对高额透支收取利息,对取现业务要收取相关手续费。可是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实施者们,却用“消费免息”的外衣,包裹起自己取现的真实意图,绕过了银行监管视线,达到了盗取银行现金流的目的。信用卡套现行为不仅使银行失去了部分利息收益和手续费收入,还使银行失去了对该部分资金的监控权。一旦持卡人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不能正常还款,或者是自始的恶意透支,银行还将蒙受更为巨大的经济损失。信用卡套现增加了信用卡产业系统风险,严重干扰了银行正常经营活动。

三、信用卡套现的成因

(一)高额提现费的催生作用

商业银行为了刺激刷卡消费,启动了“消费预付款”方案,即允许持卡人在信用卡的授信额度内透支消费,并且还保证其可以获得最长56天的免息期,到期还可以选择一次性还款、分期还款或者是最低还款额多种还款方式。但是,这些透支免息的种种优惠仅适用于持卡人的消费活动。一旦持卡人要进行信用卡取现,则必须遵循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取现规定:持卡人只能提取信用卡全部授信额度的30%~50%,每笔取现业务还要支付取现交易金额1%~3%不等的手续费,从取现当天起就要按日支付0.5‰的利息,无免息期,到期一般还都要全额还款。与信用卡“严苛”的取现规定相比,“消费透支免息”的诱惑力几乎是不能抗拒的,特别是在持卡人有现金需求的时候。持卡人在对比了“高额提现费”和“免息资金”对自己实际利益的影响后,如果在当时又能够获得现实的套现渠道,一般都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套现方式来获取现金。高额的提现费用,无形中对信用卡套现行为起到了催生作用。

(二)发卡市场的“圈地”式营销

我国近年的信用卡发卡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保持在年均20%以上(如图1)。信用卡“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用卡业务本身具有规模经济的发展效应。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当信用卡的发卡量达到500万张以上,发卡银行才有可能获得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信用卡业务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各商业银行想靠信用卡业务上“质”的区分来取胜,几率很小。各家银行本着“不能质取,只能量拚”的信念,在发卡市场采取“跑马圈地”、“撒网捞鱼”。而且,各家银行为了拉到客户群,确保自己的“高发”优势,还纷纷降低信用卡申办的门槛,使原本应该严格遵守的信用卡准入机制基本上形同虚设,甚至还出现有些发卡银行在申请人资格审查中,申请人都无须与银行面对面,只需提供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即可办理的情况。为了留住申请人,发卡行对资料的真实性也没有按章程要求进行必要的审查,有的只是进行电话访问式的简单核对。发卡环节的松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发卡行的市场占有份额,但也势必埋下虚假办卡、非法套现、恶意透支的风险隐患。

(三)收单市场的恶性竞争

事实上,信用卡的交易结算手续费是按着7∶1∶2在发卡行、银联、参与收单的机构之间进行分配的。为了获得这20%的收单收入,收单机构间展开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收单市场上的收单机构是比较多元化的,除了商业银行和收单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外,还有国内最大的专业收单机构――银联商务。银联商务,全称为中国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联的下属机构。银联商务正是凭借其既是管理者也是从业者的特殊身份,在收单市场上“攻城略地”,占据了竞争的绝对优势,有些城市甚至规定只让银联装POS机,不让其他收单机构装机。面对银联商务的强大“红色”背景,商业银行和其他收单机构想要突围,提升商户的安装率,就势必要降低特约商户的准入门槛,放松对其的审核,甚至为了吸引商户违规降低扣率标准……当收单机构为了留住客户几乎不择手段时,以套现为生的黑色商户混入其中也就稀松平常了。

(四)缺失威慑力的法规体系

关于信用卡套现问题,近些年来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过一些规范(如表1),但是这些规范的执行力都是有待商榷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规范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缺乏整体的法律约束效力;二是就这些规范本身来说规定得也过于笼统,对信用卡套现行为既无明确认定标准,更无严厉的处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在《信用卡管理办法》中规定:“持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套取现金的,对其按套取现金数额的30%至50%处以罚款”,先不论信用卡套现行为本身就很难取证,就算取证成功,按照这个规定进行处罚,处罚力度也是过轻,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信用卡套现的违法成本过低,客观上也是导致套现行为蔓延的重要原因。

(五)不健全的征信制度

我国征信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社会覆盖面较窄,系统数据的更新欠缺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严重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而且,由于对“个人信用记录”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数人还没有形成维护个人信用的意识。持卡人错误的认为“逾期还款”、“恶意透支”等行为只是让自己留下点信用污点,但毕竟不是犯罪,对日后没多大影响。

四、防治信用卡套现的对策

(一)加快立法,强化执法

加快立法,刻不容缓。我国在2009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司法解释》(全称《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明确“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该司法解释中对套现行为构成要件的认定和处罚标准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本上做到防治信用卡套现行为,就必须加快推进信用卡的专属立法工作,尽快完善我国刑法、反洗钱法、信用卡管理、征信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尽早确定信用卡关系人的责权关系,行为发生的处罚标准等等,为司法机关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另外,加大各项规范的执行力度,强化行政管理手段,赋予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更高的处置权,允许其根据套现情节的不同,分别采取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手段,以帮助套现违法人正视并改正其错误。

(二)差别提现,拓宽融资

商业银行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要求,正视持卡人提现的现实需要,推行“差别提现政策”,即根据资信情况的不同将持卡人细化成若干等级,对分属于不同等级的持卡人在提现额度、费率收取、利息高低上进行差异化对待。通过“差别提现”的动态管理,既可以引导持卡人通过正规途径进行善意取款,也可以降低发卡银行的资金风险,还可以引起持卡人对自己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视。另外,信用卡套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当前小额融资难有关。如果我们可以多层面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降低其筹资的成本,也可以相当程度上降低信用卡套现的市场需求,从而有效减少此类犯罪情况的发生。

(三)发卡从严,审慎授信

想要从源头上控制信用卡的风险行为,还要在发卡环节上实行“精耕细作”,即发卡前要严格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资质、申请意愿和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做到三亲见,即“亲见本人、亲见签名、亲见申请资料原件并鉴别真伪”。对于以团体名义申办信用卡的,要重点核查该团体的企业特征、经营状况、负责人的信用情况等,严防死守不法商户“混水摸鱼”。严把发卡关的同时,发卡行还必须审慎授信,要严格调查申请人的财务能力、还款意愿及以前的信用纪录等,综合评估申请人的各项资信状况,然后再授予其与资信相符的授信额度,从而有效降低大额套现行为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另外,在发卡的同时,对客户还要注重加强安全用卡的宣传,提示其违规套现可能出现的危险。

(四)收单谨慎,加强监管

收单机构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特约商户的准入、POS机的发放上,必须注意审慎原则,要严格审查商户的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经营性质与范围、法人情况等等,避免虚假商户的注册;对于已经发放的POS机除定期上门检查外,还要进行非现场的不定时监控,加强对商户日常交易的监控分析,如发现商户交易量突增、涉及金额较大的有套现嫌疑的商户,要注意进行重点排查。对新签约商户、有可疑交易记录等高风险商户应采取不定期抽查、电话回访、现场回访等方式实施监督检查。另外,为了防止恶性竞争,规范收单市场,建议相关监管部门按照权责对等、风险与收益配比的原则清楚的界定收单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对违规发展商户、导致套现等情况发生的收单机构要实施严厉的处罚。

(五)信息共享,多方合作

在我国,由于银行间没有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故而客户可以在多家银行开卡,即使是出现违规行为,也只是在一家留下不良记录,银行很难获取客户完整信用记录。银行应该本着共同利益的原则,尽快联手建立共享的客户资信信息库,以个人身份证件信息为核心,对持卡人进行动态监管,对于有套现纪录或者有嫌疑的个人及中介机构开设专门档案,防止其变换名头,从其他银行再套取现金。其次,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强信用卡安全宣传,正确引导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明确信用卡套现的犯罪性质,协助公众培养个人信用理念,增加社会大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另外,还应由人民银行、银监会牵头,敦促发卡行、收单机构与工商、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尽快建立共享平台和预警机制,对非法套现者和非法中介进行联合打击,共同防范金融犯罪的发生,合力推进我国的金融稳定和安全。

总之,鉴于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广泛社会危害性,我们必须对其提高警惕,加深认识,重点关注,严厉打击,以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高度安全和经济体系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1.

[2]袁道强.信用卡套现成本的博弈分析及其监管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

[3]李东卫.信用卡套现的防控对策[J].中国信用卡,2009(03).

[4]陈向东,徐志国,王军威.信用卡套现现象的透视与治理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0(01).

[5]杨丽媛.信用卡套现分析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2).

[6]赵永林.信用卡安全机制与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09.

上一篇:发展财政探解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