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伞”状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2-10-16 11:22:51

商业银行“伞”状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以个人贷款中心为例,通过“伞”状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阐述了其特点:中后台集约化经营及统一风险偏好、提升审批效率。最后提出了“伞”状模式的扩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伞”状经营管理模式 流程管理

“伞”状经营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伞”状模式)是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该模式是“贷款营销前台充分发散、贷款中后台高度集中”的贷款中心模式。通过该模式可减轻营销前台工作量,提升营销能力,进行集约化贷后管理,统一风险偏好提升审批效率。该模式适用于个人贷款中心及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建设与经营管理。下面主要以个人贷款中心为例进行说明。

“伞”状模式下的机构设置及分工

依据“伞”状模式进行机构设置,主要遵循方便客户办理贷款业务原则,以及流程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在一个地市,建立一个贷款中后台中心(比如建行郑州个人贷款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和若干个人贷款营销中心(比如郑州二七个人贷款营销中心、郑汴路个人贷款营销中心等等,以下简称营销中心),建立个人贷款营销中心的数量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量、区域经济特点等等因素。设立多个营销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广大的个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营销中心一个城市有多个,就象是“伞”面,管理中心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就象是“伞”柄。

“伞”状模式下的机构分工,要依据个人贷款业务流程进行,商业银行个贷业务流程为:营销受理、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含抵押环节)、贷后管理五大部分。营销受理、贷款调查需要直面客户,通常称之为“前台”。营销中心只负责个人贷款“营销受理”、“贷款调查”环节;管理中心只负责个人贷款“贷款审批”、“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环节;银行信贷审批部的个人贷款专职贷款审批人进驻“管理中心”,在“管理中心”现场办公;资产保全部门派资产保全工作人员进驻“管理中心”。

与“伞”状机构相比,传统模式不设置“管理中心”,各贷款中心负责除“贷款审批”环节的全部环节,专职贷款审批人只是进驻业务量大的贷款中心现场办公。抵押是各自去办,抵押权证、档案也是各自存放,存放地点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甚至抵押权证时有丢失现象,催收只能由客户经理亲自上阵,很多催收方式不能使用(比如委外催收,电话外包催收、信函催收等等,并且由于人员紧张,混岗,一人兼多个不相容岗位时有发生,甚至发生了一个人可以办理全流程这种“一手清”严重违规情况。对此可以看出传统方式存在极大的风险引患,贷后管理薄弱,难以实施“规模经济”的集约化经营,客户经理营销、服务时间被大量占用等一系列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一下该方式的优点。

中后台集约化经营

管理中心进行中后台业务集约化经营,可以大量节约办理贷款时间和提升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以往不能用的工具可以方便使用。

减少重复性劳动,传统模式下,各贷款中心各自去房管理局等地办理抵押,而在“伞”状模式下,则是由“管理中心”抵押岗工作人员统一进行,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了办理抵押的效率。而且方便与抵押有权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等事宜。

更多的管理工具应用于贷后管理工作中,贷后管理主要由贷后检查、催收、账单服务、档案及抵押物保管等工作。传统模式下,根本没有贷后检查,原因很简单,没有相应岗位,自己检查自己是毫无意义的。而“伞”状模式下,就有了专门贷后检查及贷款监测人员,抽取一定比例的个人贷款进行专业检查,通过相应的贷款监测系统,发现预警信息进行专门检查。传统模式下,客户想了解自己的还款情况,只能是到各中心打印还款计划,而“伞”状模式下,有专门的账单服务岗位,通过计算机程序提取数据信息,交由邮政部门进行统一邮寄。

催收方法进一步完善,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往往在月底,全员出动,打电话催收、上门催收,业务也不做了,否则完不成不良控制任务,催收方法单一,耗时费力。而在“伞”状模式下,营销中心人员就不需要参与催收了。“伞”状模式下,由专门催收工作人员负责:①通过专门系统,对于扣款日前客户账户资金不足批量发送短信提醒,对刚发生贷款拖欠客户批量发催收短信②对于拖欠31天至60天客户,外包电话催收或信函催收③对拖欠61天以上客户,委托律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催收④对于需诉讼客户,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诉讼。

抵押权证及档案管理规范化、电子化。传统模式下,抵押权证、档案没地方存放,大都成堆的存放在柜子中,管理混乱。而“伞”状模式下,由“管理中心”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所有的抵押权证、档案全部集中存放在专门档案中心,分门别类。存放、借阅等就变得规范有序。“伞”状模式下,可以采用扫描档案、权证形成电子档案,方便二次归档、多次归档,外部检查、内部审计可以直接调阅电子档案,可大幅提高效率。电子档案牵涉到影像技术应用,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将电子档案数据库与个人贷款流程系统关联起来,使用户通过个人贷款流程系统查阅电子档案。而在传统模式下,电子档案工作受档案存放混乱等因素无法开展。

统一风险偏好、提升审批效率

传统模型下,贷款审批人员难以集中,部分有业务量大的贷款中心,部分在二级分行本部审批部,逐渐的形成了不同的风险偏好以及对贷款材料要示的不同,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贷款审批人轮换工作地点,客户经理就要适应一段时间(比如有的审批人要求客户提供工资存折明细,而有的不要),贷款审批不是一次性通过,而是要补充资料的话,直接由审批环节退回至受理环节,逆流程最为费时。而“伞”状模式可以很好的统一风险偏好,专职贷款审批人全部进驻“管理中心”,不断的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探讨业务规章制度,定期与营销中心进行沟通,风险偏好统一了,申请贷款需要提交的材料也会统一。

“伞”状模式的扩展

“伞”状模式的扩展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伞”面,另一方面在于“伞”状模式的理念用于商业银行工作的其它方面。

上文所提到的“伞”面是指城市个人贷款营销中心,其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贷款营销中心也就不再局限于需要实体了,比如可以在银行网站上建立网上个人贷款营销中心,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开发相应程序,处理客户申请,当然相应的业务流程等也要随之相适应。网络使得“伞”面变大了。

“伞”状模式及理念不仅可以用于个人贷款中心、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其理念也值得商业银行其它工作借鉴。我们可以把各网点、支行看成是伞面,城市行机关、省行、总行机关是伞柄。“伞”状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能集中起来做的,为前台营销提供支持保障、风险控制与检查的事情,统统由“伞”柄来做,解放营销人员,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上一篇: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新特点 下一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