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课程一体化教学

时间:2022-10-27 11:22:30

浅谈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课程一体化教学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了传统电工电子类教学方法的不足,重点阐述了实现一体化教学需要做出的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材的选编、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本文还简单阐述了教学方法及课堂优化设计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73-01

传统的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训分离,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训教师只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且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自为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造成教学过程相互脱节,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完善,并且像电工电子类相关专业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拖动》等是一些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鉴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等实际情况,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人才,我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进而编写相应的教材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实践、理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一体化"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体现能力为本的中职教育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问题,突出学生技能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目标。

为了使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修正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通过在教学实训中反复修改,我们制定了电工、电子专业操作技能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其次,理论实训教材一体化。为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校组织专业教师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依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类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对教材进行选编。当然教材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而且各实训阶段要有明确的实训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等级等。

再次,实现师资一体化。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校通过组织理论教师节假日到工厂参观见习,让实训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其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教室一体化。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我校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教室,争取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实训装置。我校现有电力拖动实习车间、电子实习车间、PLC实习车间、防爆开关实习车间及电动机变压器实习车间等,理论和实习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有利于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将来的就业即成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做好准备。

为了使一体化教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事情:

1.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法应用上,授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演示法"、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2.1 课前准备。主要进行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检查、学生分组。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性格、成绩、组织能力的互补性、均衡性。

2.2 理论讲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分析课题的理论基础,提出目标和技能标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课题的内在联系。可以采用启发法提问法等,并配合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示范演示。展示技能操作的全部或局部,示范演示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通过录像或让优秀学生进行。

2.4 提出任务,学生分组研讨。在分组讨论中,要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工协作精神,并把小组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相结合。

2.5 课题方案的实施,线路的安装调试。这一环节以动手操作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首先各组根据设计的方案完成线路接线。在这一环节中要注重加强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专业能力。

2.6 课题完成效果评价,首先由老师对各组的电路通电检验,并给与相关的评价。然后从各组中找出一名代表讲解本组的最佳方案。其他组同学提出点评意见。

通过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深切体会到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自实施专业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以来,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就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2)

[2]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时空,2009(12)

上一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议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