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阻—耐力运动与单纯耐力运动对STEMI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10-27 11:09:23

联合抗阻—耐力运动与单纯耐力运动对STEMI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联合抗阻运动-耐力运动与单纯耐力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62例PCI术后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耐力运动组(30例)和联合运动组(32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耐力运动组进行规律慢跑,联合运动组在慢跑基础上联合抗阻运动,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运动6个月时及运动后12个月,以《健康状况问卷-简表36》(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存质量评分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6个月时及运动结束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59、2.2174,P=0.0343、0.0304)。 结论 联合抗阻运动与耐力运动可进一步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抗阻运动;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180-02

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进行及时再灌注治疗,运动康复是重要的环节[1]。耐力运动可改善机体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而联合抗阻运动可能改善患者日常等长运动能力[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联合运动与单纯耐力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运动组和耐力运动组,最终62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其中,联合运动组(32例)进行6个月的耐力运动及抗阻运动,耐力运动组(30例)仅进行耐力运动。联合运动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10.7)岁;耐力运动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4岁,平均(61.2±11.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所有入选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符合下面任一情况者均排除: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源性休克;②左室射血分数

1.3 方法

所有患者出院1周内均进行康复运动,由医生、康复师及护师组成康复单元。运动分预热阶段(5 min),正式阶段(50 min)和整理阶段(5 min),每周运动3次。其中,联合运动组第1个月每次分别进行耐力运动35 min,抗阻运动15 min,后5个月各进行25 min,耐力运动为脚踏车;运动强度应达到目标心率[心肺运动实验(CPET)时,达到90%运动通气阈值时的心率],1个月内通过心肺运动实验调节运动强度,终点为患者出现极度疲劳、心绞痛、多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心电图出现ST改变。抗阻运动强度设定为单次最大运动强度的50%,并依据患者反应情况调节强度。第2个月时强度增加为单次最大运动强度的60%,包括9种抗阻运动方式:腿部伸展、背阔肌上拉、胸部推举、蝴蝶式扩胸、二头肌推举、颈后臂屈伸、肩上推、划船和背阔肌高拉。运动次数以渐进式增加,避免Valsalva动作[3]。

1.4 临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在运动前、运动6个月时及运动结束12个月后,以《健康状况问卷-简表36》(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价,以飞利浦超声仪(Philips,HD-3,USA)测定LVEDD。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对数转换,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SF-36评分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5)。运动6个月时及运动结束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9、2.2174,P=0.0343、0.0304)。联合运动组运动6个月及运动结束12个月后生存质量水平均有改善(F=16.43,Q=6.5446、7.4144,P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联合抗阻-耐力运动较单纯耐力运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LVEDD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的心肌重塑症状。

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有氧运动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通气功能,逆转内皮功能障碍,抗炎及拮抗心肌重塑[4]。而抗阻运动可以提高患者峰氧值摄取能力,改善外周血管功能[5]。选择性肌群抗阻运动,其进行抗阻运动的肌肉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6]。机体对抗阻运动的反应主要决定于肌肉收缩占机体最大主动收缩能力的百分比,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使机体对同等负荷的心率反应性降低,增加舒张压,降低室壁张力,改善心肌灌注[7]。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运动康复是STEMI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再住院率[8]。

[参考文献]

[1] 王增武主译.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5-146.

[2] Cui F,Ren Y,Jin H,et al.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exercise toleran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Biomed Res,2012,26(4):248-252.

[3] Grace SL,Leung YW,Reid R,et al.The role of systematic inpati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referral in increasing equitable access and utilization[J].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12,32(1):41-47.

[4] Downing J,Balady GJ.The role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heart failure[J].Am Coll Cardiol,2011,58(6):561-569.

[5] Toth MJ,Miller MS,VanBuren P,et al.Resistance training alters skeletal musc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human heart failure:effects at the tissue,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J].J Physiol,2012,590(5):1243-1259.

[6] Savage PD,Shaw AO,Miller MS,et al.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physical disabilit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8):1379-1386.

[7] Kim C,Kim DY,Lee DW.The impact of early regula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myocardial 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Rehabil Med,2011,35(4):341-346.

[8] Oldridge N.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a-analysis outcomes revisited[J].Future Cardiol,2012,8(5):729-751.

(收稿日期:2013-04-09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遇见数学之神 下一篇:门窗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