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10-27 11:05:35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8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对201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位患者进行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面的调查。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3~87 岁,消化性溃疡37 例, 食管静脉曲张12例,胃癌8例, 急性出血糜烂性胃肠黏膜病变3例,平均住院天数14天,其中47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

2 、病情观察

2.1全身症状的观察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多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贫血, 可出现口唇、皮肤黏膜苍白, 头昏、口渴、乏力、心悸、脉搏加快, 且症状、体征随着出血量增多而加重甚至发生休克。发生休克时可出现全身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少尿、神志淡漠直至意识障碍。

2.2 呕血、便血的观察 胃十二指肠出血呕出咖啡色液体、食管出血多为鲜红血液, 大便呈柏油样、血水样甚至血块状提示有大出血发生。第一次出血量大者容易发生再次出血;呕血较便血为主者,再出血的机会多。 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原有脾脏肿大,在出血后脾脏缩小,如不见脾脏恢复肿大,提示可能出血未止。

2.3血压、脉搏的观察 生命体征是判断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指标[2],大出血时根据病情一般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脉压缩小即使血压正常也提示患者已处于休克的早期。血压下降、脉搏加快, 表示血容量减少至少30%, 亦可采用改变测量脉搏、血压来估计出血量。先测患者平卧时的脉搏与血压, 然后测由平卧改为半卧时的脉搏与血压, 如脉搏增加20次或收缩压下降1.3kPa(10 mmHg), 则表示出血量大(800~1000ml以上)。尤其适用于出血量大但未排出体外的隐性出血病人的观察。

2.4尿量的观察 尿量是反应周围循环的灵敏指示。出现少尿或尿闭者,应高度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2.5生化检查的观察 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压积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在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3、护理要点

3.1 一般护理 轻者可卧床休息以减轻因缺血所至的心脏负担。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晕倒。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并随时备好氧气、吸引器等抢救物品。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配血。

3.2 心理护理 对疾病缺乏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务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导致粘膜坏死。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治疗的进步,目前以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

3.4 对症护理 发绀者应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肝病者禁用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麻啡。

3.5 饮食护理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更为重要。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或硬食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天及可进高热量、高纤维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与肝性脑病。避免进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花生和苹果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粘膜而再次出血。

3.6 口腔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胃内出血呕出污染口腔,造成细菌繁殖,再由于胃内异常发酵,口腔形成特殊异常气味,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天,发生呕吐后应立即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7 输液、输血的护理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决定补血补液量, 应用9~12号针头输液,以备输血应用, 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应开两组或三组输液通道, 输液开始宜快。脉搏>120 次/min, 收缩压75 mmHg, 老年病人、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时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 防止肺水肿、心力衰竭。输血尽量输入新鲜全血。 3.8药物应用的护理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药物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物是降低门脉压的药物。目前,我院常用的是善得定。该药可使内脏血管收缩, 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25%~35%, 门脉压降低12.51%~16.67%, 还可抑制胃酸分泌等。持续应用该药有时可引起腹胀或鼓肠, 肝硬化者应注意。垂体后叶素目前也在临床上应用。在静滴过程中应定期巡视静滴部位周围皮肤颜色有无改变, 若局部或略远处的皮肤出现苍白或肿胀, 需立即更换静滴部位, 以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溃烂。还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腹痛等症状, 以便及时调整滴数或停药。

4、健康指导

4.1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

4.2帮助掌握有关病证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4.3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用处方,慎重服用某些药物。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 它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是可以预防的, 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此种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 以利于消除各种诱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险,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衰竭而危及生命,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医患之间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 将更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归,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预后。在上消化大出血病人的抢救工作中, 笔者体会到, 作为一名护士, 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 积极配合医生落实各项抢救措施, 掌握不同原因所致出血的用药要求及内镜治疗后的护理要点, 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这些都是成功抢救中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李婧.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与气温的关系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88-692

[2]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82

[3]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47

上一篇:儿童癔症护理 下一篇:小儿腹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