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对策

时间:2022-10-27 08:51:41

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对策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聋校教学的一个重头戏,在聋生教育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聋校传统语文教学缺乏互动性,讲课方式过于枯燥和单调,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等现象,我们应该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正确把握聋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给聋生语文教学创造情景化、互动化的环境,提供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提高聋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聋生 语文教学 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媒体

一、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重视聋生语言学习的特殊性

聋生由于其生理缺陷,学习能力无疑落后于健听学生,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聋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多的课外辅导。足够的时间投入是保证聋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的聋生教育,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和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聋生教育和普通教育,本来就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又没有更多的时间保证,聋生和健听学生的差距必然越拉越大,他们与同龄健听孩子的明显差距,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主流社会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科书,聋校的教材应尊重聋生学习的特殊需要,应该符合他们语言学习的规律,而现行的聋校教材大多是对普通学校教材的简单删减、拼凑。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语言实践的机会不足,不适于聋生学习;②系统性差,偏重知识结构,忽视与能力结构、心理结构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更是明显。由于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资金的严重不足,在语言教学方面仍然是教师“嘴巴+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现象在偏远的西部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凸现。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每个常用的名字、句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很多,也许不需要过多的演示和解释,学生就能理解。可是对于聋生这个群体来说,每一个相对专业化的、操作性化的词语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单凭借老师的比划和口头表达无法表示出来,而且一个汉语这么庞大的语言体系,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能提供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的全部资源。

二、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正确把握聋生语言学习的规律

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看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显然语言先于文字,这是常人认识的一个规律,但聋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1.掌握语言与文字的顺序不同。对于丧失听力的聋生来说,作为听觉感知对象的语音被视觉感知对象的文字所取代了。聋生无论是学习发音、说话,以至系统的掌握一门语言,总是结合语言符号、文字、篇章等书写形式来学习的。也就是说,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是“先语后文,由语及文”,通过语言来学文字,“语”是“文”的基础。但对于丧失听力的聋人来说则刚好相反,即“文语并进,依文学语”,通过文字来学语言,“文”是“语”的凭借。

2.语言形成的环境特殊。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口耳相传自然形成的,而聋生的语言中缺乏生活化的环境,其形成主要依靠专门的情景化的教学环境才能形成。

(二)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丰富教学资源

组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听读能力,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和交互性,线性和非线性地呈现教学材料,让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信息的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其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教学为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掌握语言是听、说、读、写、看五位一体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语文教学只有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媒体,才有可能多方兼顾。我们利用语音室和其他教学媒体组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就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聋校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聋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聋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让聋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一方面,由生活导向新知,是指通过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走向课堂;另一方面,从聋生今后的走向来看,生活决定教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实际上,短短四十多分钟,也是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全面讲透彻的。把常用的、必须的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如词语教学,对一些常用词可以展开来讲讲,造造句,说说话,而不常见的,生僻的字词达到理解的程度则可。这样,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生活化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聋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

三、结论

聋校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设计好每一节课,以最优化的方式将每一节语文课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聋生,我们不但在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有所反思,更加重要的是要对教学组织方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内容的选择,聋生认知特点的认识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促进聋生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使聋校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桶装水中的重金属 下一篇:略论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