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10-27 08:19:42

商贸流通业发展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加快发展具有海岛特色的商贸流通业,是我市深入实施“走创业创新之路,促以港兴市、全面跨越”和“服务富市”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5〕18号)精神,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以促进经济、繁荣城市、便利民生为目标,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把商贸流通业建设成为与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相适应的重要产业,为“服务富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5%;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增幅不低于同期GDP的增幅,贡献份额达到12%以上;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20%以上。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定海城区-新城-普陀城区中心商业带,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区域为商业中心的基本商业框架;在产业发展上,基本形成以涉港服务、会议展览、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商务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在市场培育上,形成以水产品、船舶船用商品、佛教用品三个特色市场,成品油、船用钢材、粮油商品三个物资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在服务网络上,基本建成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社区便民服务网、旅游商圈服务网为体系的三大现代服务网络。

二、形成“一带五区”商业布局

(三)一条城市中心商业带。依托新城发展规划、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加快现代商贸中心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布局现代商贸设施。鼓励开发、使用商务楼宇,着力培育集涉港服务、总部经济、商务旅游为一体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中央商务区;细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金岛路、体育路、定沈路、翁山路“两纵两横”精品商业街区。依托定海城区成熟的商业基础,挖掘商贸文化内涵,围绕定海文化广场,建设大众中心商圈。培育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特色风情街区,改造提升定海港海鲜美食广场,建设定海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总府路时尚服饰街三大街区。通过提升改造或引进、嫁接,加快城区大型超市、现代精品百货商店的建设步伐。依托普陀沈家门旅游“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发挥“沈家门渔港”的独特优势,注重商旅结合,以旅促商,以商活旅。重点建设各类旅游购物商场、旅游购物街区,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商贸服务,提升沈家门海鲜夜排档。到2011年,基本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新城现代商贸、以传统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定海城区综合商贸、以海洋旅游为载体的普陀城区旅游商贸的城市中心商业带。

(四)五个区域商业中心。按照**城市建设“一体两翼”空间发展基本框架,顺沿连岛大桥东西走向脉络,以定海城区—新城—普陀沈家门城市中心商业带为主轴线,建设南北两翼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五个区域商业中心。北翼进一步完善高亭、菜园商业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衢山岛岛斗商业网点,打造岛斗商业新区,推动经济大岛城镇化进程。南翼整合金塘岛、六横岛两岛商业资源,建设沥港、台门经济大岛商业中心,进一步增强区域商贸服务功能。到2011年,基本形成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五个区域商业中心。

三、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

(五)涉港服务。适应全市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积极发展涉港服务业。在新城布局建设以涉港服务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抓紧开发建设千岛路两侧和海景道的商务楼宇,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有效政策,吸引海运、港口企业及其配套服务的口岸、港务、金融、保险、船务中介等机构、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管理总部进驻,同时配套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高档娱乐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使涉港服务业成为**商务服务业的核心支撑。

(六)会议展览。办好“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船业博览会”和“**群岛·中国普陀山国际佛教用品博览会”。以三大博览会为龙头,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依托海洋产业特色和海洋文化特点,鼓励举办各类博览会,不断提升现代展览业对地方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会议经济,尤其要鼓励在旅游淡季引进和承接各类会议,争取建成一、二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固定会议中心或论坛。加快新城会展设施建设,开展会展业城市合作,制订出台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创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到2011年,打响渔、船、佛三大会展品牌。

(七)休闲娱乐。利用**群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海岛风貌,培育适合城市一族旅游度假的休闲区,打造独树一帜的海上休闲天堂。完善旅游购物休闲娱乐街区,开展海钓、游艇、游船、沙滩运动、高尔夫等高端娱乐活动,筹建具有海岛特色的文化演艺中心和海洋主题公园,建设适合各类商务洽谈的会所或主题度假岛。提升定海港、沈家门港亮化工程,推出商港、渔港夜游娱乐。积极对接“世博会”、“休博会”,吸引各地游客到**休闲、度假,感受海岛的闲情逸致。到2011年,基本构筑起**海岛休闲娱乐新格局。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八)三大特色市场。水产品交易市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国际水产城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以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国际水产城提升改造步伐。引入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理顺现有区域水产品交易市场与国际水产城的关系,加快市场硬件设施和软件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以国际水产城为龙头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尽早研究和策划海水产品“**指数”的工作,提高**水产品交易市场总体水平。到2011年,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船舶、船用商品交易市场。牢牢抓住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船舶工业重要基地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快船舶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船舶网上交易的功能,做大做强船舶交易市场。规范提升或重建船用商品交易市场,清理、引导场外船用商品店加快入场,加快场内软硬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做大做专船用商品市场。到2011年,初步形成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船舶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佛教用品市场。积极发挥普陀山的辐射作用,利用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世界佛教论坛与佛教用品博览会的积极影响,在朱家尖建设佛教用品市场。依托市场打造加工产业链,开展集生产加工、贸易流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佛教用品一条龙服务。到2011年,初步形成全国知名的佛教用品市场。

(九)三大物资市场。发挥区域和港口优势,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集聚效应,重点培育和建设成品油、船用钢材、粮油商品市场,积极拓展港口贸易新领域,努力打造原油、矿砂、化工品仓储贸易市场。成品油市场。整合现有成品油仓储设施,高起点规划、引进、建设一批成品油仓储项目,完善海上、管道等运输体系,加快发展成品油仓储业。扩大成品油商业储备,进一步开拓成品油贸易市场。建立成品油应急保障体系,酝酿启动地方成品油储备制度,确保渔业生产、公共交通等重要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成品油供应。到2011年,基本建成浙东沿海重要海上成品油供应基地。船用钢材市场。适应快速发展的**船舶工业,建设以船用钢板为主的钢材市场。加大招商力度,抓紧布局建设船用钢材物流配送基地。提高钢材市场配送能力和辐射能力,扩展周边地区和相关领域。到2011年,初步形成为船舶工业等临港工业服务的全省重要的船用钢材配送基地。粮油商品市场。以老塘山港务码头和省中转储备粮库为基础,引入大型粮食物流和加工项目,集聚以粮油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开展粮油中转和加工贸易,促进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建设老塘山市级中心粮库和全市粮食加工仓储中心,建立地方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到2011年,基本建成以水水中转、江海联运为特色的我国中部沿海部级粮油商品集散基地。

五、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

(十)商旅住宿。完善城市商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旅接待能力和水平。在城区和旅游景区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引进国际品牌酒店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住宿档次;大力引导和鼓励发展渔家、农家特色家庭旅馆;加快汽车旅馆等旅游经济型酒店建设,发展品牌连锁酒店,确保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十一)海岛特色餐饮。围绕和依托**海鲜的独特优势,深度开发海鲜美食,提升**海鲜的市场价值。加快“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重视**海鲜烹饪技术的研究,培育**海鲜特色菜系。以**海鲜菜系为支撑,传播海鲜美食文化和海洋文化。建设**海鲜餐饮消费目的地,形成海边、海上、岛上、船上、渔港、渔村、渔家等系列海鲜美食消费场所。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推广形成以佛教文化题材为主线的素斋餐饮文化和佛茶文化,开设素斋馆和佛茶楼。

(十二)批发零售。拓展新型经营模式,创新营销手段,拓宽批发零售业销售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在批发零售业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网上商城,提倡网购、邮购和电视购物,开展无店铺销售。进一步促进产销衔接,鼓励工贸联手开设工业品网上交易市场,加快网上批发零售虚拟市场的形成。

(十三)废旧物资回收。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备案制度,鼓励在城市居民小区和渔农村新社区设立连锁收购网点,在船舶、螺杆等特色工业园区设立特许收购点,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绿房子”建设工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六、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

(十四)农村现代流通网。以城市配送中心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促进现代流通网向渔农村延伸。巩固“千镇连锁超市”市场工程成果,深化“万村放心店”市场建设。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加快渔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实行农村生猪定点屠宰。发挥供销网络优势,开展“一网多用”,建设农资集中采购、分级储备、连锁配送、农技服务的经营网络,渔农产品基地、加工、贸易购销网络,渔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1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网。

(十五)社区便民服务网。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确定服务半径合理的农贸市场建设网点。对新建居住小区和中心城区部分居住小区优先发展“生鲜超市”和“农加超”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材家居市场。进一步整合现有建材家居市场,合理规划,提升发展。对城区部分建材市场尽快“腾笼换鸟”,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城区地块新的商业价值。注重建材家居品牌引进,建设绿色建材家居市场。汽车市场。有序发展新兴海岛汽车贸易服务,抓紧建设集销售、维修、交易、培训功能于一体的高集聚的汽车市场。重点推进以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为核心的多品牌4S店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开展汽车旅游服务,开辟海岛汽车租赁业务。生活平台。整合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1890”社区服务热线,开展便民信息服务。启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培育一批商业示范社区和社区商贸服务业示范企业。规范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早快餐、美容美发、洗染、回收、维修、家政等生活业,鼓励连锁化、品牌化,提高服务水平与档次。外包工服务区。加快经济新兴乡镇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综合生活服务设施,为船舶工业等外包工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到2011年,基本建成完善的社区便民服务网。

(十六)旅游商圈服务网。紧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大桥沿线重要交通枢纽、旅游门户、旅游景区的商贸服务,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出入口商业网点建设,健全旅游圈商业网点布局。交通节点服务。要通过网点规划、业态配套,加快交通节点商业设施建设。支持交通建设与商业建设的合作,实现规划、建设和运营良性发展。完成金塘、册子、岑港、东港等连岛工程大桥沿线主要乡镇、街道新建公路和鸭蛋山、三江、西码头、蜈蚣峙、小洋山等重点港口码头的商业网点建设,积极支持机场商业配套建设。旅游景区服务。加强旅游门户、旅游景区、景点基础商业设施配套建设,规范商业管理;利用旅游人流流动和集散的优势,健全旅游纪念品供销体系;设计旅游观光路线,在本岛、普陀山、岱山、嵊泗设立若干个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推动基层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综合服务。健全客轮、大巴等旅游交通工具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大桥沿线中心镇、沿线道路、港口码头等加油站(点)和综合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到2011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旅游商圈服务网。

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基础建设

(十七)品牌建设。鼓励优势流通企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姻”,提高行业竞争力,实现规模扩张。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鼓励流通企业注册服务商标,争创国家(省)驰名(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打造区域品牌,挖掘“老字号”等,走品牌发展之路。

(十八)人才建设。把商贸流通人才纳入**海洋经济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商贸流通人才培训工程。鼓励相关部门或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提高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加快储备现代商贸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一批懂理论、有经验、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发商贸人力资源。

(十九)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在商贸领域的普及应用,采用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有效导入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和开发应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运用互联网在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商贸活动,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信息互动。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结构,扩大信息服务市场,创新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商贸流通信息化总体水平。

(二十)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形成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扩大重要商品和物资的公共储备,重点落实粮食、成品油、钢材等重要商品和能源物资的储备任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十一)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引导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商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失信者实行警示和惩戒。规范零售企业的促销和进货交易等行为,整顿规范流通秩序。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十二)规划布局。完善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做好商贸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与交通规划、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到全市规划一盘棋。按规划布局列出一批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确定建设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对新建和改扩建规划范围内的重大商业项目实行项目备案(审查)或听证制度。对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商业网点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确保供地。

(二十三)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各县(区)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在税收上可以参照国家和省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总体采取低税负政策,对商贸流通业予以大力支持。在非税收入征收等方面按规定予以优惠。对规模大、信誉好的商贸流通企业,金融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对新设立、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商贸流通企业,金融部门要在信贷、结算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担保机构要优先提供融资担保。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十四)激励机制。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行业奖评活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服务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组织开展各类行业技能比武,实行岗位考核。市政府每年确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奖励和评优。对“重合同、守信用”商贸流通企业,知名商号、“老字号”企业和星级市场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二十五)考核制度。对县(区)政府和市属部门实行目标考核。县(区)政府主要考核年度目标和相关工作完成情况,市属部门主要考核推进重大商贸流通项目的相关工作以及促进商贸经济发展中所作的贡献。对考核优良的给予一定奖励。

上一篇: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 下一篇:新城发展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