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耐药性调查

时间:2022-10-27 08:12:35

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耐药性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耐药性。方法 选择280例患者,分别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检测,比较其耐药性。结果 对莫西沙星、米诺环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非耐药菌者显著多于耐药者(P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耐药性

有研究提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为49.5%,其中高耐青霉素为18.1%,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为31.4%[1],所以对于医院肺炎患者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我医院近5年收治的肺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以更好的了解社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80例,其中男145例,女135例,年龄18~56岁,平均(33.6±5.1)岁。

1.2 致病菌株的确认方法 用无菌吸痰法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用药前痰标本,2h内送检,标本接种血平板,置35℃、5%二氧化碳中,培养孵育18~24h,取疑似肺炎链球菌的菌落,首先鉴定原菌株,之后使用optoching抑菌试验,并通过肺炎链球菌的单克隆乳胶凝集实验进行复检确认,如果结合相符,则确定为肺炎链球菌,如果结果不符,则使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机器自动鉴定,以判断致病菌种类。分别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米诺环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丙烯,进行检测,比较其抗生素耐药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喹诺酮类敏感和耐药情况比较 对莫西沙星、米诺环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非耐药菌者显著多于耐药者(P

2.2 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情况分析 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非耐药菌者显著少于耐药者(P

2.3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情况分析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丙烯敏感者显著多于耐药肺炎链球菌(P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同时接种疫苗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2]。

喹诺酮类抗生素中,莫西沙星、米诺环素对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全部菌株对莫西沙星敏感,90%以上的菌株对米诺环素敏感[3]。但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其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有较大影响。所以临床上我们仅建议其适用于对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出现耐药性以及对所选择抗生素过敏者[4]。

临床治疗中,在药物的选用上,头孢克洛治疗社区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低于头孢丙烯,其最低抑菌浓度是头孢丙烯的4倍[5]。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出现耐药性后,因为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上青霉素相应结合蛋白的改变,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或多或少的具有相同的细胞壁青霉结合蛋白位点,所以,一旦患者对青霉素类中的一种药物出现耐药性其可能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反应。

综上所述,治疗肺炎患者,我们建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初治时选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而在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确定出现耐药性时使用喹诺酮类,而不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

参考文献

[1]张秀珍,胡云建,陶凤蓉.2005~2006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3):164-168.

[2]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29(1):3-8.

[3]赵瑞珍,郑跃杰,邓秋莲.广东省深圳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的血清群/型的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3):205-208.

[4]孙宏莉,徐英春,王辉.2004~2005年中国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24-29.

[5]李群,李为民.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2008,18(3):354-356.

上一篇:帕器的时代 下一篇:补肾名剂六味地黄丸(汤)治疗骨折机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