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

时间:2022-10-27 07:00:55

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日趋凸显,对物理课堂尤为重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直观性、间接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是任何传统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课件制作费时费力,有些难度也比较大,而且会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喧宾夺主,反倒收效甚微。那究竟如何才能适时、适度、适当、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呢?实践中,同事不断交流、讨论、摸索,总结使用过程中的得失,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使用多媒体展示或动画演示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需要创建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兴趣时可借助图片、动画或影视资料等,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导入《机械运动》新课环节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欣赏,再讨论这种神奇效果是如何拍摄呢?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学习。

二、抽象的物理问题或因器材所限,在教室不易直接演示和实际操作的实验,可用仿真度高的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或模拟实验,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

例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在实验室很难进行操作,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逼真的模拟演示实验,学生不动手直接观察,从观察到的现象总结结论,同样达到了试验目的。

三、实物展示不方便或展示时可见范围小,以及实验仪器的原理介绍

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就可以方便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练习。

四、在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受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疑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五、整合已有知识

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在毕业班复习物理实验时,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做过的实验全部重做一次。此时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则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会节约大量时间。

总之,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在动与静的结合,图与文的交融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我们不能因此产生依赖心理,更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丢了基本功。只有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利用和掌握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农村物理教育教学的水平。

上一篇: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途径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尝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