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宜君县农村扶贫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6:35:50

对宜君县农村扶贫工作的思考

宜君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近年来,宜君县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思路,大力实施扶贫战略,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一、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一)农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户、中等户减少,上等户、富裕户增加

调查监测显示:2012年宜君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8278.15元,同比增加1438.17元,增长21.03%,人均纯收入4385.25元,较上年增加491.25元,增长12.62%。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来看: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减少12.5%,2301-5000元中等收入户减少17%,5001-10000元中上等户增长63.6%,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增长51%。

(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201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5580.56元,比上年增长63.26%,其中服务性人均支出1755.81元,增长24.9%;商品性支出人均支出增长90%。

1、谷物消费减少,蛋、奶、水果、蔬菜消费增加,食品消费结构改善。2012年谷物消费人均111.18公斤,同比减少27.91%;人均消费蛋类2.8公斤,人均消费奶类6.58公斤,人均消费分别较上年增长35.71%、4.36%。

2、衣着消费增长, 衣着水平档次提高。2012年衣着支出人均增长43.4%;其他商品及服务人均消费92.61元,增长1.1倍。

3、居住面积增加,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居住面积23.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米。2012农村居民人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3.95平方米,占住房面积16.7%。人均砖瓦砖木结构面积19.73平方米,砖瓦砖木结构住房中80%的农户通过政府补贴和自筹资金,重新装修改造房屋,价值翻倍。

4、文教、娱乐消费连续增长,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人均支出同比增长15.9%,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14.2%。其中学杂费人均增长了60.74%,主要是家庭供养大中专学生费用增加,购买文具纸张增长1.7倍。

5、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消费层次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消费人均增长79.26%。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冰箱53台,增长6%;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12台,增长14.2%;每百户手机拥有89部,增长10%;每百户拥有计算机2台,增长10%;百户拥有太阳能热水器15部,增长100%;百户拥有洗衣机90台,增长1.2%;百户拥有摩托车80辆,增长7%;百户拥有小汽车2辆,增长100%。

(三)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2012年,农村有卫生旱厕的农户占33.3%,普通旱厕66.7%,无厕所的户彻底消除。取暖条件不断改善,有83%的农户冬季能用煤炉取暖。饮用水更加卫生、安全,集体供水管道入户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33.3%。有66.7%的农户用国家扶贫改造的水窖供水。住房外部环境改善,住房外有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村达到50%。

(四)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2012年宜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7.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9%。

(五)农村文化交通事业显生机。

2012年,宜君县9个乡镇中,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9个,有政府办卫生院的乡镇9个。在178个村委会中通沥青水泥路的占94.4%,通客运班车的村占93.2%,通电话的村占90%,通宽带的村占61.8%,通有线电视信号的村占24.1%,有文化活动室的村占57.3%。

2012年宜君扶贫项目覆盖的农户数8570户,扶持人口29500人;易地扶贫搬迁256户,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2100户,新增及改扩建公里里程34.15公里,新增经济林面积1125公顷,新增及改良草场面积30公顷,新增卫生院、村卫生站面积690平方米,新增农村中小学校舍面积6878平方米,解决饮水困难人数5200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1300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77人次。

二、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宜君县扶贫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宜君有9000多贫困户,贫困人口3.25万,占总人口的34%,新阶段扶贫任务艰巨。二是收入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2年,宜君贫困监测人均纯收入为4385.25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6%,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三是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增加。宜君县扶贫重点村大多数处在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民收入78%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农业生产资源有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增幅的空间不大。四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宜君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占32.4%,仅有43.2%的农民接受过专业培训。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只能在收入较低的岗位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60岁左右,新的农业科技知识难以普及,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五是劳动力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目前宜君农村劳动力流动大都是自发的。据监测,2012年自发性转移的劳动力占34%,通过亲友介绍的占60%左右,而有组织转移的只有6%。主要原因是村一级就业服务体系缺失,农民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认同感不足。

三、加强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二要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做大做精玉米、核桃、苹果等优势种植产业,充分利用宜君地域优势,把发展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业作为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工作。

(二)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县域特色工业。要围绕“生态避暑”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业,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

(三)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务工收入。一要发挥职业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加大乡村一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就业全程跟踪服务,增强劳务信息可信度,减少农民外出成本。鼓励成立劳务公司,提升劳务开发规模效益。二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抓好扶贫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完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扶贫开发已经启动,要抓住机遇,论证一批保障民生的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通讯、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篇:试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裂解 下一篇:新时期房地产估价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