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苹果行情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04 11:18:10

宜君县苹果行情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宜君县果农的生产、销售、负担情况,历时两个半月,走访了全县4个乡镇,通过对此次调查的汇总和分析,发现宜君县具有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产业化初具成形等优势;同时发现了标准化管理不达标,产后环节薄弱,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一些相关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宜君县,苹果行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7-1

根据宜君县实际情况,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历时两个半月,进行了全县果品生产调查、汇总和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宜君县苹果生产和销售显现的特点

1.1 地理条件优越,规模发展优势显著

宜君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北部,东接白水县,北依黄陵县,南傍印台区,西临旬邑。全县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年均降水709.3毫米,年均气温8.9℃,平均海拔1395米,全年无霜期200天。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优质苹果生产最佳适生区,所产果品个大、色艳、质脆、味甜、耐贮运,深受人们青睐。

1.2 各级领导重视,果品质量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宜君县苹果生产先后实施了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苹果腐烂病防治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技术项目。在全县果园中推广“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大改形”以及果实套袋、测土配肥等先进技术。并免费为果农提供优质苗木、农资,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带、防雹网,经过不断努力,宜君县果品产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喜爱。

2 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乡镇苹果产业发展迅速,管理好,规范化、集约化程度高。但仍有少数乡镇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尤其是腐烂病在衰弱果园发生较重,苹果产量低,优果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果农尚未真正掌握苹果树标准栽培管理技术,在科学施肥、修剪、套袋、防治病虫害生态防控方面技能存在欠缺。

2.2 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缺乏

宜君县每年劳务输出约1万人以上,造成从事果业生产的劳力大量匮乏。参与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多为40岁以上留守妇女和55岁以上老人,在苹果疏花、疏果、套袋、果实采收等关键季节工作量大,劳动力常常供不应求。同时,人工费也逐年攀升,从2005年30~40元/日上升至2012年的80~120元/日,增速较大。劳动力紧张,工价偏高的趋势无形中增加了果园的投资,直接影响果园的经济效益。

2.3 品牌效应低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买水果的品牌意识也在同步增强。而宜君县的“怡君”牌苹果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品牌单一,多季果少,销售集中,远不能与国际市场相接轨。

2.4 苹果规模化程度不高

目前宜君县苹果生产仍以小规模家庭经营果园为主,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难以统一;小规模的个体果农无力修建苹果保鲜、贮藏设施,也不利于外来客商集中统一收购果品。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服务手段

一是在各乡镇组建果树服务队,聘请农民技术员,形成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广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等先进管理技术,并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抓好示范带动。二是建立有机果品生产基地,逐步扩大推广面积;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

3.2 开设培训课程,提高果农素质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果业技术部门投资力度,鼓励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并聘请果树专家多举办高层次的咨询培训活动;要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扩大技术覆盖面,使家家都有一位懂技术的明白人,不断提高果农技术素质。

3.3 搞好产后服务,实现产销双赢

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与管理,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建立起“龙头企业+苹果合作社+果农”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生产,使果农和商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 建议方案

绿色水果是国际市场发展的潮流,未来也将成为水果市场的标准。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是宜君苹果的必然选择,绿色苹果是提高宜君苹果竞争力的有力筹码。要使宜君苹果生产标准化,首先必须要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要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苹果链条产业,推进纵向一体化经营。要按照“高、大、外、强”即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组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功能。

5结束语

苹果作为一种农副产品,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所涵盖的价值、自然性、功能性等各个方面的价值非其他传统的农副产品所能匹敌。现代苹果产品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更是大幅度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怀坤,宋结合.水果市场营销一本通[M].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2]中国气象局制.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M].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马宁,男,本科学历,铜川市宜君县国有哭泉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造林设计、林权界定、苗木培育及市场调研。

上一篇:教育行政再多接些“地气” 下一篇:做高效课堂的智慧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