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宜君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时间:2022-02-11 06:01:19

1956—宜君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利用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1956—2010年55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宜君县年降水量的年际、季度和月际演变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宜君县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1—1970年降水递增趋势明显,1991—2000年降水递减趋势明显,1991—2000年10年平均值比1956—2010年55年减少了47.9 mm,比1956—1990年的35年平均减少了57.9 mm;2001—2010年降水量呈回升趋势;季节变化呈现春季和秋季为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秋季为4.2 mm/10年,春季为6.8 mm/10年,夏季和冬季呈递增趋势,其中冬季递增率较大;月降水量分析显示,降水减少明显的月份有4月、5月、8月、11月,平均递减率分别为5、1、4、2 mm/10年;2月、6月、7月降水量递增明显,平均递增率分别为1、1、3 mm/10年;其他月份随年代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降水;变化特征;陕西宜君;1956—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62-03

宜君县位于陕西中北部,海拔1 394.2 m,面积1 501 km2,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寒夏凉,山地小气候明显,年平均降水量690.1 mm。利用宜君观测站1956—2010年55年逐日地面降水观测资料,按照年、季、月变化分析,旨在揭示宜君县降水的变化特征,为宜君县灌溉条件差的农业生产区提供降水参考依据,服务当地农业生产[1-5]。

1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2 季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2.1 春季

宜君县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为128.3 mm,降水量相对较少,占年降水量的18.6%。春季降水量最多为1983年的292.1 mm,最少的为1962年的39.1 mm。1956—2010年各年代际春季平均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其年代际平均递减率6.8 mm/10年。从图2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为多雨期;60—70年代降水量递减较明显,1962年出现了历史上最低值;80年代前期相对多雨,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00年代前期降水量递减明显,2004年出现了历史上次低值,这一阶段春季干旱最为严重。

2.2 夏季

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350.0 mm,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占年降水量的50.8%。从图3可以看出,夏季降水量最多为2010年的560.6 mm,最少的为1992年的246.9 mm。1956—2010年夏季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其年代际平均递增率为0.5 mm/10年。20世纪50年代降水量较多;60年代降水量开始减少,为少雨期,70—80年代夏季降水量逐渐增多,进入多雨期;90年代降水量有所减少,为少雨期,2003年开始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

2.3 秋季

2.4 冬季

3 月降水量变化特征

4 结语

根据各季节降水量分析结果,季节降水量春季、秋季为递减趋势,春季递减率较大,其年代际平均递减率6.8 mm/10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严重的春旱,春季降水持续减少,造成冬小麦和油菜以及经济林果减产。夏季和冬季为递增趋势,冬季递增率较大。降水量偏少期主要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的春季、20世纪90年代的秋季、春季。降水量偏多期主要出现在2000年的冬季、夏季;20世纪60年代的秋季、70年代的春季。

5 参考文献

[1] 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 毛军需.豫西地区降水条件与农业气候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88(11):8-11.

[3] 康锡言,马辉杰,赵春雷.太行山农业气候区划中年降水量推算模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19(4):111-113.

[4] 刘大锋,赵俊荣,杨景辉,等.阿勒泰地区冬季降水异常的概念模型及预测模型[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5(s1):35-37.

[5] 侯云先,林文.农业气象灾害定量指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4(12):10-13.

上一篇:寻乌县脐橙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 下一篇:1959—四会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