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近代江西地方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06:25:46

基督教对近代江西地方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影响

[摘要]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大批东来,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这个时期天主教对江西地方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将基督教对近代江西地方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影响作进一步阐述,从而找出文化共融的一些基本规律,对当代基督教文化的繁荣和在中国传播的积极启示。

关键词:基督教;江西;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晚明以来基督教在江西的传播情况及意义

(一)晚明以来基督教在江西的传播情况

江西自古以来,是中原大地南北交通的枢纽,更是早期陆路北上入驻中原的必经之地。正是地理位置的这一特殊性,使得江西成为早期耶稣会士进入中国腹地重要桥梁。其传教活动相对于周边地区,经历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过程也最为曲折。

较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及其同事罗明坚(1542-1607),人称“西僧”,在1595-1598年在南昌定居传教。利玛窦在南昌居留达三年之久,著作《友道》和《西国记法》。随后有完成《天主实义》一书。该书兼神学和儒学于一身,使用儒家的语言阐述基督教教义。他还首次向南昌官民土绅介绍了世界地图和天文地理等知识,让南昌官神大开眼界。因此,他在南昌的这一时期的活动,是他在华活动由酝酿走向高潮的起点,对早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96年,利玛窦被任命为在华耶稣会会长,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主张把儒家思想和祭孔、敬祖的习俗同天主教柔和起来。他还使用赠送礼物、改易儒服等方式将天主教与孺家学说相结合等方法,得到官府和绅士的支持,客观上使传教活动得以合法传播。此外,他还结交士大夫阶层和宫廷显贵,如名流徐光启、李之藻等先后洗礼入教,成为中国早期天主教的台柱。随后天主教在江西各地广传,并延伸到周边地区。清初稳固的天主教传统在江西基本建立,天主教思想逐步渗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清初,康熙帝于1692年“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敕令,为天主教取得大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江西相继开辟了赣州、饶州、抚州、九江四个教区。到1700年,江西共拥有南昌、建昌、赣州、抚州、饶州、九江六个正式的教区,各教区配有专门的神父,主持教区的日常工作和教育事务。同一时期,围绕华夏礼仪和基督教规的辨论引起的“礼仪之争”,中国政府对天主教态度发生大转变,大批传教士被驱逐出境,所有教堂教产被剥夺殆尽。1725年,雍正禁教令,并载入清朝法典《大清律》之中,禁教由政治性的措施迅速演变成固定的法律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天主教徒遭到镇压。由“礼仪之争”引起的仇教风暴,最终使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遭受近百年的噩运。随着清代中叶禁教,江西部分传教士和耶稣会士解散,退出中国,由遣使会接管。遣使会在江西传教时期也是江西民教冲突最激烈的时期,不过传教者己从官方下移到了民间。

(二)基督教在近代传播的意义

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耶稣会士把很多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耶稣会士带来的不仅有大量书籍,还有中国缺少的近代科学技术。正是从西方输入的大量奇器异物和科学技术,大大地打开了中国学术界乃至广大基层民众的视野,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播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其中最突出的是近代西方用于广大殖民掠夺的火炮制造技术,还有机械学、天文学、地图测绘学、数学、物理学、医学以及文学艺术等。更为可贵的是,耶稣会士不仅仅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他们还不遗余力,刻苦攻读汉语,把我国的古代文明和科学知识介绍给西方世界。明清之际由于耶稣会士的来华,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科学文化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使该时期成为一个极为特殊和重要的阶段,为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二、明末清初基督教传播对江西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基督教传播对江西地方文化、教育活动的影响

随着近代基督耶稣会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地理位置特殊的江西,封建保守势力顽固,社会文化生活模式僵滞。基督教的传播对江西封建社会的解体起过一定的催化作用,并为近代科学建立西学体系打下了基础。他们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给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注入了大量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血液,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伦理观和生活方式从此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另一方面,传教士也不同程度低把东方文化介绍给西方,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东方,了解中国,促进中西文化的早期交流。据江西地方志记载:自鸦片战争爆发到1911年民国建立,以美以美会为主的基督教会,在江西各地共设立学校20余所,部分改变了江西以往教育事业落后的局面。

从清末开始,基督教作为进步的合法团体,耶稣会士来华的自的是传教布道,不是为了传授“象纬之学”,而是“为奉天主圣道”。推动天主教事亚的发展,促进教会在中国的建立,从而在中国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弥补了江西教育事业的孔雀,提高了受教育人群的数量和范围,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督教对地方社会的其他影响

基督教对地方社会的影响还表现在:第一,经济决策。主要指早起利玛窦等于地方名流结交,影响他们改变统治政策。第二,工农业转型。第三,基督教还倡导地方文教卫生事业的革新。基督教在江西创办了新教学校,将西方学校的课程、教法、学制、校园文化等带入江西,推动江西教育走向现代化转变。他们把西学带到地方,成为地方新学的创始人;他们更是新式教学的传播者和近代课程、学科的构建者。第四,他们还创办报刊作为传播现代科学和文化的主要窗口。最值得一提的是,传教士在江西创建和发展了众多的地方医学院校,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医学人才,构建了近代医学的各个学科,虽然基督教开展的教育、医疗活动最初是以扩大宗教影响为目的,但在客观上给江西带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的卫生观念。

三、基督教文化传播在当代中国的努力方向

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宗教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第一,能够有效地影响社会系统化。第二,优化人的道德风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宗教对建设一个秩序化的社会至关重要。宗教中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使人的自我定位、促进个体人格的完整性。

当今社会坚信基督教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精神动力的群体仍然存在,特别是基督教在帮助建立社会价值和个人的世界观方面。中国传统的儒教文明历史悠久,模式独特,宗教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做的贡献毕竟还是有限的。基督教理念与文化、东西政治制度的鸿沟难以克服和逾越的。在当今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当的传播,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为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规范道德的社会秩序做出积极贡献。宗教文化研究者本着人类文明的重建,寻求精神世界永恒的动力,找出各种文明和谐发展的路径,以人文主义者的情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兼评《剑桥中国晚清史》关于基督教在华活动的论述.历史研究,1989(3)

[2]程伟礼. 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复旦学报,1987(1)

[3]昊孟雪. 利玛窦在南昌的文化活动及影响.江西社会科学,1992(1)

[4]徐明德.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杭州大学学报,1986(4)

[5]吴薇.明清江西天主教的传播[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4年6月

作者简介:徐慧茗(1974-),女,安徽宿松人,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史硕士。

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

何昀:(1971-),男,安徽宿松人,江西科技学院公教部,物理学学士。

研究方向:物理数学。基督教对近代江西地方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影响

上一篇:某矿井建揭煤时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 下一篇:分析给排水在地铁中系统设计